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玉树藏族民间文化变迁研究

封面

作者:李秋梅

页数:296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671442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青海的山,尽管大多没有葱郁的树木,甚至连草也没有,但裸呈的峻岭,没有半点儿污秽。  青海的空气,没有多少工业文明时代的气味,干干净净,只是在青草生长的季节,夹杂着牲畜与泥土的味儿。  除了这些,还有更纯净的,就是青海的人。  他们热爱现实中的一切,为社会的进步,为家园的美好,竭诚地奉献自己的智力与体力。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的领导与老师们就是这样的青海人。  他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对青海的经济、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于是,便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青海高校省情教育教学实践研究》《青海省经济发展田野考察报告》《玉树藏族民间文化变迁研究》《撒拉族土族民间文化研究》等系列科研成果。  这些著作不仅带领着我们走进青海深处,了解其民族构成、风土人情、生产方式、艺术传统等,还让我们看到了青海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我们在阅读这些著作时,那翔实的资料、周密的论述、启人心智的观点,能够让人感受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家乡青海的挚爱之情。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玉树藏族民间文化根植的环境及文化现象概说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经济土壤
一、概述
二、地理及辖区
三、经济土壤
第二节 玉树藏族民间文化现象概说
一、玉树藏族语言
二、玉树藏族民间文学
三、玉树藏族民间艺术
四、玉树藏族民居建筑
五、行为习俗
六、文化名胜古迹
第三节 玉树藏族民间文化的特征
一、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
二、绚丽的民族艺术
三、丰富的文物古迹
四、强烈的生产生活气息

第二章 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第一节 玉树宗教文化的流变
一、玉树宗教的源起——苯教
二、玉树宗教的流变
第二节 丰富的玉树宗教文化
一、宗教文学
二、宗教艺术
三、宗教建筑
第三节 玉树宗教文化的特征
一、玉树多元宗教文化的共生性
二、玉树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
三、不同宗教信仰的保留与认同
第四节 玉树宗教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一、宗教在玉树的保护和传承现状
二、地震对玉树藏族宗教文化的破坏
三、重建中推进宗教传统与文化的保护

第三章 玉树藏族工艺文化的变迁
第一节 玉树藏族工艺分类
一、织作类
二、服饰类
三、雕塑类
四、陶瓷类
五、金属类
六、绘画类
七、其他类
……
第四章 玉树民俗文化的变迁
第五章 玉树歌舞文化的变迁
第六章 玉树藏族民间文化变迁分析
第七章 玉树藏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玉树藏族民间文化变迁调查分析
后记

节选

  根据记载,藏娘唐卡始于10世纪末,是印度精通十明的大学者班钦·弥底加纳到藏娘地区弘法时所授。他不仅为当地群众传授佛教、泥塑、陶器、建筑、语法以及佛家庙塔的结构形式等知识,还传授壁画、雕刻和泥塑等手工艺,尤其是传授了唐卡的绘制技艺,亲手制作了在豌豆大小的一块黑石上镶嵌白石并雕刻立体佛像等许多传世之作,被佛教界传为佳话,声名远扬。  受班钦·弥底加纳画风影响,藏娘佛画的风格鲜明,迥异于热贡唐卡。其造像度量严格,形象粗壮饱满;用色厚重而色彩明快,渲染丰厚,层次细腻,善用灰色表现皮肤;表现善用象征手法,人物及其毛发善于虚实变化,形象边线节奏丰富,富有幻化之美,被藏娘历代画师引以为荣。桑周寺至今存有一幅名叫“公保协扎”(意为会说话的绔主)的著名唐卡。另外,新修大经堂的铭文中还详细记载了被誉为藏娘地区“梦幻画师”的著名唐卡艺术大师玛燕曲珠的绘画成就及其功德。  藏娘唐卡的艺人们(或画匠)零散分布在各个村社,以画藏传佛教题材的作品为主,兼顾一些民居的油漆彩绘。当地的很多村民家中都收藏有一定数量的古老唐卡,这些藏品的绘制年代距今几十年到几百年不等,因古唐卡采用了天然矿物颜料,故色彩经久未变,主题与画风相对现代唐卡绘画少了许多规范和拘束,显得生活气息浓郁,画面鲜活而富有情趣。古唐卡无论从色彩、质地,还是主题与风格,在历经时间的磨砺和沉淀后更蕴藏了一种震撼与诱惑的感染力,焕发炫目的光彩,让人惊叹不已。  藏娘唐卡的绘画技艺传承脉络单一而清晰,主要靠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授,且多是家族内传承,有些艺人世家至今还保留有零散的唐卡草图。草图是艺人们在创作唐卡时利用剩余的布头碎料绘制而成的,故尺度不一,大小不均。因历时太久,这些布色泽灰暗,有些素描的草图已然模糊不清,尽管如此,画布上线条流畅的图案和鲜活的人物神态依稀能辨,它们连同家庭珍藏的古唐卡,成为艺人们代代学习和模仿绘画的蓝本,在很大程度上为保存和传承技艺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藏娘唐卡的传承是家族式的,而且在历史上是由男性来从事的,这样的传承方式也直接来源于其他民间技艺的生计意义。  古藏娘唐卡除了传统的手绘技艺外,还有一种受刻印佛经工艺影响的手绘兼木刻套版印刷技艺。就藏娘唐卡艺术而言,这既是一种传统工艺,也是一种传承手段。主要用于大量重复构图的壁画或唐卡绘制中。从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木刻模板来看,这些木刻印版均为阳刻,其线条流畅,工艺娴熟。  藏娘唐卡极其讲究用料,其所用的矿物和植物颜料均购自西藏,所需胶类必须是动物皮胶或骨胶,再经独特加工方可使用。所以藏娘唐卡的用料比较受限,加之近代藏娘唐卡的需求量增加,所用纯正的矿物颜料越来越少,而随着化工颜料丰富艳丽的色彩以及其低廉的成本、便利的获取途径,都使得传统矿物颜料的加工和使用技艺面临失传的威胁。  玉树藏娘唐卡,内容上都是宗教题材,以象征性的艺术图案表现其内在的佛教思想,是藏传佛教艺术象征与文化符号。从信徒角度而言,顶礼膜拜唐卡本身就是一种修为,可以获得善业功德,因此,绘制唐卡的艺人把创作唐卡视为神圣的宗教活动也就不难理解。不仅如此,玉树的画匠绘制唐卡之前要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比如选定吉日迎请喇嘛,对所用工具画笔、画布、颜料等进行符咒开光、加持等,还要根据不同的画像选择不同的方位,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唐卡的神圣和宗教地位其实更大于它的艺术价值。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玉树藏族民间文化变迁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