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时代 新批评——山西省作协签约文学评论家代表作品集

封面

作者:山西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编

页数:236页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378661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山西省作家协会在第一届和第二届签约评论家的作品中选出的代表作,二十二位评论家的二十二篇文学评论成果。全书将山西文学的深厚底蕴以及新一代评论家的崛起之作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评论家们的知识结构稳定,对新现象、新趋势等新生事物又极其敏感,个人特色鲜明。他们在承接山西深厚的文学底蕴的同时又将山西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的地位加重。将原本平静的湖水注入了新的活力。年轻的评论家们表现出活色生香的发展态势。

作者简介

山西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一科室。山西省作家协会成立于1949年12月。1991年9月,按照中宣部体制改革精神,由中国作家协会山西分会改名为山西省作家协会。

本书特色

本书是山西省作协两届签约评论家优秀评论成果的结集。山西的文学评论与文学创作一样有着深厚的传统,在全国的评论方阵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收入本书的大都是年轻的评论家及其作品,从中既可以看到对传统的继承与弘扬,还可以看到他们个性与学术锐气,他们宏大的视野和理论素养。书中大部分文章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研究,也有综合的偏于史的研究,可以体现山西当下文学评论的现状。

目录

(文章顺序按姓氏笔画排列)

○首届签约文学评论家作品

《抗战日报》文艺副刊与解放区文学的形成 /王晓瑜

——以《文艺之页》的叙事性作品为中心… ……………………… 003

人类记忆与残式图码 /王朝军

——关于残雪短篇小说《绿城》… ………………………………… 014

《新月派诗选》与《新月诗选》的“历史对话” /白 杰 …… 028

阅读《汉家文章》的札记 /关海山 ……………………………… 040

星际神思者 /吴 言

——刘慈欣科幻文学简史… ………………………………………… 043

反抒情、风物记与言志传统 /何亦聪

——贾平凹散文论札… ……………………………………………… 055

历史叠影、心灵图景与哲思发现 /金春平

——张楚小说论… …………………………………………………… 069

灰色人生的自我救赎 /赵春秀

——李燕蓉小说创作综论… ………………………………………… 081

回眸百年风华,寄望儿童少年 /崔昕平

——百年党史中的中国儿童文学… ………………………………… 092

生命式书写与时代的文学密码 /阎秋霞

——张平小说简论… ………………………………………………… 103

图像小说:被“误读”的漫画 /梁 静 ………………………… 109

“存在”与“家园”的双重探寻 /廖高会

——论格非小说中的乡愁乌托邦… ………………………………… 112

○第二届签约文学评论家作品

眺望的青春 /马桂君

——蒋韵小说《你好,安娜》创作论… …………………………… 129

后人类视角下的科幻文学 /毛郭平 ……………………………… 141

1946年丁玲创办《长城》杂志释考 /杜 鹃 …………………… 154

网络文学作家新生态研究 /杜海燕 ……………………………… 168

底层叙事主旋律化的探索 /杨 鼎

——论电视剧《装台》的创作取向… ……………………………… 177

简论科马克·麦卡锡小说《路》的史诗性主题 /杨晓丽 ……… 185

重访“商州” /张慧敏

——贾平凹商州系列作品中的地方性问题之考察… ……………… 198

愿文学之花繁盛长春 /周俊芳

——评“茅盾新人奖”获得者闫文盛、张二棍… ………………… 209

浪漫主义者的向死而生与以退为进 /高 璟

——李衔夏中短篇小说印象… ……………………………………… 214

现实主义影视创作的可能走向和必然趋势 /薛晋文 …………… 223

节选

人类记忆与残式图码
——关于残雪短篇小说《绿城》
/王朝军
就在我们人生旅程的中途,
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
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
唉!要说出那是一片如何荒凉、如何崎岖、
如何原始的森林地是多难的一件事呀,
我一想起它心中又会惊惧!
那是多么辛酸,死也不过如此:
可是为了要探讨我在那里发现的善,
我就得叙一叙我看见的其他事情。
——《神曲·序曲》
([意]但丁:《神曲·地狱篇》,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进入残雪的小说,有两种路径:一是考据,二是想象。如果还有第三 种,那就是考据加想象。哪种路径可行,取决于你的知识、耐心和想象力。 所幸我还有那么一点点知识,于是我不自量力地搬出了鼎鼎大名的但丁和 他的“序曲”。
这是危险的,因为和自称“属于文学中层次最高的那一类”1 作品对话,你就得时刻提防“露怯”。但你必会露怯,比如这篇名为《绿城》的小说,它的每个字里都隐藏着刁钻的笑意。它设下重重“路障”,试图阻挡你向意义的抵近;它又在你绝望抓狂时,蓄意露出微弱的“缝隙”。于是,“你要死盯一个地方,敏捷而又执着”。这话出自“绿城”中的神秘女人——姑母,可能也出自 1300 年一个叫但丁·阿利吉耶里的年轻人想象中的圣使。
好了,我不喜欢故弄玄虚,我是想说:《绿城》的前身是《神曲》。承认这一点没什么不好意思。今天的任何作家都不可能拒绝经典的“影响”, 越是原创力旺盛的作家,越是要领受“影响的焦虑”。当然,关键不在你是否承认,而是你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自我净化和再造。恰好,《绿城》就是一个值得测试的样本。从《神曲》这个影响基点出发,让我们来看看残雪的“灵魂行为艺术”1 一路走到《绿城》,都获得了哪些收益。

小说第一句是: “在年过半百时,谢五终于回到了他的家乡绿城。现在这个城市同他小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年过半百,约等于五十岁。绿城,是一座视觉的城市,它的突出特征是“绿”,以至于人们在命名它时,本能地拒绝了其他替代词的介入。
这样一来,时间、人物、地点都齐备了。
但困惑紧随而至:“绿城”这个名字,从谢五儿时一直叫到他年过半百,叙述者又何以要强调此城“同他小的时候完全不一样”?既然是“完全”,戴在这座城上的那顶标志性“绿”帽岂不摇摇欲坠?换句话说,退隐在小说背景中那片覆盖一切的“绿”,它存在和持守的价值依据是什么?
我认为,这是理解这篇小说的第一道关口。不过很快,关口便释放出信号:谢五“家的公馆拆迁”,“公馆的原址上盖起了九层的公寓楼。”这是告诉我们,城市的视觉形象在改变,现代物质文明的庞大躯体迅速成形。但,请注意,这里强调了“原址”。原址就是原始地址,它有固定不变的坐标和初始状态。在小说中,这个初始状态指向——公馆。对于姑母和与她前后一起生活的六位老人,公馆就是绿城,就是他们“眼里的映像”的全部。只要这“映像”不变,“绿”,就不变。
在此,“绿城”呼应了但丁诗句中那座“昏暗的”“原始的”绿色“森林”。但丁把“森林”当作他驰游三界的总体性空间,七百年来,俨然经典。2020 年的某个夜晚,残雪也为谢五虚拟了同样的精神属地,只不过在这里,叙述者一再声称此地为“家”。——“家”很重要,连接着古老中国价值谱系的核心。通过“家”,残雪试图创立一部有别于她的西方前辈 的“伪经”。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时代 新批评——山西省作协签约文学评论家代表作品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9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