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奇/主编
页数:315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88126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论坛从寺庙建筑具象视角与历史发展度,进一步研究佛教文化艺术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内在关系与交流融合特点,阐述其在佛教中国化方面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现实意义,并将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审美观念、道德准则、教义思想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积极引导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本论文集史料新颖,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翔实,是佛教中国化学术理论研究不可多得的一部专门文集。
目录
序言
一
从雍和宫的匾额看佛教中国化
汉藏文化融合的典范——雍和宫
雍和宫八角碑亭探析
浅谈人文精神视角下的雍和宫建筑
建筑与佛教融合的瑰宝——雍和宫法轮殿
浅议香山昭庙建筑空间布局设计理念
——跨域时空的轮回
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
——以香山碧云寺建筑艺术为例
从龙文化在佛教寺庙建造中的体现看佛教中国化
——由西黄寺修缮工作所想到的
西黄寺建筑过去与现在
西黄寺清净化城塔与佛教中国化
清代藏传佛教建筑在内地的融合与创新
——以西黄寺、善因寺、庆宁寺都纲殿为例
从一座北京四合院建筑看佛教的中国化
从民间寺庙的变迁看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以北京通州“三庙一塔”为考察对象
清代永安寺兴建及其佛事活动概述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现存石刻文字考略
二
天下第一水神庙济渎庙的地域特色
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
——佛教中国化形成承德普宁寺“藏汉梵”融合的建筑风格
以沈阳实胜寺建筑文化为例简论佛教中国化的圆融意义
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
——新时代南京牛首山佛教建筑
从美岱召看藏传佛教本土化
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
——以河南省为例
江南佛寺历史空间演进中的场域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乾隆)
——浅谈佛教建筑的中国化和现代化
“伽蓝七堂”发微
——兼谈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空间上的唐宋转变
佛教寺院建筑的主要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
从佛龛演变看佛教建筑中国化
汉传佛教寺院形制的中国化转变
——以广东省佛宇山寺规划为例
时轮金刚文化艺术与佛教中国化
三
从藏传佛教寺庙建筑文化看中国化方向
从寺院建筑看藏传佛教中国化
——以西藏昌都类乌齐寺查奇玛大殿为视角
甘丹寺与宗喀巴
四
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
——第五届黄寺论坛综述
后记
一
从雍和宫的匾额看佛教中国化
汉藏文化融合的典范——雍和宫
雍和宫八角碑亭探析
浅谈人文精神视角下的雍和宫建筑
建筑与佛教融合的瑰宝——雍和宫法轮殿
浅议香山昭庙建筑空间布局设计理念
——跨域时空的轮回
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
——以香山碧云寺建筑艺术为例
从龙文化在佛教寺庙建造中的体现看佛教中国化
——由西黄寺修缮工作所想到的
西黄寺建筑过去与现在
西黄寺清净化城塔与佛教中国化
清代藏传佛教建筑在内地的融合与创新
——以西黄寺、善因寺、庆宁寺都纲殿为例
从一座北京四合院建筑看佛教的中国化
从民间寺庙的变迁看佛教的中国化进程
——以北京通州“三庙一塔”为考察对象
清代永安寺兴建及其佛事活动概述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现存石刻文字考略
二
天下第一水神庙济渎庙的地域特色
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
——佛教中国化形成承德普宁寺“藏汉梵”融合的建筑风格
以沈阳实胜寺建筑文化为例简论佛教中国化的圆融意义
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
——新时代南京牛首山佛教建筑
从美岱召看藏传佛教本土化
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
——以河南省为例
江南佛寺历史空间演进中的场域
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乾隆)
——浅谈佛教建筑的中国化和现代化
“伽蓝七堂”发微
——兼谈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空间上的唐宋转变
佛教寺院建筑的主要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
从佛龛演变看佛教建筑中国化
汉传佛教寺院形制的中国化转变
——以广东省佛宇山寺规划为例
时轮金刚文化艺术与佛教中国化
三
从藏传佛教寺庙建筑文化看中国化方向
从寺院建筑看藏传佛教中国化
——以西藏昌都类乌齐寺查奇玛大殿为视角
甘丹寺与宗喀巴
四
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
——第五届黄寺论坛综述
后记












![建筑科普馆:艺术天堂的寺庙建筑[彩色]-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2/20120406/B5460694.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