
作者:高雅杰
页数:244
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21485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共分9章,内容包括应用文概述、公文、日常应用文、礼仪应用文、事务应用文、经济应用文、宣传应用文、法律应用文和科技应用文。本教材力求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简要介绍了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理论知识,并以“就业为导向”选取了贴近工作和生活的案例作为“情境导入”,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依托设置了“能力训练”,以开阔学生视野为目的设置了“知识拓展”,教材最后还设有附录,供教师与学生参考。
本教材适用于高职高专各专业,同时也可供各类社会培训班使用,还可作为机关、公司等工作人员自学和写作应用文的参考用书。
本书特色
教材编写体例注重遵循人的认识规律,便于学生快速理解与把握写作要点。在编写内容上侧重选取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理论知识与经典案例,方便教师教学。在保持原编写体例的基础上,以更新知识为中心任务,继续坚持理论知识“实用、够用”,案例选取贴近工作和生活的编写原则,其他方面则保留第3版原有特点:
一、内容选取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介绍党政机关公文、日常应用文、礼仪应用文、事务应用文和经济应用文的写作知识;
二、每节开头设置“情境导入”环节,使学生明确各种应用文的使用背景与实际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正确理解与高度重视;
三、每节节末设置“知识拓展”环节,收入与本节写作知识相关的内容,使学生的理论视野得到拓展;
四、在“能力训练”环节,重点采用“情境写作”题型,以配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实施。
本教材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努力,力求使内容更加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理念且方便广大教师和学生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应用文概述
第一节 应用文的含义与沿革
第二节 应用文的种类与作用
第三节 应用文的特点与写作要求
第二章 党政机关公文
第一节 通知
第二节 通报
第三节 请示
第四节 报告
第五节 函
第六节 纪要
第三章 日常应用文
第一节 条据
第二节 启事
第三节 申请书
第四节 求职信
第五节 个人简历
第四章 礼仪应用文
第一节 请柬
第二节 祝(贺)词
第三节 欢迎、欢送词
第四节 感谢信、慰问信
第五章 事务应用文
第一节 计划
第二节 总结
第三节 简报
第四节 调查报告
第五节 述职报告
第六节 规章制度
第六章 经济应用文
第一节 招标书与投标书
第二节 经济合同
第三节 市场预测报告
第四节 商务策划方案
第五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第七章 宣传应用文
第一节 消息
第二节 通讯
第三节 演讲稿
第四节 解说词
第八章 法律应用文
第一节 起诉状
第二节 上诉状
第三节 答辩状
第九章 科技应用文
第一节 实验报告
第二节 毕业论文
第三节 科技论文
附录A 应用文写作常用词语汇释
附录B 最新公文格式标准参考
参考文献
节选
《应用文写作(第4版)》:一、起诉状的含义起诉状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维护和实现自身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文书。二、起诉状的特点起诉状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起诉讼的直接性任何公民当其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任何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在其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与他人发生纠纷时,当事人或法定代理人都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2)适用范围的特定性起诉状主要适用于案件归人民法院管辖而未被法院审理的案件。(3)处理案件的参证性使用起诉状维护集体或公民自身的权益,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原则,能够引起诉讼程序的开始。三、起诉状的种类起诉状包括民事起诉状和行政起诉状。1.民事起诉状民事起诉状是原告为维护自身的权益,就有关民事权利和义务的纠纷,依法向人民法院递交的书面诉讼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3条规定:“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第124条规定,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①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②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③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④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这是制作民事起诉状的法律依据。2.行政起诉状行政起诉状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作出裁判的文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49条规定了提起诉讼应当具备的条件,其中明确提出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这是对制作行政起诉状的基本要求。四、起诉状的结构与写法(一)民事起诉状的结构与写法民事起诉状由标题、首部、正文和尾部(含附项)4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直接由“文种”或“案件性质”加“文种”构成,如“起诉状”或“民事起诉状”。2.首部首部又称状头,即当事人(原告、被告)身份事项等内容。①原告的身份事项。原告如果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应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邮政编码。原告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还应写明法定代理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职业、工作单位及其同原告的关系。原告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则应写明单位全称、住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电话;还应写明企业性质、工商登记核准号、经营范围和方式、开户银行和账号。②被告的身份事项。其内容与要求与原告各项相同,但不写“企业性质”等项。③案件有第三人时,要写明第三人的身份事项,其各项要求与原告相同。3.正文正文是诉状的主体部分,包括以下3个部分。①诉讼请求。诉讼请求是原告请求人民法院解决民事权益的具体事项,即原告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写作诉讼请求时要注意“四要四不要”:一要明确,不要含糊;二要具体,不要笼统:三要合理合法,不要提无理要求;四要相对固定,不要任意变换。此外,如有必要申请财产保全(诉讼保全)或者先行给付的,应作为独立的一项要求提出来;如在立案后才提起诉讼保全或先行给付,则应另写申请书。②事实与理由。事实是指双方争议的事实或被告侵权的事实及其证据。这是人民法院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案件的依据,也是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的前提,应当写明双方产生民事法律关系的时间,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发生纠纷的原因、经过和现状;侵权纠纷应当写明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时间、经过、情节和造成的损害后果。叙述事实应当实事求是。写作时,要围绕当事人之间争执的焦点,按时间顺序或按争议焦点综合归纳来写。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特别是要把争执的焦点和各自的观点写清楚。还要写明被告应承担的责任,如原告自己有一定责任,亦应提及,不能将过错完全推给被告。理由应当写明原告对纠纷或者争议,以及是非责任的看法,提出支持其诉讼请求的法律依据。在讲清楚事实之后,应概括地分析纠纷的性质、危害、结果及责任,同时提出诉讼请求所依据的法律条款,以论证诉讼请求的合理合法。也就是说,理由包括认定案件事实的理由和提出法律依据的理由。引用法律条文要全面、具体,应引用到条、款、项。如“综上所述(分析说明纠纷的性质、危害和后果),根据××××法第××条第××款第××项的规定(说明被告应负的责任),请求人民法院依法裁决,以实现诉讼请求”。③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址。事实必须用证据来证实。所谓证据,就是证明所叙事实的真实性、可靠性的依据,它决定着诉讼的胜负。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负有举证责任。证据包括证人证言、物证、书证等。对证据的要求是:要列举证据名称和内容,证明何事;要说明证据的来源和可靠程度;要写明证人的姓名、职业、住所,请予调查:要提交证据原件或复印件,一般是先提交复印件或抄件,到开庭时再提交原件。对于证据的书写,一般是在叙述事实时就随之列举证据。可在叙述事实中,用括号加以证明,也可在叙述事实之后,单列一段来交代证据。原告如认为证据有可能丢失或有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在起诉时可以申请证据保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