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
页数:191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1050886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五,内容包括了20世纪50年代中央访问团收集的资料,全国人大民委、中央民委等组织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以及民族识别等工作所搜集到的资料,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各省、自治区陆续分别出版,全套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共有84种145本。这些资料集中记录了我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基本情况,是民族研究和民族工作中的重要参考资料,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问世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社会和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各方面情况有了不少变化,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些历史调查资料的作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民委决定修订、再版《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并将其列为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 本次修订再版,在尊重史实,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式的总原则下.主要是订正错误,并以修订注释的形式增补新的人口数据和地方行政隶属的变化情况。另外,原书中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较多,但因无资料可查核,部分只能保持原貌,仅供参考。《崩龙族社会历史调查》、《新疆牧区社会历史调查》不再单独出版。新增《吉林省朝鲜族社会历史调查》、《土家族社会历史调查》、《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藏族纳西族社会历史调查》、《广东海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汇编》4本。修订本合计为86种147本。
相关资料
插图:4.各寨有不同的副业湾丹、上瓮角等寨有不脱离生产的商贩,其中湾丹寨有50%的人口都在做生意,做生意可解决一年生活所需的三分之一。他们多经营贩运鸡蛋、盐巴、肥皂、棉毯、大米、酒、红糖、槟榔等,贩运地区多在芒市、遮放、梁子街、九谷街(缅甸)等地。(1)织布。湾丹、上瓮角等寨汉族妇女多织布贩卖,或帮景颇族弹棉花、缝衣服。如上瓮角现有13户织布,另有四五家已有织布机。织棉纱一捆,费时半月,可做4个布,工资浆料等成本共40文(外币),每个布可卖11.5 文,共46文。6文可买谷3箩,一个人做半个月,可维持一个半人全月的生活。如果自织自浆,仅付出纱价32文,赚14文,可买谷7箩,那么,一个人做半个月可维持三个半人全月的生活。弹棉花一化,一般工资是一箩谷左右;缝衣服一套,工资是半开(旧币)一块。这些家庭手工业收入也能解决部分生活问题。(2)打铁。山区铁匠很少,农具修补又迫切需要,现有的两三家铁匠,只能修补简单的农具和枪支。打铁工具不多,仅两三件和一个火炉,原料多是废铁和子弹壳,因而生产量也不高,一天只能修补12件。其工资为:打斧1把得谷0.5 箩,需做活半天;打锄1把,得谷1箩,需做活1天。如果供给铁料,增加工具,让他们带徒弟,将来可逐步培养部分铁匠,除了解决山区农具的修补问题外,还可以解决这部分人的生活问题。(3)看火塘(即代人牧放母马)。看火塘之户,择定牧场草原,负责看管村中的母马,所产小畜不论多少,均与畜主平分。如上瓮角目前只有一家看火塘,有马二十多匹,年产小马不多,但可发展。代牧牛马群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保护农作物,如果每个寨子有一两家看火塘,寨中牛马就不至于糟蹋农作物。第二,可以积肥,看火塘的同时可以捡积牛马粪,卖给一些积极分子。有了成效,景颇族人民就会慢慢养成保苗积肥的习惯,对今后的生产有很大的好处。(4)卖工。邦谷寨27户下坝做农事短工,一年共2310个工,总计帮工收入共650.7 箩谷,占27户水田旱谷地收入的42%。平均每户得谷24箩,可解决3个月的口粮。做短工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吃饭问题,但是在当前粮食未能自给的情况下,却是可行的度荒办法。而且,下坝帮工还可以交流生产经验,这对景颇族农业技术的提高有一定作用。今后,在山区农闲而坝区又需劳力时,可适当地组织下山,并动员需工寨子热烈地欢迎,促进双方感情的交流。应该对做短工户进行家庭分工
目录
节选
《景颇族社会历史调查(1)》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