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琦著;郑燕飞整理
页数:244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132793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中医原创思维研究的背景、意义、哲学基础;论述了中医理论思维的重要性,阐释了中医理论思维的形式和特质、中西医理论思维之比较,指明中医理论思维存在的局限性和发展路向;讨论了中医临床思维的现状和困惑,探讨了解决中医临床思维的策略以及临床思维诊疗模式的构建;介绍了方药应用思维模式,从经方、名方、专方、小方、自拟方、辨体用方、主病主方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阐明了中医思维与方药应用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中医思维程序的规律性。
作者简介
王琦,男,1943年2月生,江苏高邮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四届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一级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体质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体质辨识重点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质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医分会主任委员,香港大学荣誉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荣誉教授。构建并完善中医体质学、中医男科学、中医藏象学、中医腹诊学、中医健康医学、中医未病学六大学术体系,开拓中医原创思维等新领域。先后主持第一最科研项目18项(包括“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6项,发明专利18项。主编专著67部,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中文论文498篇,SCI论文38篇,H指数58,他引20,030次。先后培养博士后16名,博士、硕士117名,第一最学术传承人9名,各省师承人员60名及省市研修人才数十名。2013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首都劳动奖章、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14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成就奖,2018年获中国(澳门)中华中医药杰出贡献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目录
第一章 中医原创思维研究
第一节 中医原创思维的研究背景
第二节 中医原创思维研究的意义
一、阐明中医理论认知特点,实现理论飞跃
二、回应文化质疑,建立文化认同
三、审视原创性思维,为当代思维科学提供借鉴
第三节 中医原创思维的文化背景与哲学基础
一、文化背景
二、哲学基础
第四节 中医原创思维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一、认识论
二、方法论
第五节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内涵
一、取象运数的象数观
二、形神一体的形神观
三、气为一元的一元观
四、“象数-形神-气”关系探讨
五、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特质
第六节 专家对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评价
一、对中医原创思维模式要素的评价
二、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论证
第二章 中医理论思维研究
节 理论思维研究的重要性
一、思维学习的重要性
二、思维存在的问题
三、实践呼唤新的中医理论思维
第二节 中医理论思维的形式和特质
一、中医理论思维的主要形式
二、中医理论思维的特质
三、中医理论思维的科学性
第三节 中西医理论思维特质之比较
一、东西方思维存在的差异
二、中西医思维特质比较
三、中西医思维之“和而不同”
第四节 中医理论思维的局限与发展路向
一、中医理论思维存在的局限性
二、中医理论思维的发展路向
第五节 如何形成正确的中医理论思维
一、形成正确理论思维的要素
二、思维的形成
附:论王琦中医理论思维与学术成就
一、王琦理论思维的形成
二、王琦理论思维的特点
三、理论思维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四、思维的修正
五、理论思维在学科构建和发展中的体现
下篇 临床篇
第三章 中医临床思维研究
节 中医临床思维研究的现状和困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