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探

封面

作者:黄洪雷 龚小平 张栋 徐玉祺 著

页数:283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76474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理论研究,内容紧扣地方高校特点,敏锐和深刻剖析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内容全面,论证充分。本书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和意义、课程特点及地方高校特色进行综合分析;第二部分对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总体状况、存在问题和新的需求进行梳理,研究现状、查找问题、分析需求;第三部分研究探讨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第四部分研究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与地方高校特色结合的基本模式;第五部分是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应用与推广的可行性分析。总体上看,本书深入分析当前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是一本集教学与研究、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理论读物。

作者简介

  黄洪雷,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军人才,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形势与政策”课分教指委主任委员),安徽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2016年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提名人物”,安徽省委讲师团高端宣讲专家,安徽省社科联社科名家宣讲团成员,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安徽省社科三等奖2项,主要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    龚小平,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形势与政策教研部主任,2019年安徽省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形势与政策)首席专家,主持省级教科研项目9项,发表教科研论文10多篇,参与撰写专著1部,主要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哲学、农业文化等。    张栋,博士,安徽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项,安徽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徐玉祺,博士,安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任,省教坛新秀,主持教育部规划项目1项,出版专著1部,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三农”问题。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形势与政策课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形势与政策课的地位与特征
第三节 地方高校的特色——以安徽为例

第二章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
第一节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总体状况
第二节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问题剖析
第三节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创新需求

第三章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优化
第一节 坚持教学内容的政治性、知识性、理论性、时代性
第二节 突出教学内容的地方特色
第三节 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

第四章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的创新
第一节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节 拓展网络教学途径
第三节 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第五章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队伍的建设
第一节 教学团队的有机配置
第二节 教学梯队的培养打造
第三节 教学人员的有效激励

第六章 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第一节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概述
第二节 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
第三节 构建协调的组织分工体系
后记

节选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活动  社团是由学生自己组织的群众性团体,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文化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等基本特征的影响下,地方高校学生的社团呈现出数量多、种类多、活动多等特点。作为地方特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的历史文化、民俗特征和区域特征在各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上有着深深的烙印。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是形势与政策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内在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内容,大力倡导学习型社团的组建和运行,在与学生一起讨论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本土文化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让学生在全面认知自我的基础上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和文化素养,从而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理论性和地方特色教育的表面性、分散性实现功能互补①。  3.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地方特色的最佳互融方式是实践活动。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做学教合一,做是基础。行是知之使,知足行之哉。近年来,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深入,安徽农业大学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要求所有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参加一次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以前我们一般是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返校后交一份社会调查报告。为了增强实践活动的实效,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实践教学提供源泉。  一是整合校内资源。尝试从教学计划、组织安排、师资整合、学分认定与成绩考核等方面,将校内宣传部、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及专业院系与职能部门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利用,为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地方特色教育提供合力。各高校大都有校史馆,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由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制定实践计划,上报教务处并由其下达,各学院团总支负责组织学生,形势与政策专兼职教师制定调查具体实施方案并提供理论指导,宣传部跟踪报道,这种集全校几个相关部门之资源和能力所展开的大学生实践活动组织有序,资源利用高效,针对性、时效性强,学生在省情认知、社会认知、实践能力和政治素养等方面肯定提高较快。二是尝试整合校外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安徽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例如在省城合肥就有安徽名人馆、安徽好人馆、安徽省博物院及渡江战役纪念馆、李鸿章故居等场馆,这些都是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同时,安徽省地方高校一般都有很多校外实践基地。如宿州市蛹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庐江郭河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芜湖大浦国家农业科技园等安徽省80%以上的农业科技示范区和产业园都是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主要技术依托;革命老区金寨、农村改革的先头兵凤阳小岗村都是安徽农业大学思政课的课外实践基地。课外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对学生的品格熏陶、性情陶冶、文化传承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通过社会实践实现师生资源的整合。  安徽省各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多为本省人士,他们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理论可能较为了解,但由于来自不同地区,对全省的文化特色、风俗民情还缺乏深入的体会和感悟。地方特色资源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利的也是绝对的支撑,脱离地方特色资源的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肯定是空洞的。近年来,许多从事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教师开始重视地方特色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把地方特色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功能衔接作为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课题进行研究。这就为师生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条件,而整合的方式主要是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和社会调查相结合,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相结合,学生和社会调查相结合。地方特色教育是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国情教育地方化的具体实践,应成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发展转型时期,安徽省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地方特色资源教育功能的有效衔接,既能丰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生动性、人文性和开放性,从而推动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改革,又能使广大安徽学子及时把握安徽省的发展脉搏,树立对安徽未来发展的信心,为自己的就业和发展前途定位,激发热爱家乡、立志投身家乡建设的感情。安徽大学生是安徽发展的潜在生力军,让他们自觉地真正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安徽实现“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和宜民宜业的生态强省,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美好安徽”的奋斗目标大有裨益。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探》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