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姚树荣
页数:824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4732116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于地权演化视角的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共治机制研究”的资助项目。全书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长期跟踪了全国多个省市的土地与城乡统筹改革进程,围绕土地与城乡发展、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探究乡村振兴的本质、规律与趋势, 针对基于地权演化视角的美丽乡村共建共享共治机制研究提出了一些较有参考价值的见解。中国的现代化任重道远,土地改革仍在路上。本书是对这些年来有 关地权演化与乡村建设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总结。立足土地观察中国经济,围绕土地与城乡发展、产业发展、可 持续发展的关系开展学习研究,通过扎实的社会调查与系统的理论学习,不唯书 不唯上只唯实,在真实复杂的世界里探究经济活动的本质、规律与趋势。
作者简介
姚树荣,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制度与产业经济、土地制度与新型城镇化。承担各类课题2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曾任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四川省委办公厅、成都市委改革办处长,负责城乡统筹与土地制度改革相关工作。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次,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及优秀公务员,记三等功一次。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一 本书背景与意义…………………………………………………………………………………………. 2
二 文献综述………………………………………………………………………………………………….. 4
(一)基于城乡关系的乡村建设研究………………………………………………………… 4
(二)基于主体关系的乡村建设研究………………………………………………………… 6
(三)基于地权演化的乡村建设研究………………………………………………………… 8
(四)简要评论…………………………………………………………………………………….. 10
三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2
(一)研究思路…………………………………………………………………………………….. 12
(二)研究内容…………………………………………………………………………………….. 14
(三)研究方法…………………………………………………………………………………….. 17
四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8
(一)可能的创新…………………………………………………………………………………. 18
(二)不足之处…………………………………………………………………………………….. 24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8
一 核心概念………………………………………………………………………………………………… 28
(一)地权…………………………………………………………………………………………… 28
(二)乡村建设…………………………………………………………………………………….. 30
二 理论基础………………………………………………………………………………………………… 33
(一)产权经济理论……………………………………………………………………………… 33
(二)城乡关系理论……………………………………………………………………………… 38
(三)共享发展理论……………………………………………………………………………… 40
第三章 地权演化与乡村建设的互动:理论分析………………………………………………….. 46
一 乡村建设的演化理论…………………………………………………………………………………. 46
(一)制度演化理论述评……………………………………………………………………….. 46
(二)乡村建设的演化模型……………………………………………………………………. 50
二 乡村建设的本质……………………………………………………………………………………….. 54
三 乡村建设对乡村地权演化的影响…………………………………………………………………. 56
(一)逻辑起点:土地功能的二重性及其矛盾………………………………………….. 56
(二)要素相对价格、技术进步与乡村地权的演化……………………………………. 58
(三)城乡关系与乡村地权的演化………………………………………………………….. 60
(四)国家、农民与乡村地权的演化……………………………………………………….. 62
四 乡村地权对乡村建设绩效的影响…………………………………………………………………. 65
(一)乡村地权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 66
(二)乡村地权对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 69
第四章 地权演化与乡村建设的互动:历史分析………………………………………………….. 74
一 中国乡村地权的历史演化…………………………………………………………………………… 74
(一)传统中国的乡村地权制度……………………………………………………………… 74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乡村地权变革……………………………………………… 76
(三)新中国保障性地权制度的形成……………………………………………………….. 79
(四)改革开放后保障性地权制度的演化………………………………………………… 84
二 传统地权制度下的乡村建设运动………………………………………………………………. 93
(一)民国时期的乡村危机……………………………………………………………………. 93
(二)知识分子推动的乡村建设运动……………………………………………………….. 94
(三)对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评价…………………………………………………………. 102
三 保障性地权制度下的新农村建设…………………………………………………………….. 103
(一)21世纪初的“三农”问题…………………………………………………………… 103
(二)政府主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5
(三)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省思……………………………………………………… 107
第五章 地权演化与乡村建设的互动:现实分析………………………………………………… 114
一 保障性地权制度下土地发展权的生成………………………………………………………. 115
(一)农用地整理起步…………………………………………………………………………. 115
(二)开展增减挂钩试点……………………………………………………………………… 116
(三)扩大增减挂钩项目范围……………………………………………………………….. 118
(四)探索建设用地指标交易……………………………………………………………….. 119
(五)推动闲置宅基地转换入市……………………………………………………………. 120
(六)促进宅基地多功能利用……………………………………………………………….. 121
二 地权配置与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协同演化………………………………………………… 122
(一)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 122
(二)地权行政化配置与政府主导型乡建模式………………………………………… 125
(三)地权市场化配置与资本主导型乡建模式………………………………………… 143
(四)地权金融化配置与农户自主型乡建模式………………………………………… 157
三 农户福利视角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比较………………………………………………… 160
(一)问题的提出……………………………………………………………………………….. 160
(二)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农户福利评价……………………………………………. 161
(三)农户福利测度及结果分析……………………………………………………………. 166
(四)结论与启示……………………………………………………………………………….. 177
第六章 土地发展权配置对乡村建设绩效的影响分析………………………………………….. 182
一 问题的提出…………………………………………………………………………………………. 182
二 土地发展权的内涵与配置模式………………………………………………………………… 186
(一)土地发展权的内涵……………………………………………………………………… 186
(二)土地发展权的配置模式……………………………………………………………….. 189
三 土地发展权配置模式对乡村建设绩效的影响……………………………………………… 192
(一)转移型模式对乡村建设绩效的影响……………………………………………….. 192
(二)保留型模式对乡村建设绩效的影响……………………………………………….. 204
(三)拓展型模式对乡村建设绩效的影响……………………………………………….. 213
(四)研究假设…………………………………………………………………………………… 223
四 土地发展权配置模式影响乡村建设绩效的实证分析……………………………………. 224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 224
(二)乡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29
(三)研究设计…………………………………………………………………………………… 239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244
五 研究结论……………………………………………………………………………………………. 251
第七章 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258
一 问题的提出…………………………………………………………………………………………. 258
二“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论阐释………………………………………………………… 260
(一)“共建共治共享”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260
(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论意蕴……………………………………………………… 262
三 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必要性与实现条件……………………………………………………. 264
(一)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必要性…………………………………………………………. 264
(二)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实现条件……………………………………………………… 268
四 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创新………………………………………………………………… 270
(一)明月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创新………………………………………………….. 270
(二)鲁家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创新………………………………………………….. 278
五 结论与启示…………………………………………………………………………………………. 285
第八章 新型地权制度与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设计………………………………………….. 290
一 新型地权制度建构思路…………………………………………………………………………. 290
(一)总体思路………………………………………………………………………………………. 290
(二)建立土地发展权配置制度……………………………………………………………….. 296
(三)探索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 300
(四)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318
(五)完善耕地保护制度…………………………………………………………………………. 332
(六)联动社保与财税等相关制度改革……………………………………………………… 338
二 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设计思路…………………………………………………………….. 339
(一)总体思路………………………………………………………………………………………. 339
(二)乡村共建机制设计…………………………………………………………………………. 341
(三)乡村共治机制设计…………………………………………………………………………. 345
(四)乡村共享机制设计…………………………………………………………………………. 349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359
主要参考文献………………………………………………………………………………………………… 3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