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尚之
页数:224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26915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自古就有读书的优良传统,热爱读书、崇尚读书之风绵延数千年。古代先贤关于读书治学的观点和论述内容非常丰富,许多至理名言流传至今,不少读书故事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引领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读书风尚。本书共选取70位古代先贤关于读书治学、作品赏析的观点和论述110则,以年代为序,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先秦时期,中篇为汉代至两宋时期,下篇为元明清时期。本书详细阐述了古人读书治学的一些方法和观点,同时也有作者本人阅读的一些心得体会。对广大读者如何阅读一本书有非常实用的指导、借鉴和启发作用。
作者简介
1984.07–1991.05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其间:1985.08–1986.07中央赴河南省商丘地区讲师团教员)
1991.05–1992.12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国情丛书编辑部副主任
1992.12–1995.04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知识出版社社长
1995.04–1996.03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百科知识》杂志社长、总编辑
1996.03–1997.07 新闻出版署图书管理司司长助理(挂职)
1997.07–2002.03 新闻出版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副司长
2002.03–2004.12 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其间:2002.03–2003.12参加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04.12–2008.08 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司长(其间:2006.05–2007.05挂职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副局长兼穿黄工程建设管理部副部长)
2008.08–2013.07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
2013.07–2014.07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主任)(其间:2013.09–2014.01参加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2014.07–2015.01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15.01–2017.12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本书特色
从中国古代先贤的读书观中
领悟善读书的要义
找到善读书的方法
取得善读书的成效
目录
孔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为学“绝四”
孔子:择善而从,见贤思齐
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墨子:言必有三表
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庄子: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荀子: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中篇
曾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陆贾:书不必起仲尼之门
董仲舒:多连与博贯
刘向:老而好学,如炳之明
刘向:为学“三患”
扬雄:读而能行为之上
扬雄:何谓好学?
桓谭:能读千赋则善赋
班固:学者之大患
王充:何谓鸿儒?
王充:虚妄之书不可信
王充:学问之法,不畏无才,难于距师
许慎:文字者经艺之本
徐幹:志者,学之师也
徐幹:大义为先,物名为后
徐幹:相因而学
董遇:读书当以“三余”
葛洪:阶浅涉深,由易及难
葛洪:修学务早
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
沈约:文章当从“三易”
刘勰:知音其难
刘勰:阅文六观
刘勰:文有八体
刘勰:文有风骨
颜之推:读书学问,明目修身
颜之推:学习犹种树,春华而秋实
颜之推:少而至老,学而不倦
颜之推:学习所以求益,切勿自高自大
颜之推:农商工贾,可为师表
颜之推:读书须切磋相起
颜之推:必须眼学,勿信耳受
孔颖达: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
王昌龄:诗有三境
王昌龄:诗有五趣向
李白: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韩愈:读书“四患”
柳宗元:读书“三勿”
杜牧:一日读十纸,一月读一箱
司空图:诗有二十四种
孟郊: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曾巩:为学难在知其精微
司马光:读书在得道利民
欧阳修: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
张载:读中求疑
苏轼:八面受敌法
王安石:开编喜有得,一读瘳沉疴
王安石:读经不足以知经
黄庭坚:作诗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黄庭坚:好作奇语,自是文章病
黄庭坚:心地收汗马之功,读书乃有味
陈善:读书须知出入法
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
朱熹:读书贵专不贵博
朱熹:读书有“三到”
朱熹:何谓善读书?
张栻:读书欲自博而趋约
吕祖谦:为学须是一鼓作气
吕祖谦:惟出窠臼,然后有功
陆九渊:开卷读书,平心定气
陆九渊: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陆九渊: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姜夔:诗有四高妙
陈亮:一日课一日之功,月异而岁不同
严羽:诗道在妙悟
下篇
程端礼:读书更须反复玩味
程端礼:读史当身立其朝,身任其事
宋濂:借书抄录,遍观群书
薛瑄:读书有雅郑
薛瑄:读书功夫在“寻思”
王阳明:读书有“三得”
李贽:老而乐学
王骥德:曲之佳处多读书
汤显祖:善取益者自为益
冯班:开卷疾读,然而无益
冯班:读书有“三益”
延君寿:读书当心气凝练,埋头苦攻
延君寿:读书各随其心,不必强同
陆世仪:读书长精神
陆世仪:读书须识货
陆陇其: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
李光地: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
李光地:读书只要心里明白,便是源头活水
李光地:天下之书读不尽,读书须读要紧书
张伯行:读书为第一乐,学圣为第一贵
张伯行:读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
郑板桥:善读书者曰攻曰扫
郑板桥:读书须善记善诵
袁枚: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
袁枚:书非借不能读也
王鸣盛:读史宜专心正史
王鸣盛:读书之道,会通古今
钱大昕:不以熟与不熟判定文章之优劣
姚鼐:疾读求体势,缓读求神味
李重华:读诗之法由下而上溯
章学诚:读其书,知其言
曾国藩:读书之法,看、读、写、作不可缺一
曾国藩:读书有“两怕”
曾国藩:辨识其貌,领取其神
曾国藩:朗读以昌其气,吟咏以玩其味
唐彪:读书不可专趋一体
唐彪:读书有五等之分
唐彪:读者当约,阅者宜博
唐彪:经史之益,更在身心
后记





![谈读书-[剪纸漫画珍藏版]-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3/20130310/B575223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