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秀琼,尹文江
页数:16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0303733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十二章。一、二章概述了微格教学及中学思想政治微格课教案的编写,第三章开始,分别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导入、讲解、板书、举例、提问、结束、说课、多媒体、评课技能入手,探讨了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各项教学技能的内涵、功能、类型、特点、原则,训练要求、评价记录表等内容。本书注重对中学思想政治微格培训中各项教学技能的培养,特别注重结合学科特点,以大量生动活泼的案例来说明问题,特别强调查各项教学技能在实际操作中的评价标准,并附有相关的思考练习与参考书目。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微格教学概论 1
第二节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技能 7
第二章 微格教案的设计与编写 10
第一节 微格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0
第二节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的内容 11
第三节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程序与要点 13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技能 19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技能的内涵 19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意义 19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流程 21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27
第五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示例 28
第六节 政治课教学设计技能的评价记录表 38
第四章 思想政治课的导入技能 40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导入技能的内涵 40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导入的功能 40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导入的基本类型 41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导入技能训练要求 47
第五节 思想政治课导入技能的评价记录表 50
第五章 思想政治课的讲解技能 51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讲解技能的内涵 51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课堂讲解的功能 51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课堂讲解的常用类型 53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讲解技能训练要求 58
第五节 思想政治课讲解技能的评价记录表 62
第六章 思想政治课的提问技能 64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提问技能的内涵 64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提问的功能 64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提问的原则 66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提问的类型 69
第五节 思想政治课提问的步骤 70
第六节 思想政治课提问技能的训练 76
第七节 思想政治课提问技能的评价记录表 77
第七章 思想政治课的板书技能 79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的内涵 79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的作用 79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的特点 80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的常用类型 82
第五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的基本要求 89
第六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板书技能的评价记录表 90
第八章 思想政治课的举例技能 92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举例技能的内涵 92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课堂举例的功能 92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举例的基本类型 94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举例技能训练应坚持的原则 98
第五节 思想政治课举例技能的评价记录表 101
第九章 思想政治课的结束技能 103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结束技能的内涵 103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结束技能的功能 103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结束技能的类型 104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结束技能应注意的问题 107
第五节 思想政治课结束技能的评价记录表 108
第十章 思想政治课的多媒体教学技能 110
第一节 多媒体教学 110
第二节 多媒体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110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 114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原则 115
第五节 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技能在课堂应用中的误区 116
第六节 思想政治课多媒体教学技能的评价记录表 118
第十一章思想政治课的说课技能 120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说课技能的内涵 120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说课的作用 120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说课的特点 121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说课的流程 122
第五节 思想政治课说课技能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及相关对策 129
第六节 思想政治课说课技能的评价记录表 131
第十二章思想政治课的评课技能 135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评课技能的内涵 135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评课技能的功能 135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评课技能的特点 136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评课的原则 137
第五节 思想政治课评课的主要内容与标准 138
第六节 思想政治课评课的参考评分表 145
第七节 思想政治课评课中应注意的问题 145
第八节 政治课评课技能的评价记录表 149
节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微格教学概论 一、微格教学的定义 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又称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它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技能培训的一种方法。通常让参加培训的学员分成若干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让一小组的学员进行10分钟左右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将实况摄录下来,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反复观看录制的视频,进行讨论和评议,最后由导师进行小结或总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员将进行若干次针对不同教学技能的微格培训。这种方法能较好地在短时间内培养并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微格教学是在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伦(D.W.Allen)教授和他的同事伊芙(W.Eve)首先开发建立的。在斯坦福大学,微格教学原是为师范生在成为教师之前提供教学实践机会而设计的。微格教学可描述为一个缩减的教学实践,它在班级大小、课程长短和教学复杂程度上都被缩减了。因此,英国的布朗(G.Brown)说:“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员易于掌握。”艾伦教授和伊芙把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使被培训者的各种教学行为和训练可被观察、分析和评价。 综合对微格教学的认识和发展,我们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控制的教学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并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它是建立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 二、微格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1.微格教学的产生 1958年,美国开始了全国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运动,涉及课程设置、教育结构、教师培训、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评价等各个领域,其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对教育发展的促进是这场教育改革运动的重要特色之一。 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师范教育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十分活跃。美国的教育学院旨在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对师范生和教师进行科学化的培训。福特财团设立了师范教育基金,奖励为开发师范教育课程和培训教师有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在这一改革运动的背景下,1963年,斯坦福大学的艾伦教授和他的同事在对“角色扮演”(相当于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前的试讲)进行改革时,率先运用了摄像机进行反馈。与此同时,美国教育改革运动中对教师评价标准的研究也对微格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微格教学的发展 微格教学自1963年提出后,很快推广到世界各地。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师范教育首先接受了这一新的培训方法。在英国,微格教学被安排在四年制的教育学士课程内,共42周,每周5学时,总计210学时。接受微格教学训练后,这些教育学士师范生再到各中学进行教育实习。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从1973年开始,采用微格教学的方法来训练学生。为了加强真实性,1975~1978年,让中学生作为角色扮演中的听讲对象,用录像的方法记录训练的过程,并于1983年在进修的在职教师中进行了实验,证明了微格教学对在职教师培训也有很大帮助。微格教学在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得到了研究和发展。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开设的课程每周4课时,上13周课,共52课时。对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也开设微格教学实习课,时间是每周2小时,共13周。其中,悉尼大学的教育工作者们经过近十年的研究和实践开发的微格教学课程,是移植、改进最成功的一例,获得了世界声誉。他们编著的一套微格教学教材和示范录像带已被澳大利亚80%的师资培训机构以及英国、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加拿大、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一些师范院校采用。 微格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入我国,首先在北京教育学院展开了学习研究,并进行了实践。在此基础上,按照国家教委师范司的意见和要求,先后举办了七期全国部分教育学院教师参加的微格教学研讨班。微格教学作为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方法,很快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微格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已扩展到中等师范学校、许多中小学和部分高等师范院校。1993年,全国各省级教育学院在国家教委世界银行贷款的资助下,建立了具有先进设备的微格教学实验室,为微格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1988年10月至1989年3月,北京教育学院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开展了微格教学效果的对比实验研究。实验分为微格教学实验组和教学实习对照组,目的是分析微格教学效果与实习效果的差异。在实验前,对两组学员都进行了听课、录像和评价,以保证初始的基本水平相同。在实验阶段,实验组用微格教学的培训方法,对照组用传统的教学实习方法。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用微格教学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四川师范大学作为国家最教师技能培训基地,对所有师范专业的学生都进行了为期一年、每生共计64学时的微格教学。这种职前培训与教学实习相结合的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较快地培养和提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使他们能很快地适应中学课堂教学的要求。 三、微格教学的性质 1.微格教学的性质 在师范教育中,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课程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各学科专业的教材教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是揭示一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发展心理规律的基础理论。这些基础理论只对教育教学的实践给出一般的原则,是指导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但并不直接针对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各学科专业的教材教法课程是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学科,在实践问题上,它的研究对象一般是较宏观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培养师范生的综合教学能力。实践表明,师范生在形成综合的教学能力之前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同样,师范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通常是由老教师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培养,由于青年教师缺乏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老教师的许多具有艺术创造性的经验他们也很难学到手。此外,这种经验型的培养方式囿于个人经验的限制,并且具体经验缺乏理论概括,使培养的效率和效果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微格教学课程的实践表明,微格教学对有经验的教师在开展教学技能方面的研究、总结交流经验和探讨教学规律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育事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一种训练教学技能的方式,微格教学正是这种将科学方法论和现代技术应用于教学技能训练实践的理论和方法。微格教学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科学的方法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将实践中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技能的教学活动层次上进行概括,形成了一套有控制、可操作的教学技能模式和科学的训练程序。所以,微格教学是教育学科应用领域中一种研究微观课堂教学活动的理论和方法,有很强的实践性。由于微格教学具有突出的实践性,能有效地将各种理论应用于实践,30年来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10年来在我国也受到了师范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欢迎。 教学技能是微格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没有一个可具体描述和可操作的教学技能行为模式,训练、反馈和评价就都无法有效进行。目前,各国在微格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所提出的教学技能不尽相同,教学技能概念也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认为,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思想,可以提出各种内容不同的教学技能,但要符合可训练的要求,则必须满足以下的条件: (1)教学技能模式必须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描述,技能模式应该回答“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使之可具体操作,可通过外部活动观察,可通过示范鲜明具体地展示出来。 (2)教学技能模式中的教学行为应该是课堂教学中的基本行为。 (3)教学技能模式应该是依据教学活动的行为方式特点和教学功能的特点,对一类教学行为的概括。一项教学技能中的教学行为在行为方式和教学功能方面具有某种共性。各项教学技能之间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具有共性的一类教学行为便于集中描述、示范和模仿,可构成基本的、稳定的教学行为模式。 (4)教学技能操作规则的合法性应由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来说明,以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和技能的教学功能的有效性。 (5)每项教学技能应具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和可观察的具体评价标准。 微格教学的历史还不长,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关于教学技能的研究涉及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总结教学经验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学技能的研究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 微格教学的另一个主要研究内容是有效的技能训练方法。教学技能中既包含动作技能,也包含心智技能。这两种技能都表现为两个主要成分:一是活动的规则;二是通过练习使活动符合规则,并达到熟练的程度。微格教学应研究将外在的技能模式通过理论学习、观摩示范和练习,转变为学员内部的控制程序或表象,经过训练与反馈评价矫正内部的技能模式,逐渐使外部的活动符合这些技能规则,使某些内部的心智活动简约化,外部的动作准确、流畅和娴熟。依据对教学技能形成过程的研究,微格教学将研究如何以系统论、控制论的方法,设计训练的程序和实施训练时的各种控制措施,并研究开发应用各种现代化的音像技术、信息评价技术等。 微格教学除主要用于训练教学技能之外,还可以用于分析研究教学中较为复杂的专题。与技能训练不同,在这里主要是应用微格教学中的系统方法、控制方法、反馈手段、评价措施等对某项教学专题进行分析研究,微格教学只提供研究手段而不提供训练模式。由于微格教学中包含了某些一般的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所以可迁移到其他教学专题的研究中去。 2.微格训练中的系统控制方法 美国教育技术学家唐纳德?埃利(Donalld Elley)认为:“当我们把科学和实验的方法,以综合有序的形式应用到教学任务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中时,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教学教法的系统方法,而所谓系统方法,就是使用清楚的目标,靠实验获得的资料评价教学系统的结果,然后再根据评价结果来改善教学系统。”微格教学的训练过程,就是体现了这一系统方法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行为是复杂的,各项教学技能的教学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交织在一起。微格教学要集中训练某项教学技能的教学行为,就要求在微格教学的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控制。具体如下: (1)所介绍的技能模式是清晰的,是关于教师行为的操作模式,并回答了训练者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 (2)音像示范的内容中有提示该项教学技能行为要素的字幕说明和该项教学技能应用目的和应用要点的文字说明。英国教育技术学家克劳斯(K.E.Claus)的研究指出:“示范对明确重点有重要贡献,有教学技能提示的示范是达到行为改变的最有效的方法。” (3)微格教学的教案编写与一般的教案编写相比有特殊的要求,要求说明所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哪些行为是当前训练技能的技能要素,用教学技能模式来规范教学过程的设计。 (4)在反馈评价中,重点对角色扮演活动中训练的技能行为进行评议,而对其他行为不作评价。英国的研究表明,如果反馈内容不与技能培训重点一起同时提供给师范生,那么师范生的行为变化就不显著。 由此可见,微格教学的训练过程体现了系统论、控制论的科学方法。微格教学的这种具体化、模式化并不妨碍它的普遍性。因为在完整课的教学中,复杂的教学能力是对这些基本的教学技能的有机构成和灵活运用。与戏剧、舞蹈、体操一样,如京剧的唱、念、做、打是基本技能,一招一式都要经过严格的训练。然而,京剧并不因为训练严格就不发展个人的风格,用微格教学的方法培训教师也是同样的道理。微格教学的这一研究,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研究层次,使系统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成为可能。 3.微格教学训练的步骤 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提出微格教学的30年来,它的训练过程已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事前的学习和研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各项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的功能和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