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曲振
页数:220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0968669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习近平指出,要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制造强国。智能制造既是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推进烟草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烟草行业“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了行业“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重点领域、重点行动和保障支撑。2020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印发了《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推进卷烟工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国烟计〔2020〕35号),文件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和卷烟制造业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实现融合发展,以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信息化、数字化能力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持续提升卷烟工业智能制造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了聚焦智能制造并推动智能工厂建设,卷烟工厂的数字化转型乃是必由之路,而纵观整个烟草行业,各大中烟所属的卷烟工厂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现状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大家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概念认知也未尽系统完整,迫切需要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实践手册进行学习参考。本书结合行业特点,聚焦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的具体现实需求,充分考虑新兴数字技术带来的产业升级驱动力,在诸多专项研究课题形成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性地提出了一套典型的卷烟工厂数字化转型的建设路径。本书先是结合烟草行业和卷烟工厂的数字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卷烟工厂数字化转型的两大核心驱动力,即业务需求驱动和技术发展驱动,继而给出一整套卷烟工厂数字化转型的建设方案、实施路径及应用场景,最后为了保障数字化转型建设能够有效落地并且可持续开展,又创新性地提出了建立组织人才支撑体系和转型结果量化评估体系的建议。本书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对卷烟工厂数字化转型进行了顶层设计,同时又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部分生产制造环节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相信对于大多数处于转型期的卷烟制造企业都能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陶智麟,男,高级工程师,郑州烟草研究院烟草工程设计室主任,益盛烟草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程建设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烟机分技术委员会委员。近年来,负责承担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智能工厂建设标准体系研究》项目;负责完成《烟草行业绿色工房评价标准》《卷烟工厂生产制造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等行业标准项目6项,授权专利12项,发表论文18篇。
廖柏华,男,工程师,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展计划司投资处副处长,兼任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程建设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打叶复烤分技术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参与研究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参与制定“十四五”时期卷烟工业技术改造政策;组织完成《卷烟厂设计规范》《打叶复烤厂设计规范》《烟草行业绿色工房评价标准》等行业标准项目5项。
曲振,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工学硕士,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展计划司投资处主任科员。近年来,参与研究烟草行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从事卷烟智能工厂建设标准体系、流程-离散混合生产系统数字孪生产线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编制《烟草行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管理制度》;参与编制《烟草行业绿色工房评价标准》《烟叶收购站设计规范》等行业标准项目2项。
目录
第一节 智能制造与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第二节 我国烟草工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第三节 卷烟工厂数字化转型建设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 卷烟工厂的数字化现状
第三章 卷烟工厂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驱动
第一节 生产管理
第二节 物流配送
第三节 能源精控
第四节 质量管控
第五节 设备管理
第六节 供应链管理
第四章 卷烟工厂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驱动
节 物联网
第二节 数据治理
第三节 人工智能
第四节 区块链
第五节 模拟仿真
第六节 数字孪生
第七节 工业应用
第五章 卷烟工厂数字化转型的建设方案和实施路径
节 总体技术架构
第二节 基础设施平台建设
第三节 信息安全建设与运营
第四节 智能感知执行层建设
第五节 数字资产管理层建设
第六节 智能仿真决策层建设
第六章 卷烟工厂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
节 生产管理
第二节 质量管理
第三节 物流管理
第四节 设备管理
第五节 动能管理
第六节 现场管理
第七章 卷烟工厂数字化转型的组织人才体系
节 数字化组织的特征
第二节 数字化组织的内涵
第三节 数字化人才
第八章 卷烟工厂数字化转型的结果评估
节 评分方法
第二节 评估域权重
第三节 计算方法
第四节 成熟度等级判定方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