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彤
页数:45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3050816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釆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将真实、典型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体现当代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研究成果,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配套教育部教学大纲,紧跟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国家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的命題方向,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焕然一新的预防医学类系列教材。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卫生统计学的作用和地位 1
第二节 卫生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步骤 3
第三节 卫生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5
第四节 学习卫生统计学应注意的问题 7
第二章 调查研究设计 8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特点和类型 8
第二节 常用抽样方法 9
第三节 调查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13
第四节 调查研究的质量控制 20
第三章 实验设计 22
第一节 实验设计的特点和类型 22
第二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24
第三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31
第四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37
第五节 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案 42
第六节 临床试验设计 55
第四章 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61
第一节 频数表和频数图 61
第二节 集中趋势的描述 63
第三节 离散趋势的描述 68
第四节 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72
第五章 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 77
第一节 常用相对数及其应用 78
第二节 应用相对数需注意的问题 80
第三节 动态数列及其应用 84
第四节 率的标准化 86
第六章 总体均数和总体率的估计 90
第一节 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90
第二节 t分布 93
第三节 总体均数的估计 95
第四节 二项分布和Poisson分布 97
第五节 总体率的估计 101
第七章 假设检验 103
第一节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及步骤 103
第二节 Ⅰ型错误与Ⅱ型错误 105
第三节 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 107
第四节 假设检验应注意的问题 109
第五节 假设检验与区间估计的联系 111
第八章 t检验 113
第一节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 113
第二节 配对设计的均数比较 116
第三节 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 120
第四节 正态性检验与方差齐性检验 123
第五节 t’检验 125
第六节 变量变换 128
第九章 方差分析 130
第一节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 130
第二节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132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134
第四节 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 137
第五节 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 139
第六节 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 142
第七节 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 145
第十章 χ2检验 150
第一节 2×2表的χ2检验 150
第二节 行×列表的χ2检验 155
第三节 拟合优度χ2检验 158
第四节 线性趋势χ2检验 160
第五节 Fisher确切概率法 162
第十一章 非参数检验 164
第一节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165
第二节 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169
第三节 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173
第四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秩和检验 177
第五节 多个样本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 180
第十二章 双变量关联性分析 183
第一节 直线相关 183
第二节 等级相关 188
第三节 列联表的关联性分析 190
第十三章 直线回归分析 194
第一节 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 194
第二节 直线回归的统计推断 196
第三节 直线回归分析的应用 201
第四节 直线回归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201
第五节 直线回归与直线相关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202
第十四章 生存分析 204
第一节 生存资料的特点 204
第二节 生存分析的基本内容及几个基本概念 205
第三节 未分组资料的生存分析 208
第四节 分组资料的生存分析 210
第五节 生存曲线的比较 213
第十五章 常用多变量统计方法简介 217
第一节 常用多变量统计方法概述 217
第二节 多重线性回归 218
第三节 Logistic回归 222
第四节 Cox比例风险回归 226
第五节 聚类分析 229
第六节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233
第十六章 Meta分析 241
第一节 Meta分析的基本原理 241
第二节 Meta分析的基本方法 243
第三节 Meta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 250
第四节 Meta分析需注意的问题 256
第十七章 样本含量估计 258
第一节 样本含量估计的意义及应具备的条件 258
第二节 调查设计常用样本含量估计方法 259
第三节 实验设计常用样本含量估计方法 264
第四节 检验效能的估计 269
第十八章 生命统计的常用指标 274
第一节 人口统计常用指标 274
第二节 生育统计常用指标 277
第三节 死亡统计常用指标 282
第四节 疾病统计常用指标 286
第五节 寿命表及其应用 292
第十九章 常用统计表与统计图 303
第一节 统计表 303
第二节 统计图 307
第二十章 常用统计软件简介 320
第一节 SAS统计软件简介 320
第二节 SPSS统计软件简介 346
第三节 Stata统计软件简介 369
第四节 Excel 2010使用基础 391
第二十一章 案例综合分析 408
第一节 调查设计资料的综合分析 408
第二节 实验设计资料的综合分析 415
参考文献 421
附表 422
英汉名词对照表 431
节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卫生统计学的作用和地位 现代医学之父William Osler爵士提出,医学是一门不确定性的科学和概率的艺术(medicine is a science of uncertainty and an art of probability)。患同一种疾病的不同个体,其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及转归可能不同,而且相同的临床症状也可能是由不同疾病导致的。生物医学中充满了个体变异和不确定性,其原因有些是已知的,有些是未知的。客观事物的表象既受到其内在规律的支配,又受到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内在规律即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其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统计学正是处理数据中变异和不确定性的一门科学和艺术,是透过偶然性的现象来探测和揭示那些令人困惑费解的医学问题的规律性,对不确定性的数据作出科学推断,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例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了解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探讨我国居民主要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相关机构拟进行全国的成年人主要慢性病调查。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及时间、经费等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的成年人进行调查,只能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那么,为了得到全国各种主要慢性病患病率的估计值,应调查多少人,调查哪些内容,如何组织调查,如何整理资料,如何估计主要慢性病的患病率,这些问题都需要统计学来回答。 再例如,某制药企业研发了一种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应如何评价该新药的疗效呢?我们可以选择诊断明确并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服用该新药,另一组服用其他药物,测量并记录血糖水平,最后分析该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是一个典型的临床试验,在该临床试验中有诸多问题需要回答:我们需要多少名患者参加试验?如何随机地将其分为两组?有什么措施可以保证两组患者除了接受不同药物治疗外,其他影响到疗效的因素在两组的分布是一致的?如果分布不一致,如何从诸多的影响因素中分离出药物因素的效应?用什么指标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怎样测量这些指标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何控制误差?如何比较两组疗效到底是否存在差别?换言之,我们需要了解这种差别是偶然因素造成的,还是真实存在的,上述各种问题同样需要统计学回答。 医学的特点决定了它与统计学有种天然的“亲和性”。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产生了不同的统计学分支。例如,统计学在生物、卫生、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就产生了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卫生统计学(health statistics)、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一般认为,生物统计学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医学统计学和卫生统计学均应用于医学领域,前者侧重应用于临床医学,而后者侧重应用于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但三者存在诸多联系和交叉,难以截然分开。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居民卫生状况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是卫生及其相关领域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案例1-1】 为探讨中草药的抑菌作用,中药学专业同学组成兴趣小组对黄芩、蒲公英、牡丹皮、马齿苋、鱼腥草、连翘、艾叶、金银花、蛇床子、乌梅、夏枯草和紫草等12味中草药进行研究,采用水提或醇提法制备中草药提取液,每味中草药得到5种不同浓度的提取液,然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抑菌实验,并且在每种实验条件下进行1次实验,测定每味中药不同浓度下对不同细菌的抑菌活性。 【问题1-1】 (1)该研究存在哪些问题? (2)据此研究能否得出哪味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好的结论? 【分析】该研究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本研究的处理因素及其水平数过多,样本含量(重复实验次数)相对不足。本研究的处理因素是12味中草药(12种处理因素),每味中草药有5种不同浓度(5个水平),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需要重复多次实验(足够的样本含量)方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本研究在每种实验条件下只进行了1次实验,重复实验次数明显不够。二是在每种实验条件下仅进行了1次实验,实验结果的稳定性不够。因为实验研究结果往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有处理因素的,也有非处理因素的。本研究在每种实验条件下仅进行1次实验,实验结果的稳定性不够,容易错把偶然现象当成客观规律。因此,尚不能得出哪味中草药的抑菌作用较好的结论。 【案例1-2】 某研究者为了调查其所在地区居民对实施家庭病床的认同态度,拟从所有的居民小区中随机抽取三个小区的住户为样本,以户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员在小区门口对出入的居民进行了调查,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该地区居民认为不需要设置家庭病床”。 【问题1-2】 (1)该研究存在什么缺陷? (2)研究结果是否可靠? 【分析】 家庭病床主要是为长期患病的或不能自由活动的老人设置的,老人及与老人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当老人不能回答调查提问时,可由家庭成员代为回答)应为调查的主要目标人群,而经常出入小区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年龄相对较轻的人群或是能够自由活动的老人。因此,研究者仅对这部分居民进行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是有偏差的。此外,可能还会出现对同一家庭中的成员进行多次调查的情况。同一家庭中的成员对某些问题的态度往往会有某种相似性或趋同性,所以也会造成调查结果的偏差。 该研究的主要目标人群不明确,且收集资料所采取的方法欠妥当(应入户调查而研究者只是在小区门口对出入的居民进行调查),导致调查得到的数据不准确,不能较好地反映真实情况,所以结果是不可靠的。 【案例1-3】 某研究者探讨银屑病的发病与血型的关系,对64例银屑病患者的血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O型30例,占46.88%,居首位;A型和B型均为17例,各占26.56%;AB型0例。由此,研究者认为银屑病的发病与血型有明显关系,O型血的人最容易患银屑病。 【问题1-3】 (1)该研究存在什么缺陷? (2)研究结果是否可靠? 【分析】 正常人群中血型构成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异,O型所占比例较高,AB型所占比例最少,这是一般的医学常识。银屑病患者的血型分布也存在这种差异,按一般的逻辑推理,研究者认为“银屑病的发病与血型有明显关系,O型血的人最容易患银屑病”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该研究者计算的是64例银屑病患者的血型构成比,而不是各血型人群中银屑病的患病率,犯了“以比代率”的错误;另外,即使研究者所用的分析指标是患病率,但因其选取的仅仅是银屑病患者的一个样本,所有的银屑病患者中是否具有这样的规律性,还需要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后方可下结论。 【案例1-4】 某疾病控制中心为了解当地肺癌的患病情况开展了一项研究,从当地10万居民中随机抽取2000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其中男性1100人,患肺癌者6人,女性900人,患肺癌者3人。由此研究者计算得出,男性肺癌发病率为0.55%,女性肺癌发病率为0.33%,并认为男性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问题1-4】 (1)该研究者所选择的统计指标正确吗?为什么?应该选择何种指标? (2)该研究者认为“男性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的结论是否可靠? 【分析】 (1)该研究者所选择的统计指标是不正确的。因为现况调查只能得到现在有多少人患病,而不知道哪些人是新近发病和哪些人是以前发病的,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时间更难确定,所以无法计算发病率,而只能计算患病率。因此,研究者应选用患病率指标。 (2)该研究者认为“男性肺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的结论不可靠。本研究属于抽样研究,抽取的2000人仅为一随机样本,存在抽样误差,需要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推断男性和女性肺癌发病率的差别是因为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因为男性肺癌的发病率本身就高于女性,然后再下结论,而不能仅根据数据的大小直接下结论。 类似的实例还有很多。从这些实例可以看出,设计、数据收集、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中的任一环节存在缺陷,都有可能导致整个研究的失败。但这一点并非从一开始就为人们所共识,而是在断送了许多前沿的医学研究成果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后才逐步被人们认识到的。英国著名统计学家F.Yates和M.J.R.Healy就曾说过:“非常痛心地看到,因为数据分析的缺陷和错误,那么多好的生物研究工作面临着被葬送的危险。”可见,卫生统计学在卫生及其相关领域研究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是卫生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 【知识点1-1】 卫生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居民卫生状况及卫生服务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是卫生及其相关领域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卫生统计学在卫生及其相关领域研究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是卫生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 第二节 卫生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步骤 一、卫生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卫生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设计 是卫生统计学的重要内容,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全过程总的设想和安排。 2.统计分析 (1)统计描述: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统计表和统计图。 (2)统计推断: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常用假设检验方法有t检验、z检验、方差分析、检验、秩和检验、双变量关联性分析和直线回归分析、对数秩检验、多重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Cox比例风险回归及Meta分析等。 3.常用内容 医学人口统计、生育统计、疾病统计与死亡统计指标,寿命表的编制及其应用。 4.常用统计分析软件简介 本书介绍了SAS、SPSS、Stata等三种统计软件的应用及Excel 2010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二、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统计工作可分为以下四个基本步骤。 (一)设计 设计(design)是统计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关系到整个研究的成败。一般包括专业设计和统计设计,本书重点介绍统计设计。如果统计设计存在缺陷,任何高深的统计方法都于事无补,所进行的统计分析只是数字游戏而已,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可靠的。许多研究人员不太重视设计,等到数据收集完成后再去咨询或求助于统计专业人员,而实际上此时为时已晚。英国著名统计学家与遗传学家、现代统计学的奠基人之一费舍尔(R.A.Fisher,1890~1962)曾精辟地指出,“做完实验后才找统计学家无异于请他做尸体解剖,他能做的全部事情就是告诉你这个实验死于什么原因”。因此,在研究之前一定要查阅大量文献、必要的时候咨询统计学专家,做好周密的设计。本书中统计设计包括调查设计和实验究设计,详见第二章和第三章。 (二)收集资料 设计完成后,研究进入实施阶段,需要收集准确可靠的原始数据(collection of data)。资料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统计报表,如国家法定的有关卫生工作报表、传染病报表、职业病报表、医院工作报表等。这些报表是由国家统一设计,要求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定期逐级上报,提供居民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主要数据,作为制定卫生工作计划与措施、检查与总结工作的依据。报表要求做到完整、准确、及时。②日常工作记录,如医院的病历、经常性的卫生监测记录、健康检查记录等。③专题调查或实验,是指针对某个专题做的调查或实验研究所收集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