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家庭美德:儒家与西方关于儿童成长的观念(精装)

封面

作者:(美)柯爱莲著,刘旭译

页数:432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473207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系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吴根友 万百安 主编)之一。
本书阐述了亲子关系在婴幼儿道德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在从古希腊和中国哲学家到当代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依恋理论和循证理论的工作基础上,作者柯爱莲教授提出了一种加强家庭和儿童性格的有效方法,并呈现了早期儒家思想家是如何认为,我们在婴儿期和幼儿期发展起来的一般性的道德情感构成了几乎所有美德的基础,而亲子关系正是这种成长的主要背景。她将这些观点与有关幼儿的科学著作结合起来,展示了西方心理学如何加强和更新儒家思想的理论基础;本书还展示了儒家哲人如何影响我们这个时代积极的社会和政治变革,特别是在带薪育儿假、母乳喂养倡议、婚姻咨询和家庭治疗等领域的革新。

作者简介

柯爱莲(Erin M. Cline),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讲席教授,伯克利宗教、和平与全球事务中心(Berkley Center for Religion, Peace & World Affairs)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跨宗教研究与对话,教学领域为中国哲学、比较哲学与比较宗教学;目前为止已出版五本专著与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包括The Analects: A Guid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1), Little Sprouts and the Dao of Parenting: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and the Art of Raising Mindful, Resilient, and Compassionate Kids(Norton, 2020), A World on Fire: Sharing the Ignatian Spiritual Exercises with Other Religions(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2018),Confucius, Rawls, and the Sense of Justice(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13)等。 译者介绍
刘旭,武汉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耶鲁大学联合培养,2021年9月—2022年9月),波士顿学院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The Ricci Institute for Chinese-Western Cultural History at Boston College)访问学人;研究领域为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史、比较哲学、汉语神学、尤其关注基督教哲学与儒学中的身心论、救赎论等问题,已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投身学术前,曾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三年多(2015年5月—2018年7月),辞职攻读博士之后,于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兼职编辑出版工作,参与策划出版了“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文明对话论丛”“珞珈中国哲学文存”“香江哲学丛书”等。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本书涉及幼儿早教、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心理建设等时代热点!作者专门对中西方思想文化作了梳理与比较,阅读本书,即是把脉问诊,获取真知良方!

目录

总序

中译本序言

致谢

导论

第一部分早期儒家思想家对亲子关系、童年早期和道德培养有何看法?

第一章儒家古典哲学中的道德培养、孝道与美好社会

第二章婴儿、童年早期与早期儒学中的道德培养

第二部分与西方哲学目前的观点相比,早期儒学关于亲子关系、儿童和道德培养的观点有何不同?

第三章西方传统哲学中的家长、儿童与道德培养

第四章女性主义与儒家视域中的父母、儿童与道德培养

第三部分为什么儒家关于亲子关系儿童和道德培养之间关系的观点值得认真考虑,它们对我们理解这些领城有什么贡献?

第五章童年早期发展与父母、儿童和道德培养的循证方法

第六章实践人文:儒家关于社会和政策变革的资源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家庭美德:儒家与西方关于儿童成长的观念(精装)》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9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