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晓云
页数:250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60219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该书是作者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领域的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又接地气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的实用理念与方法,加之作者自己养育孩子的体验与反思,最终结集成的一本教育文化随笔。全书按文章内容分为生命之悟、家庭教育、生活随笔、生命旅程、深度思考、受益感言六部分。
作者简介
李晓云,资深文化、教育研学者,青少年心理(人格)健康、家庭教育专家,实践心理学践行者,亚洲教育论坛副秘书长,国家移民管理局党校客座教授,上海交大人文艺术学院客座研究员。历任: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委员、校团委书记,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本书特色
目前我们的教育在进行知识和素质教育的同时却忽略了生命教育的必要、关键和意义!酸甜苦辣咸,就是人生的体验和滋味。其关键就是人们对待人生和生命的选择与态度。面对人生现实和教育现状,特别是一天天成长中的孩子,建立正确的生活观、生命观和价值观应该是我们文化和教育的首选和根本!本书将以探寻生命的意义为核心,运用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为研究和解析基础,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为指导,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指引方向,找到教育的本质,让每个生命都得到珍惜和尊重,让所有美丽的生命都尽情绽放!
目录
今天的改变,就是明天的希望
一、生命之悟
让所有美丽的生命都尽情绽放
人生来就是一次成长
让生命真实而有意义
致敬真实
呼唤珍爱生命的教育
传承才是人生的意义
异国迎豆蔻年华亦芳华
不平凡之特别的成长
感恩生命,读懂人生,快乐旅行
二、家庭教育
人生的有用与无用
品质教育应从家庭开始
美育是一粒美丽的种子
父母必修关键词
教育其实很简单
苦苦教育为哪般
双向思维看教育
在体验中成长
行大气之道,成品质之风
运动是孩子最美的教养
帮助是对孩子最真的爱
欣赏与尊重孩子的自由状态
美好的情趣需要培养和升华
请珍视孩子所有的“意外”
孩子的每一个瞬间
榜样的力量
……
三、生活随笔
四、生命旅程
五、深度思考
六、受益感言
后记
节选
《别把孩子带“歪”了》: 很多与家人,特别是孩子共同的心悦,多半是在怀旧中与他们分享童年时的美好记忆,或是以自己的童心去与孩子的童真相撞成趣,每每那样的时候我们都是超凡脱俗的,就好像是存在于另一个空灵的世界里;空静,还带着灵动而顽皮的气息,所有尘世间的杂念、复杂、不快或痛苦,都早已抛向九霄云外,仿佛从未存在过,所留下的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简单和沁人心脾。 孩提时就像一个无法甩掉的跟屁虫,和母亲一同走在田间小路上,时而紧随其后,时而欢跳在前,“哇、哇”的蛙声成了最忠实的伙伴,叽叽喳喳的麻雀为我们一路领航,偶尔眼前蹦出来的蚂蚱就像是一个小精灵,调皮地挑逗着你那欲求而又不得的不甘之心,好在这样的感受也已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经历,再加上还有着那熟悉的乡土气息和一路的油菜花香相伴,母亲(校长)好几里的上(值)班路程,就在那无厘头的欢天喜地中到了站,突然的不舍与贪恋,似乎还留在了那神奇的田间地头,那时的快乐、那每一刻的心动、那份深深印在心底的童真,却来得如此的轻松而简单、直接而痛快、无拘又无束,这或许就是现在为什么开始喜欢怀旧的原因之一吧。 现在就在我们的家中,我把当时还是四五岁的小女儿的“处女作”:她第一次用毛笔写出的字,她第一次用彩笔画出的彩色画,她第一次用橡皮泥捏出的人偶,她第一次用废物拼搭出的四不像模型,等等等等,都一一装裱、制作或安装成型,悬挂或摆放于家中比较显眼的位置,以示纪念并和亲朋好友分享。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并合乎情理,那就是留下或记住她那些曾经的最原始、最真实和最珍贵的每一次“触动”,和那一次次稚嫩而灵动背后的,她幼小心灵中最鲜活、最自然的那一点点光亮,进而再去聆听、观察、体会和发现自己孩子的与众不同以及未来一切的倾向与可能,而非其他任何脱离实际的想法,和形而上学与教科书式的、任何急功近利与功利熏心的做法。借着这次“抗疫”生活的无奈与闲暇,可以,其实是不得不静下心来,对过往的经历,特别是自己曾经的教育理念与行为,来一次心平气和的总结和近乎痛彻心扉的反思。一来,重新整理心情、梳理思想、痛定思痛、调整心态、矫正错位、重树意志、充满信心、理智前行而再“尽人事而听天命”。二来,本着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尊重孩子、尊重规律和尊重科学的原则,重新认识自我、重新扮演父亲、重新担负教育职责。借鉴无数自己的职业经历和认识到的所有经验教训,并以与时俱进和正确价值观为导向,真正地担负起作为家长和教育实践者的时代与历史责任。 如今的大多数家长,普遍都受过一定或相当的教育,我们或许还要面对依然缺乏判断是非善恶能力的事实,并且还被泥沙俱下与含混不清的社会风气和文化乱象影响着、左右着、改变着,甚至是破坏着,使得我们在教育与被教育的过程中,要么不到位、要么错位、要么过激、要么急功近利,从而失去了我们从教育中本该获得的一切发展机会。然而,残酷的事实严正地告诫着我们,生命和成长永远都是不可逆和不可复制的!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却是:现实中,我们的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科学教育并未完全整合,甚至是基本脱节的,所以必然严重阻碍我们教育的整体与和谐发展。在具体实践中造成了太多“非教育因素”的负面影响,使得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往往因为“非智力”因素而偏离成长轨道,甚至是彻底地误入人生歧途,渐渐地沉向迷茫、抑郁和绝望的谷底,而这一切的错误或灾难都要归结于,我们的教育从一开始就忽视,甚至是完全缺失了对孩子们从小的人格健康养成,以及科学教育观和正确价值观积极与正能量的引导。 我们切不可再因小失大地忽略或放弃孩子们在成长中的“小”与“细微”之处,而好高骛远地从所谓的“大”与“显著”之处着手,忘了,甚至根本就不想去捕捉孩子们在懵懂而自由成长中瞬间的光亮,因为那或许才是他们未来发展的真正希望所在!相信孩子、发现孩子、陪伴孩子、看见孩子、读懂孩子,一同经历风雨、期待美好、共创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