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雅楠
页数:167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766026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J.希利斯?米勒(J.Hillis Miller, 1928- 2021.2)是美国有名文学批评家,解构主义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其理论对中国文艺理论构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梳理了米勒述行理论建构和运用的历程,同时探析其理论在媒介批评、图像阅读等方面的展开,并将其置于具体的批评实践中进行审视。希利斯?米勒的述行理论以语言为核心,强调文学与现实世界的交互关系,关注读者的阅读和批评行为的建构品格,为文艺理论和文艺研究注入了实践的活力和动力。
目录
绪论
一、述行的概念及范畴
二、关于希利斯·米勒的研究
三、统会问题、适度诠释、践行理论
第一章 述行理论的发展及演变
第一节 述行:从语言到文学
一、文学述行:从奥斯汀到德里达
二、跨越文学的述行理论
第二节 述行理论与其他理论
一、述行理论与言语行为理论
二、文学述行与文学本质论
第二章 米勒的文学述行理论
第一节 文学的三重述行
第二节 述行性文学语言
一、文学语言的述行性特征
二、文学述行中的自我与他者
三、述行性情感
第三节 述行性文学阅读
一、阅读的伦理
二、述行性阅读方法:修辞性阅读
三、文学述行理论视域中的文学、人文学科与大学
第三章 米勒媒介批评的述行之维
第一节 作为制造者的媒介
一、媒介:从载体到制造者
二、媒介的述行方式:心灵感应
三、媒介就是意识形态
第二节 赛博空间的媒介与文学
一、媒介的述行视域中的“文学终结论”
二、理解媒介:媒介的修辞性阅读
第四章 米勒图像阅读的述行之维
第一节 图文关系的述行之维
一、语境:从文本到图像
二、文本中的插图:共生而异质
三、阅读泰纳:述行性图像阅读
第二节 数字复制时代的图像阅渎与文化批评
一、米勒述行理论视域下的文化批评
二、米勒文化批评实践:人类世偶像的黄昏
第三节 建立图像述行理论的可能
第五章 米勒的述行性阅读实践
第一节 修辞性阅读:《押沙龙,押沙龙!》
第二节 修辞性阅读:广告
第三节 展望:米勒的述行理论与自媒体时代的文学
结语
附录一 希利斯·米勒学术年表
附录二 希利斯·米勒在中国
参考文献
后记
一、述行的概念及范畴
二、关于希利斯·米勒的研究
三、统会问题、适度诠释、践行理论
第一章 述行理论的发展及演变
第一节 述行:从语言到文学
一、文学述行:从奥斯汀到德里达
二、跨越文学的述行理论
第二节 述行理论与其他理论
一、述行理论与言语行为理论
二、文学述行与文学本质论
第二章 米勒的文学述行理论
第一节 文学的三重述行
第二节 述行性文学语言
一、文学语言的述行性特征
二、文学述行中的自我与他者
三、述行性情感
第三节 述行性文学阅读
一、阅读的伦理
二、述行性阅读方法:修辞性阅读
三、文学述行理论视域中的文学、人文学科与大学
第三章 米勒媒介批评的述行之维
第一节 作为制造者的媒介
一、媒介:从载体到制造者
二、媒介的述行方式:心灵感应
三、媒介就是意识形态
第二节 赛博空间的媒介与文学
一、媒介的述行视域中的“文学终结论”
二、理解媒介:媒介的修辞性阅读
第四章 米勒图像阅读的述行之维
第一节 图文关系的述行之维
一、语境:从文本到图像
二、文本中的插图:共生而异质
三、阅读泰纳:述行性图像阅读
第二节 数字复制时代的图像阅渎与文化批评
一、米勒述行理论视域下的文化批评
二、米勒文化批评实践:人类世偶像的黄昏
第三节 建立图像述行理论的可能
第五章 米勒的述行性阅读实践
第一节 修辞性阅读:《押沙龙,押沙龙!》
第二节 修辞性阅读:广告
第三节 展望:米勒的述行理论与自媒体时代的文学
结语
附录一 希利斯·米勒学术年表
附录二 希利斯·米勒在中国
参考文献
后记







![人类迁徙/[英]山姆·米勒-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25/20250303/1/B9518184.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