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泥人工艺学

封面

作者:沈大授 著

页数:176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76583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系高职院校“泥人工艺学”课程的配套教材。从我国泥人的历史、流派及其特色谈起,概述彩塑泥人制造工艺流程及其基本原理,展示泥人制作的要点、步骤、成品、贮藏等,然后对泥人的原材料的分类特性、制备和使用方法,泥人印坯成型、制模、整理、喷绘、涂绘、装銮等工艺的操作方法,手捏成型、浇注成型及彩绘的工艺过程都加以详细解说。本书内容清楚、适用、简明,可操作性强,旨在宣传泥人文化,培养泥人创作的后备人才。

作者简介

  沈大授,师从民间泥塑大师高标先生,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著有《惠山泥韵》《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惠山民人卷)》等。

目录

第一章 泥人简述
第一节 泥塑与彩塑
第二节 泥人工艺发展简史
第三节 泥人流派简述
第四节 惠山泥人史略及其文化价值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泥人工艺综述
第一节 集聚生产形成泥人工艺分工
第二节 泥人工艺分工的运作模式
第三节 泥人各道工艺技术概要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泥人的原辅材料
第一节 坯型原料
第二节 彩绘颜料
第三节 坯体强固溶液的配制
第四节 胶模的乳胶配制及注意事项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模型
第一节 种模的概念
第二节 石膏模型
第三节 橡胶模型
第四节 硅胶模型
第五节 大型模具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成型
第一节 印制成型
第二节 手捏成型
第三节 注浆成型
复习思考题
……
第六章 喷绘
第七章 涂绘
第八章 泥人彩绘的美术基础知识
附录

节选

  三、大吴泥塑  大吴泥塑诞生在广东潮州浮洋镇大吴村,历史悠久,在广东潮汕一带颇具影响,有“大吴翁仔”之名。当地艺人回忆:南宋期间,由于战乱,有个叫吴静山的人,从河南逃往江南,在江南学习了泥塑技艺。时局继续动荡,就从江南辗转福建,最终在广东潮州定居,开始制作泥塑。明代中期,规模初具,吴姓也逐渐壮大,当地称为大吴村。清代中期至中华民国初期,大吴泥塑达到鼎盛时期,几乎家家是作坊,人人会泥塑。  大吴泥塑中的贴塑“文身”“武景”和“大斧批”的艺术形式与无锡手捏泥人大体相同,都用手捏,内容以表现戏曲人物为多,还有表现儿童题材的“安仔”以及木偶头像、戏曲脸谱等,成批销售,规模不小。  四、河南泥塑  河南泥塑数淮阳的“泥泥狗”和浚县的“泥咕咕”有名,规模很大。在当地春节、中元节等活动中,许多农妇会买一篮子的泥人,遇到孩子就分送给他们,孩子们一路簇拥,嬉戏打闹,吟唱不停。浚县的孩子吟道:“给个泥咕咕,生子又生孙”,而淮阳孩子的吟词更直白:“买个泥泥狗,活到九十九。”  “泥咕咕”有手捏的,也有模具制作的,还有一些是加上弹簧而头能动的动物等,当然最传统、最经典的是“咕咕鸟”了。  “泥泥狗”一般都是手捏的,略显沉重,造型粗犷古朴,黑底,用红色、白色线条勾画,酷似原始图腾。著名的品种有双头狗、九头鸟、人面猴、草帽老虎等。  五、北京泥塑  “兔儿爷”是北京中秋节陈设的一种彩塑,在明代就有记载。传说月兔来至人间捣药为百姓治病,人们为了感谢玉兔,便塑像供奉,尊为“兔儿爷”。它是一种人身兔首武将造型的泥塑,身穿战袍甲胄,骑着瑞兽,有虎、麒麟、鹿等,双手大多捧杵捣药,是北京中秋时令的工艺品,很受当地百姓的欢迎。  北京特别有名的泥塑品种还有“花脸挂子”,即京剧花脸谱,用泥做成半边人脸坯子,再按剧目人物彩绘成舞台脸谱,挂着各种材质的须发,大的七八十厘米,小的约三厘米。  北京的泥塑“刀马人”也很出名,形态小巧精致,连人带马约八厘米,造型都是骑马的武将,手执各种兵器,威风凛凛,神形兼备,极具地方风格。  六、河北泥人  河北白沟有一种泥玩具,带有哨子,品种多取材于飞禽走兽,作品体型较小,也有一部分人物题材。小孩在泥塑下部的哨部可吹出哨声。另外有一种陶模,小孩印泥模玩,模具大部分是圆形的,直径6厘米左右,故又称“泥饽饽”,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河北玉田有一种能跑能跳的泥玩具,体形近似高浮雕,白底,用红色、绿色、黄色、黑色勾线上彩,内藏有皮筋、弹簧,苇哨作响,兔皮作鼓,摇动出声。  我国泥人产区还有很多,如山东高密、宁夏德隆、湖北、福建等地都有民间泥人产区,大多列入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得到保护。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泥人工艺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6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