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诗学视域下的新批评

封面

作者:成盈秋著

页数:350页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92987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诗歌结构论诗歌语义论诗歌方法论”的架构统括、梳理了新批评的理论体系,阐明了三个部分的逻辑关联和同一性。并在此理论框架下,对新批评派诗学的一系列重要概念、观点,都结合他们的实际论述和具体运用,做了尽量确切、充分的阐释,如“结构”“张力”“反讽”,以及“文本中心”论等。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成盈秋,北京华文学院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比较文学研究。发表论文有《新批评派的“结构论”与中国诗论的“结构”问题》《新批评诗学的“言意之辨”》《“张力”的中国古代文论溯源》等。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
中西诗学比较的力作,采用独特的观察视角,以中国诗学的视域作为参照系,去考察植根于西方思维的新批评诗学理论。

目录

◎图书目录

引言 “新批评”诗学在中国 001

一、新批评诗学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传统诗学的比较 002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与范围 011

第一章 新批评的诗歌结构论 017

第一节 新批评的“结构”概念 018

一、“结构”:新批评诗学的核心问题 018

二、新批评“结构”概念的由来 020

三、新批评“结构”概念的含义 023

第二节 兰色姆的“结构—肌质”论 028

一、“结构—肌质”论的提出 029

二、“结构—肌质”论的主要内容 033

三、兰色姆的“肌质”与中国诗学的“肌理” 044

第三节 沃伦与退特的两种张力论 050

一、潘·沃伦的张力论 051

二、艾伦·退特的张力论 058

三、“张力”与中国诗学 066

第四节 布鲁克斯的“戏剧化”论与“反讽”论 079

一、“戏剧化” 论 079

二、“反讽”论 089

三、“诗的基本结构是不合逻辑的” 099

第五节 维姆萨特的“具体普遍性” 108

一、“具体普遍性”与西方传统 108

二、“具体普遍性”与“隐喻” 114

三、新批评诗歌结构论的总结 122

第六节 新批评与中国诗学的“结构”问题 124

一、两种不同的“结构”观念 124

二、两条不同的“结构”思路 131

第二章 新批评的诗歌语义学 137

第一节 语境论 138

一、理查兹的“语境定理” 139

二、布鲁克斯对“语境定理”的贯彻与发挥 154

三、其他新批评学者的语境论 163

第二节 隐喻论 168

一、新批评隐喻观的由来 168

二、新批评对隐喻的界定 170

三、隐喻的思维方式 178

四、隐喻的基本结构 182

五、隐喻意义的生成机制 185

六、“隐喻”与“比兴” 199

第三节 意象论 205

一、“诗的语言充满意象” 206

二、意象的构成 211

三、意象的意义 217

四、两种近似的意象论 220

第四节 新批评诗学的“言意之辨” 227

一、诗贵有言外之意 227

二、言内之意与言外之意 234

三、言外之意与“诗意” 237

四、立象以尽意 246

第三章 新批评的诗学方法论 249

第一节 提倡“本体批评” 250

一、兰色姆:呼唤“本体批评家” 251

二、沃伦、退特、布鲁克斯的“经验”本体论 261

三、韦勒克与奥斯汀·沃伦的“理念”本体论 264

四、新批评本体观念的多层次性 266

第二节 强调“文本中心” 269

一、文本中心论的产生 269

二、文本中心论的要旨 272

三、文本中心论的局限 288

四、“文本中心”与“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294

第三节 追求诗学的科学化 296

一、“认识论诗辩” 296

二、知识与情感 300

三、诗学与科学 313

结语 两种诗学的主要异同及相关问题 323

一、新批评诗学的理论体系 324

二、两种诗学的主要异同 324

三、两种世界观与两种思维方式 327

四、从诗学的“模子”返回实际存在的诗 333

附 录 337

附录一 参考文献 338

附录二 新批评理论主要术语汉英对译表 346

附录三 新批评重要人物名字英汉对译表 348

附录四 本书中主要国外学者名字中外文对译表 349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诗学视域下的新批评》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4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