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传媒社会责任管理

封面

作者:黄诚

页数:285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71462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传媒社会责任管理》立足于传媒发展的现实和新闻传播教学的现状,系统阐释了传媒社会责任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弥补国内外新闻传播学专业教材的部分空白和不足,推动中国特色媒体社会责任理论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形成,推动中国媒体理论研究、教学实践的全球话语权构建。该书特点一是内容体系完备、合理、科学,全面梳理了媒体社会责任发展的先转和历史,更结合当下传媒社会责任管理的关键问题,专门论述网络平台的社会责任、媒体社会责任的评价及治理,媒体社会责任报告的撰写及发布等问题,该体系体现了对于传媒社会责任研究与认识的新阶段和新突破。二是具备学科的交叉性,结合媒体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要旨,将媒体管理与企业管理理论相结合。三是案例与原理相融合,将案例和原理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四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紧紧结合媒体发展现状与未来,将其与理论学习融通,促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学习习惯和思维。

作者简介

  包国强,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球文旅产业与软实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上海)主任。研究领域:新媒体与平台治理、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传媒经济管理与文化产业。主持完成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及重点项目各1项)、教育部等课题30余项,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论著6部,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多篇论文被转载和获奖。  黄诚,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全球文旅产业与软实力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上海)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新媒体与国家形象传播、全球传播。获中国广播电视组织联合会论文成果一等奖等奖项3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绪论 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照下的传媒社会责任管理创新
第一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关照下的传媒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基本内容
第二节 传媒社会责任的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 传媒社会责任履行的意义、作用和功能
第四节 信息爆炸与传媒社会责任的挑战和回归
思考题
相关学习延伸资料
参考文献

第一章 传媒社会责任发展的历史
第一节 传媒社会责任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国传媒社会责任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传媒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相关学习延伸资料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西方传媒社会责任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西方传媒社会责任的背景比较
第二节 中西方传媒社会责任的理论比较
思考题
相关学习延伸资料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传媒社会责任主体及其利益相关方
第一节 传播主体的责任
第二节 传媒与受众及消费者
第三节 传媒与员工
第四节 传媒与社区
第五节 传媒与环境
第六节 传媒与政府
思考题
相关学习延伸资料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传媒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与实证研究
第一节 国内外传媒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文献综述
第二节 传媒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指标选择
第三节 传媒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思考题
相关学习延伸资料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传媒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与标准
第一节 传媒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第二节 传媒社会责任国际标准
第三节 完善中国传媒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思考题
相关学习延伸资料
……
第六章 传媒社会责任的传播创新
第七章 中国传媒社会责任发展的现代化路径
后记

节选

  19世纪以来,信息通信技术的革新以及工业化浪潮带来的传播需求,使得传媒在“地球村”中的地位愈加重要。自从传媒取得自身独特的社会地位以后,或者说是社会赋予传媒以特殊地位以来,传媒作用于社会的力量与方式正逐渐超越信息交流这一最初功能,现代社会日益加深的媒介化趋势正形塑着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正迈入一个通过媒介“转述”来接触和了解外界,通过声音、影像传递而来的信息构建图景认知的媒介化社会,正是传媒在信息需求的固有公共属性与广泛影响能力要求传媒组织机构切实履行传媒社会责任。自世界新闻事业出现以来,研究传媒社会责任的论著和学者并不鲜见,关于传媒社会责任问题的讨论,一直都是社会的热门话题。然而,中西方传媒社会责任在理论渊源、历史背景和实践运用中有着迥异的背景元素,关于两者的比较一直都是重要且有待梳理的问题。  作为学术研究,西方传媒社会责任的理论构建早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由哈钦斯新闻委员会出版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一书开启了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研究的篇章,随后《传媒的四种理论》一书真正从概念上明确和从理论上阐述传媒社会责任理论,为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建设开启鸿蒙。中国特色传媒社会责任理论与西方的传媒社会责任论有着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复杂关系,并在中国新闻实践的经验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建设中逐步探索自身独特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媒社会责任体系。中国的新闻媒体自晚清近代报业开始就充分认识到“新闻界理应负起对社会的任务”,传媒在新中国成立后虽有波折,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实践,在新时代更是切实遵循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和理论成果的指导。习近平强调新闻舆论工作的“五个事关”,提出“48字职责使命”,要求强化新闻舆论工作者坐标定位的“四种角色”论述等。①作为社会实践,社会责任内化于传媒组织及其从业者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操守,但在具体的实践层面中西方仍存在侧重要点。西方传媒社会责任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责任和义务,是基于传播媒介垄断程度越来越高、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背景而提出的。从宏观社会层面来说,一是现代思想革命几乎摧毁了支撑传媒自由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弥尔顿的“自我修正过程”学说受到质疑,在这种知识场域才给传媒社会责任理论孕育提供了思想基础;二是传媒社会责任论的出现是对发端于20世纪初美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积极响应,传媒作为特殊的企业在美国商业的示范和促使下产生为公共利益服务的使命感;三是新闻业新闻专业主义的推动,尤其是政党报纸解体后发展出的“公共服务”信念。仅从国内来看,我国“传媒的社会责任”观念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的一系列经济、政治与文化体制改革而渐次提出,1949年后的一段时期,单一的政治责任主导要求传媒对国家和政府负责,传媒的社会责任被国家社会一体化的现实遮蔽,因此强调传媒政治责任而淡化其社会责任成为常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传媒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迫使传媒机构直面市场竞争,加之互联网原生媒体数量激增,为抢占有限注意力资源,产业属性觉醒的媒体为获取更多眼球展开激烈竞争。于是,在缺乏有效、有力监督体系的情况下,虚假造谣、低俗媚俗庸俗内容、炒作成风等失职失责现象大肆出现,追求经济效益而漠视社会效益的传媒实际现状呼唤传媒业重建传媒社会责任。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传媒社会责任管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5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