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文学百年-在时间深处

封面

作者:孙郁

页数:312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39399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录了作者孙郁的24篇散文作品,为方便读者阅读,将其分为两辑。书稿看似平淡轻松,实则充满张力和思考力,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作者敏锐的感受力。作者以清新淡雅、隽永温情的笔触记录所见所闻;流畅生动的文笔,将读者带入一个又一个曾经陌生的地方,既有一种重归故里的感觉,使人回味无穷,又给人以安宁辽阔的视野和心灵的顿悟。作者直抒胸臆地将真情与真爱深情地展现出来,读来让人心颤而感动!

作者简介

  孙郁,本名孙毅,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主编、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鲁迅与周作人》《新旧之变》《民国文学十五讲》等。曾获日本东北大学“藤野奖”、首届当代作家评论奖、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批评家”奖、第五届朱自清散文奖、第二届汪曾祺散文奖等。

本书特色

★孙郁的散文,熔思想发现、学术洞察和艺术感悟于一炉,深刻的人性表达、中正的人文立场、丰富的人间情感,化为细腻又精准的文字、真切而舒朗的语感和深邃又超拔的境界,是视野、学养与良知、趣味相洽的知识分子写作的典范文本。
——第五届朱自清散文奖授奖辞

★他的作品,有着他的那些一以贯之的精神逼问和思想隐忧。对话前辈,缅怀一种情怀和心迹;品评作品,求证一种精神气量;直白其心,但文体讲究;对照他人,亦反观自我。
——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辞

目录

第一辑

复州河畔

夏家河子

小而知大

《流杯亭》旧事

在“中鲁”周围

顾随的眼光

孙犁:寂寞的碑文

海婴先生

汪曾祺散记

黄裳先生

看不见的诗文

邵燕祥点滴

心忧书

坏孩子王小波

莫言小记

关于陈丹青

第二辑

尺牍之热

在杜诗的回音里

杭州小记

旧京记忆

古道西风

故都寒士

日本散记

穿越法兰西

节选

  《在时间深处》: “没有意义”的理念没有坚持多久,那精神的墙很快就出现了漏口。不知什么人突然组织大家学习跳舞。这一次没有老师出来阻拦,操场上播放着圆舞曲,胆子大一点的都跑了过去。渐渐地,队伍便扩大起来。几个羞涩的同学,面对着那个热闹的场面,有些不好意思,只好退了出来。我自己也属于这类人。后来许多人学会了跳舞,我却一直是舞盲,直到现在,还不及格。多年后与妻子说这件事,她说我过于拘谨。说是拘谨,也是很对的,那时候对于开放的生活,一时不知所措。 改变我们思路的是报刊上的文章。1978年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开始,有同学对于讲义里的思想便开始怀疑起来。几位年龄大的同学,思路活跃,有时候在一起聊天,吓得我不敢开口。比如言及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文坛,我的思路都在书本上,他们却有另类的理解。对于历史的看法,溢出了当时的语境。有人提及了胡适,有人推荐尼采的著作,阅读的天地也随之宽广起来。 数学专业一位王姓的同学,是我的老乡,身上带一点诗人气质。他有点不务正业,常写一些小说。那些作品的调子有点阴郁,投稿多次,却不能发表。我把他介绍给自己最崇拜的叶老师,希望叶老师指点一下。叶老师是杭州人,20世纪30年代在林语堂主办的《人间世》发表过文章,在国内鲁迅研究界有一点名气。他看了王兄的小说,认为不错,就悄悄地对我们说,这作品有亮点,看看文坛有没有伯乐吧。类似的作品,过去没有人敢写。 王兄总能借到一些我未曾见过的书籍,有时转给我。他谈起海明威、契诃夫,眉飞色舞,并讥笑当时的几位流行的作家的浅薄。有时候他约我到海边聊天,也愿意把最隐蔽的思想透露给我。他不太喜欢数学专业的氛围,希望到中文系来。那时候学中文,有一点时髦。文学的力量,好似是最重要的。而我们的梦也有点离奇,不食人间烟火的一面也出来了。 在学校的一年,对于文史哲只能是一知半解,看的书实在有限。大家喜欢写作,然而还戴着镣铐,出笔缩手缩脚。暑假期间,我有了去文学杂志社实习的机会,经常往返于夏家河子与城里之间,帮助编辑看看稿件。那时偶尔也能看到名家的手稿,读起来大开眼界。有一次主编转来了谢冕先生谈诗的文章,有点别林斯基的味道。文字讲究,内觉能够抽象出一些学理,真的漂亮。才知道,批评的文章应是美文。我的审美的天平,就这样倾斜下来。 同学中也有特立独行的,美术专业与外语专业的同学有点时髦,学中文的则散漫一些,与时风略有点距离。班里有位老高同学,大概是逃课最多的人,平时喜欢研究文章之道,写点散文和小说。考试前看看别人的笔记,便有如神助,还成绩不错。老高一般不参加各类活动,看到我忙些杂事,以为是真正的“没有意义”。他看不上死读书的人,觉得过于迂腐。因为不迷信书本,喜欢思考一些问题,后来写了许多好作品。几十年后,他创作的《闯关东》《北风那个吹》等几部剧本,都有力度。这是我们这些书呆子写不出来的。 但我那时候没有这样的领悟力,看重的是学历和所谓学问。我的朋友王兄大约也染有相似的情结。不久我们两人再次高考,去了不同的学校。他成了批评家,只是小说不写了。见面的时候彼此自嘲地说,做了学问,还不及夏家河子的一些老同学,除了写点读后感,别的武功都废了。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文学百年-在时间深处》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8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