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不去伤害,也不被伤害

封面

作者:陈志恒著

页数:233页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339686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亲子教育类图书。在亲子关系中,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是永恒的话题与难题。拥有10多年专业背景的心理咨询师陈志恒,以36个真实情境切入,逐一剖析亲子关系中常见的问题,然后分别提出解决办法,带你读懂孩子话语背后代表的真正声音,同时学会从中检视自己,实现与孩子有质量的沟通。互相理解、彼此信赖、相亲相爱,不再因为互相不理解、信息不对等的沟通而彼此伤害,和青春期的孩子做朋友,做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坚实后盾。

作者简介

陈志恒
心理咨询师、情绪调适专家、作家,美国NLP 大学认证高阶训练师(Master Trainer)。曾做过近10 年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日常通过咨询、聊天等形式引导学生化解其成长中的烦恼。离开学校后主要致力于与家长的沟通,帮助他们解决亲子关系方面的疑难问题。著有《受伤的孩子和坏掉的大人》《与情绪温柔相处》等。

本书特色

·写出家长普遍的焦虑
青春期孩子的行为,充满着令人担忧的可能:
可能因为交友不慎,染上一些恶习,例如吸烟、酗酒、网络成瘾甚至是吸毒;
可能因为沾染了恶习,造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可能在与荷尔蒙的斗争中败下阵来,带着品尝禁果的巨大风险,陷入早恋的漩涡之中青春期问题青春期亲子关系是永恒的问题和话题,焦虑的家长不止一个,让家长焦虑的问题不止一个。
·写出家长共同面对的问题
□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却不懂得感恩与珍惜。
□越想靠近孩子,孩子似乎躲得越远。
□孩子的情绪起伏不定、反复无常,不知道如何适当安抚才好。
□被孩子阴晴不定的情绪反应激怒,理智线难以接回去。
□每次赞美孩子,孩子都不领情,甚至情绪变得 糟,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孩子口中只剩下“不知道”“还好”“随便”几个字,真叫人抓狂……
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刺猬孩子,他们的家长都面对着同样的问题。
·给出了通用的解决办法
通过真实案例了解青少年心理,认清和抛弃那些对于孩子心理成长有风险、错误却习以为常的认知。
通过同理心,连结孩子的情绪感受,细致地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通过有效的肯定与赏识,以正向聚焦的回应唤起孩子的内在力量与自我价值感
通过提升和丰富自己,知道不小心“触雷”之后如何化解, 智慧地对成长中的孩子施加影响。
只要学会从中自我检视,依循专业建议,就能与青春期的孩子实现良性沟通。

目录

Part 1明明想靠近,却把你推远

好心办坏事!为什么孩子总是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

在亲子互动中,你总是抓错重点吗

质问式语句是关系中的隐形杀手

拥有“拒绝拿孩子做比较”的勇气

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建议!

为什么给出最大的诱惑,孩子的问题行为还是毫无改善

Part 2细致贴近与深度联结

串起深厚的人际联结,你需要的是不带分析的同理心

在对话中持续觉察,在觉察中持续对话

碰触情绪感受,是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途径

情绪教育从正视孩子的情绪开始

如何面对孩子想说却说不清楚的矛盾

学习尊重,来自真实体会他人的情感

Part 3正向回馈,相信希望就在云的背后

“相信自己做得到”的正向回馈

除了“那很好啊!”,肯定他人时还能说些什么

别让肯定破了功——停止翻旧账

那个“总是”在说谎的孩子

嘴里好争胜的孩子,究竟有什么事

一句话,治愈孩子的“摆烂思考病”

Part 4在关系中培养应对挫败的本事

网络世界很危险?孩子说:“外面的世界更可怕!”

人生难免遭遇挫败,如何帮助孩子转化负面经验

当孩子不被允许长大时

是礼物还是噩梦:该不该让孩子经历挫败

五个步骤,陪伴孩子掌握应对挫败的本事

不是孩子思想偏差,而是你无法认同

Part 5站对位置,做有效的选择

父母的事情自己解决,让孩子做回自己

是“放手”而不是“放生”,更不是“放弃”!

收起亏欠:经营亲子关系不在时间,而在质量

大人愿意尊重,孩子就学会尊重

孤注一掷:你把自己的一切全赌在孩子身上了吗

不想让孩子走偏,孩子却越走越偏?

Part 6 关照自己,做不焦虑的父母

给常感自责的你:你最该把同理心用在自己身上

为什么我总是受不了那些幼稚的孩子

当照顾者没心力善待自己时,该怎么办

情绪失控正在摧毁你苦心经营的家庭关系吗

在觉察中反思,情绪总在提醒我们一些事

用指责表达关爱,其实是无力消化自己的焦虑

结语 因为不习惯,所以需要刻意练习

节选

好心办坏事! 为什么孩子总是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 “我的孩子最近课业严重落后,却又花许多时间在网上。我们担心他遇到了困难,努力地与他沟通,但他就是不想听,也拒绝与我们对话。” 这是家里有青少年孩子的家长常向我诉苦的内容。接着,他们会无力地问:“我们该如何让孩子明白我们的心意呢?” 大部分的父母对孩子总是全力付出、不求回报,这份爱与用心绝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这样的真心常换来绝情。有时候, 孩子就是不领情,对父母的努力反唇相讥、冷嘲热讽,或者频频唱反调——这在青少年阶段的孩子身上特别容易出现,也伤透了父母的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我们得明白,青少年正忙着理解发生在自己身上反复无常的思绪与行为,很难有多余的精力去体会父母的想法或感受。 其次,我们要问,青春期的孩子若真能充分理解父母的心意,是否就会修正自己的行为,成为令父母放心的好宝宝、乖孩子? 孩子其实什么都懂,就是无法照着做 我是个长期与青少年打交道的心理工作者。在会谈室中,常听到陷入困扰的青少年这么说: “我也知道爸妈很辛苦,但就是受不了他们这么唠叨!” “我也懂得爸妈爱我、在意我,但不知道怎么了,跟他们没说几句话,我就感到很愤怒!” 如果我们认真地去探究青少年的心理,就会发现,这些半大的孩子,早就足够成熟,能理解并体会父母的用心了,只是无论怎么样也无法照着父母说的做。为什么? 因为,青少年时期的特征正是逐渐开始重视个人的主导权,亦即渴望对自己的人生方向及生活大小事拥有支配空间。因此,在青少年心底没说出来的话常常是: “爸妈说得也没错,但听他们的就输了!” “现在照着爸妈想的做,以后不就都要听他们的了?” “就算理亏也要死撑着,绝对不能弱掉!” 说穿了,青少年看似酷酷的,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实际上比大人还重面子,比大人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亲子关系主导权争夺战 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对立或冲突,就是一场又一场关系中主导权的争夺战——都想说服对方,谁也不想让着谁! 大人要孩子接受的观念,大部分都没有错。只是,一旦父母设法对孩子传递(或灌输)这些见解,对青少年而言,就是一种被“强迫推销”的感觉。青少年立刻感觉到,这段关系中的主导权不在自己手上,连带着人生的自主权也受到威胁了。 然而,越是这样,父母越是不解:为什么孩子就是不能体会父母的用心,就是不愿意接受父母善意的劝说?因此,便耗费更多的精力与孩子“沟通”,设法说服孩子“听话”。 结果就是,父母越用力表达,孩子就越用力抵抗。 孩子内心深处的风暴 特别是那些正面临困境的青少年,他们意识到自己有麻烦, 讨厌自己反复出现的问题,也苦恼该怎么帮助自己脱困。然而, 在面对父母时,他们又得表现出一副毫不在乎、无所谓或者故意唱反调的模样。父母拿他没辙,最后精疲力竭,干脆放弃,不管了! 其实,无法做到父母所期待的事情,孩子的内心也是相当沮丧、无力的。他们能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但又拉不下脸去配合;意识到自己正在违逆父母,又让他们深感愧疚,就更不知道该如何响应父母了。 不论是粗鲁无理的积极对抗还是阳奉阴违的消极配合,都是青少年在展现、捍卫自己在关系中的主导权。掌握权力就会感受到力量,这是青少年证明自己已经长大,足以独当一面的途径。 每个人都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我价值感的。我常说,所谓自我价值感的高低,是一种内心是否有力量的状态。掌握权力,便会让人感受到力量,显示自己是重要的。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不去伤害,也不被伤害》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