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阳 芳 李铁国
页数:207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64255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诚信守信是社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与发展之道。“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企业诚信问题变得更加隐性化、多元化和深层次化,企业诚信缺失问题凸显出全新的模样。本书聚焦当前企业诚信缺失现象,以问题为导向,运用博弈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交易成本理论、道德资本理论等理论,综合运用文献法和实证分析法,挖掘诚信缺失的深层次的内在原因及矛盾的本质,试图解答当前现实社会中企业诚信建设中的困惑、犹豫、无所适从甚至无能为力等问题。全书分为三部分:理论篇、实践篇和对策篇,一共八章。“理论篇”着力揭示市场主体的诚信基因密码,从理论上丰富企业诚信的内涵与外延;“实践篇”聚焦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企业诚信现象,如不同情景下的企业诚信、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案例,以及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构成要素;“对策篇”力图解决问题,通过探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模式和实现路径,为进一步完善企业诚信体系提供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与方案,从而推进企业诚信建设乃至全社会的诚信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社会诚信的建设,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
作者简介
阳芳,女,1972年2月生,桂林人,现任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副院长。管理学博士、博士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日本立命馆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具有经济学、管理学和伦理学多学科的学术研究背景。专业特长:企业伦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 曾任全国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委员会专家。现任广西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教指委秘书长,中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常务理事、广西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指导与咨询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教师。长期关注研究收入分配、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伦理等学术问题。出版专著4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4部。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20多篇。主持科研项目6项,其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省级项目1项和厅级项目3项;参与并完成国家项目2项和省级项目4项。 李铁国,1973年生于广东揭阳,2018年获得广西师范大学MBA管理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工程师,2009年至2020年任某国有企业高级经理。2012度荣获第十届广东省青年联合委员会委员。2014年度荣获广东电网青年之友,并获广东省总工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
本书特色
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市场主体的基本品格。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诚信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对一个企业来说,只有守信用、讲品德,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才能做好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才能在业界屹立不倒、基业长青。
目录
Part 01 理论篇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诚信
第一节 诚信的性质
第二节 诚信的特点
第三节 诚信的分类
第三章 企业诚信
第一节 企业的本质
第二节 企业诚信的产生
第三节 企业诚信的内涵
第四节 企业诚信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 企业诚信的作用机理
第四章 企业诚信体系的内容与结构
第一节 企业诚信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企业诚信体系的分类
第三节 企业诚信体系的内容
第四节 企业诚信体系的图谱
第五节 企业诚信体系的功能
第五章 企业诚信体系构建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企业诚信体系的重要性
第二节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运行机制
Part 02 实践篇
第六章 企业诚信及其诚信体系建设案例
第一节 不同情景下的企业诚信
第二节 中国企业失信的案例分析
第三节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典范——某电网
第四节 诚信领导在企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
第七章 企业诚信体系构成要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企业诚信意愿、诚信制度、诚信能力对企业内部诚信影响研究
第二节 企业合作商诚信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第三节 诚信领导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领导-成员
交换为中介
……
Part 03 对策篇
参考文献
附录
节选
《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研究》:一、交易成本理论按交易的时序,可以把交易费用分为:寻找交易伙伴的成本;收集交易信息(如交易价格)的成本;谈判(如讨价还价)的成本;签订交易契约的成本;履行契约的成本;监督契约的成本;制裁违约行为的成本等。假设发生交易,寻找交易伙伴的成本、收集交易信息的成本、谈判成本、承包成本和绩效成本是确定的,因此监管成本越高,交易成本越高。为了便于分析,这里先定义几个关键词。如果没有合同的一方,由于另一方违反合同部分条款,寻求合法手段或其他手段来制裁另一方,则违约被称为不完全违约。此类违约通常较为温和,不会导致整体违约,且双方仍在正常履行合同其他条款。如果合同的一方因合同违约而放弃合同,寻找合法手段或其他手段来制裁另一方,则违约被称为完全违约。假设交易总成本中其他成本是确定的,如果我们想从交易中获得更多利润,则应该最小化监管成本。交易双方的诚信可以极大地减小监管成本。诚信可以看作一方对另一方表现的信任程度,或一方对另一方的可信度。为了保证交易的成功,如果交易双方的诚信度相对较低,那么双方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监督另一方的履行合同情况。例如,收集尽可能多的关于另一方活动的信息,分析信息并判断对方的行为是否违反合同,从而监督成本会比较大。相反,如果双方的诚信度相对较高,那么双方将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对对方的监管,从而使监管成本相对较小。所以,完整性程度和交易成本是反向相关的,并且交易成本与交易效用成反比,完整性程度与交易效用成正比。因此,边际交易效用损失是递增的,即对于每个额外的监管成本单位,交易效用的损失是递增的。因为监督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制裁违约的成本将会发生。此处,制裁违规成本仅包括制裁不完全违约的成本,不包括制裁完全违约(例如诉讼)的成本。制裁不完全违约的成本主要是在另一方违约后谈判索赔、警告、威胁和其他制裁活动的成本。另一方违约的情况越明显,相应的制裁成本就越高。在正常情况下,当监管成本达到一定水平时,通常会发生制裁违约的成本。如果双方没有发生不完全违约,制裁成本是不是就不存在了?事实上,即使双方正常地履行了合同,由于对合同的理解不同或某些事故的发生,双方仍然可能会发生争议。诚信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影响。诚信度越低,监管成本加速增加和制裁成本将加速交易效用的下降。相反,如果合同双方都具有高度的诚信,则可以节省监管费用和制裁违约费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发现,从两个层面可以理解和分析诚信对经济绩效的影响:首先,由于信誉的差异,确定了监管成本和制裁违约成本,这影响了经济绩效。其次,由于一方违反了诚信原则,发生了完全违约,增加了双方的交易成本,影响了交易的总效用,影响了经济绩效。上述分析最有意义的结论是:即使合同当事人未在合同中出现完全违约,诚信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仍然存在。原因在于可信度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的交易成本,尤其是监管成本和制裁违约成本。而这类成本往往是我们容易忽视的。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成本非常庞大,不容忽视。二、博弈论博弈论认为,博弈的双方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寻找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是多次博弈的话,会常选择相互合作来规避各种报复性行为。但当博弈次数受到约束时,则常以一种不合作的形式带来博弈的结束。原因就在于规避性趋因无法对对方的任何行为进行惩罚约束或其他规范,即无法进行相应的报复行为。在正规系统健全并且可以重复博弈的市场环境中,诚信是公司的最佳策略。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博弈,好的博弈使得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论是研究经济行为方行为策略选择的理论或方法。博弈论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将现实经济世界中某些行为者的冲突和竞争抽象为某种博弈模型。从博弈论角度研究的静态完全信息博弈问题反映了博弈论的研究越来越接近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