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筑梦高质量 通向新生活——上海地铁科技创新

封面

作者:申伟强著

页数:194页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11329605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强策源”“保安全”“赋智慧”“蕴绿色”“促高效”“融管理”等主题切入,对上海地铁多年以来在科技创新领域过程中的成果和经验进行系统性总结与归纳,将科技创新在上海地铁高质量发展中如何发挥、起到的作用具体描绘出来。

作者简介

申伟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曾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任)、上海市隧道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上海市市政公路燃气行业领军人才,英国特许土木工程师,国家综合评标专家和上海市建设工程评标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重视技术创新工作,以科技引领企业发展,以国际领先和先进技术为目标,引进、消化国际新技术和自主研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应用于上海乃至全国的重大工程建设,带领企业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带领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6项,上海市优秀发明金奖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10项;获得国家和地方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近150项;获得国家和地方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近180项;获得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国际隧道大奖1项;5次获得FIDIC(菲迪克)工程项目优秀奖。

主编《超大特长盾构法隧道工程设计》一书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道路隧道设计规范》,为我国超大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带领团队突破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形成十多项发明专利。

目录

第一章 来路不忘、初心不移
第一节 上海地铁科技创新之路
第二节 地铁科技创新资源整合
一、产学研用转、内聚外联的创新资源平台
二、专家领衔、人才领军、骨干集聚的技术人才高地
三、规范管理、激励创新的制度保障
第三节 科技创新成果
一、层次多样、优势突出的科技进步奖项
二、系统专业、覆盖全面的自主知识产权
三、规范统一、路径鲜明的标准化建设
第二章 科技强策源
第一节 由线到网,攻克网络化关键技术,策源引领网络统筹
一、网络化运营管理策源
二、超大规模网络运营管理策源
第二节 实践案例:上海方案——超大规模网络运营管理新样本
一、主动适应,定义超大规模网络内涵
二、转型升级,明确运营管理发展目标
三、细化实践,推进对策落地效果显著
第三节 由远及近,策源明晰主攻方向,具象科技创新规划
一、洞见,寻找创新主攻战略方向
二、凝练,明确任务实施目标管理
第四节 实践案例:多轮科技创新发展的规划总结
一、“网络化”是提升网络综合效能的必然选择
二、“安全”是网络建设和运营服务的首要前提
三、“绿色”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四、“智慧”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
五、“标准化”是转型发展与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石
六、“精细化”是提升服务品质和治理效能的有效抓手
第三章 科技保安全
第一节 深钻建造技术,适应由“深”向“超深”的工程条件变化
一、对超深基坑工程风险控制的全新认识
二、暗挖法车站:无感”施工保城市道路交通通畅
三、满足隧道超承载能力及超精度要求,错缝管片应运而生
四、分级防控,盯紧每一处施工风险点
第二节 实践案例:“全球眼”保驾远程监控系统
一、施工难度,带来刚性安全需求
二、五大系统,全面掌握施工信息
三、四大功能,有效发现处置风险
四、推广应用,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第三节 深耕算法模型,适应由“大客流”向“超大客流”的变化
一、大客流的不均衡分布带来客运组织风险
二、复杂性突发事件带来事态可控的应急处置风险
第四节 实践案例:日均千万级的地铁大客流管控
一、选择人民广场站进行试点
二、大客流踩踏事件的特点
三、大型换乘枢纽站采取的防范措施
四、发生列车延误跳停方案的选择
五、试点实施后的推广应用效果
第五节 多元技术融合,适应由“专业关联”到“复杂耦合”的变化
一、技术装备规模总量庞大、形式制式多样增加运行维护难度
二、跨专业、跨系统结合部多,系统间统筹度事关设备运行平稳可靠
三、设施设备状态监测手段影响运行状态掌控能力
四、用自动化的维护手段保障维护效率与作业质量
第六节 实践案例:技术手段融合、保障设施设备安全
一、由“静态检修”向“实时诊断”的弓网在线监测系统
二、守牢安全底线,打造检测认证新高地
第四章 科技赋智慧
第一节 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防控”转变,监测技术赋能智慧建设
第二节 实践案例:基于BIM的地铁工程建设一体化管控技术
一、三维可视化,保障全寿命周期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五位一体”,高效利用资源的项目协同管理平台
三、标准化、精细化、轻量化的云服务信息化建设管理系统
第三节 从“业务执行”向“效能提升”转变,实现智慧运营
第四节 实践案例;不断演化升级的“智慧车站”
一、超大规模网络条件下车站运营模式的转型需求
二、智慧车站让地铁变得更“聪明”
第五节 从“经验知识型”向“数据驱动型”转变,实现智慧维保
第六节 实践案例:打造智慧维保体系、守好城市动脉
一、智慧维保的建设背景
二、智慧维保建设的四个阶段
三、多专业融合的智慧维保体系
第五章 科技蕴绿色
第一节 主动出击、深人挖潜、求解绿色地铁节能“乘方效应”
第二节 实践案例:求解绿色地铁的二次节能之方
一、城市轨道交通能耗控制关键技术
二、国内首个轨道交通环境能源监测平台
第三节 布局清洁能源、优化用能结构、激活地铁发展“绿色动能”
第四节 实践案例:龙阳路基地用光伏发电奏响城市轨道交通“绿色变奏曲”
第五节 绿色建造、静默施工,守护城市畅通运行
第六节 实践案例:环境友好的地铁建造技术
一、上海最大封闭式工地——14号线陆家嘴站
二、全球首例软土层地下大跨无柱车站——吴中路站
三、地铁与公共建筑完美合建——13号线自然博物馆
第七节 源头发力,标准引领,贡献地铁行业绿色标准“上海方案”
第八节 实践案例:跨越亚洲走向国际的绿色认证工作之路
一、亚洲首座LEED认证地铁车站——17号线诸光路站
二、全球首部轨道交通评估认证标准——LEED轨道交通评价标准
三、全国首个三星级绿色城市轨道交通线路——14号线
第六章 科技促高效
第一节 从“传统定势”向“革新型”新技术转变,提升运输效率
第二节 实践案例:全自动驾驶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之路
一、从无到有:国内首条大客流全自动驾驶地铁线路建成
二、从有到“无”:全自动驾驶技术的优越性
三、从有到优:全自动驾驶技术消化吸收后的再升级
四、从优到全:全自动驾驶技术沉淀与输出
第三节 实践案例:“留”陈出新,开创信号“双模”制式
第四节 从“单一行车组织”向“精准匹配多样化运营需求”新模式转变,提升运转效率
第五节 实践案例:快慢车及灵活编组前世今生
一、从零开始填补空白
二、水土不服攻坚克难
三、实力提升服务水平
第六节 从“建-运两翼并举”向“建-运-补三位融合”新格局转变,提升运营效能
第七节 实践案例:边运营、边施工、边改造的“三边”改造
一、无例可循,探索前行,既有线改造扩能困难重重
二、前所未有,开拓创新,实现既有线整线“不停运”改建扩能
三、新系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四、全面提升运营综合效能
第七章 科技融管理
第一节 理念融管理,推动网络运营管理跃上新台阶
第二节 实践案例: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
一、标准理念深入人心
二、标准体系成效显著
三、标准应用立竿见影
第三节 模式融管理,驱动传统组织管理模式进人新阶段
第四节 实践案例:数字化运维催生全新生产组织模式
一、“维保通号数字化运维平台”的创办契机
二、“维保通号数字化运维平台”架构及功能
三、陈太路数字化综合运维中心试点应用
第五节 工具融管理,辅助决策效能达到新高度
第六节 实践案例:阳光下的供应商信用评价管理平台
一、平台建设背景
二、技术发展历程
三、主要创新成果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筑梦高质量 通向新生活——上海地铁科技创新》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42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