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斗尕口述史

封面

作者:卓么措著

页数:252页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077639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热贡唐卡艺术传承人为调查对象,通过扎实的田野考察,与传承人深度交流,借助影像记录手段,将宝贵的传统技艺通过图书进行记录、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传承有重要意义。 本书主人公斗尕是健在的四位热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的一位。作者卓么措通过对年逾古稀的斗尕的访谈,记录梳理了热贡唐卡的发展历史,及其世代相传的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

卓么措,藏族,1978年出生于青海员南,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现为丽水学院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曾任青海民族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研)、国家民委项目3项(已结题2项,在研1项)、青海省科技厅项目3项(已结题)。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定位研究——以热贡唐卡为例》《斗尕口述史》《唐卡大师斗尕口述史》《热贡唐卡天然颜料调配技艺研究》4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第一第一”培养拔尖人才、荣获青海省第八批高等院校“省级骨干教师”称号。

本书特色

唐卡那精致的线条、艳丽的色彩、奇妙多变的构图和珍宝颜料的使用,带给观赏者的审美快感难以用言语表述。本书作者以热贡地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斗尕为调查对象,梳理出热贡艺术鲜活的发展历史,力图全方位立体真实呈现热贡艺术的原生态文化生命。

目录

第一章 我的家乡热贡
第一节 热贡——宗教圣地
第二节 热贡——艺术之乡
第三节 热贡——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地方
第二章 我的学艺之路
第一节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第二节 入寺接受佛学与技艺启蒙
第三章 我的从艺之路
第一节 从寺院到村庄
第二节 进入吾屯艺术研究小组
第三节 游走于寺院之间
第四节 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第五节 我的徒弟
第四章 热贡唐卡的根与魂——传统技艺
第一节 天然颜料
第二节 颜料配制技艺
第三节 绘制工具
第四节 绘制工序
第五章 热贡唐卡的神与韵——精神价值
第一节 传统仪轨
第二节 宗教价值
第三节 文化内涵
第六章 我的人生感悟
第一节 心怀感恩
第二节 心怀善念
第三节 心怀敬畏
第七章 我永远的牵挂———我的家
第一节 我的父亲母亲
第二节 我的哥哥姐姐
第三节 我的妻子
第四节 我的七个孩子
第五节 我的孙子孙女
第八章 我眼中的热贡唐卡——现状与未来
第一节 我的欣喜——唐卡热的兴起
第二节 我的担忧——唐卡精神价值的遗失
第三节 我的期许——传统的延续与传承
参考文献
访谈提纲
后记

节选

我出生在吾屯,生长在吾屯,是吾屯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也成就了我和唐卡的不解之缘。我们村子里有一个古老雄伟的寺院,坐落在村子中央,从我们家走过去也就三五分钟的路程。在我7岁的时候,我就和同村的同龄人一样进入了吾屯上寺。那里有我童年的记忆与快乐,就是在那里开启了我学习唐卡绘制和经文的人生之旅。以前,按照热贡的传统,每家每户的男孩都会被送去寺院学习。但现如今,家长会让孩子自己决定。我们吾屯上寺有100多位僧人,吾屯下寺有200多位僧人,寺院的僧人都来自村庄,早期的热贡拉索也都是寺院僧人。几百年来,寺院和村庄就这样互相环绕、相互依存,共同造就了闻名遐迩的热贡艺术。 吾屯上庄和下庄其实只有一墙之隔,但各自有自己的寺院。吾屯上寺和吾屯下寺皆是藏传佛教艺术的博物馆,也皆为隆务寺的子寺,与隆务寺共同举办正月祈愿法会。整个热贡地区宗教氛围极为浓郁,农历春节期间宗教活动更是集中。最为盛大的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历时十五天的热贡正月祈愿大法会。该法会每年正月初三在我们吾屯上寺正式拉开帷幕。法会期问,全村人都聚集在寺院里,全体僧人在大经堂内诵经祈福。吾屯上寺之后,法会举办地依次就是吾屯下庄、郭麻日村、年都乎村。到了正月十三,集中在隆务寺,整个热贡地区的善男信女们纷纷来到隆务寺朝拜。热贡正月祈愿大法会期间,每天都会举办各种宗教活动,如晒大佛、转弥勒佛、跳羌姆(一种宗教舞蹈,也称“跳神”)等。寺院的经堂、佛殿大门大开,迎接从四面八方拥来的信众。人们诵经磕头,礼佛转经,全身心地参与到每一项法事活动中,祈愿佛祖保佑地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牛羊满圈,祈愿众生远离病痛与灾难,人人幸福安康。 我们吾屯还有念活经的习俗。念活经就是人们在有生之年,出资在寺院里请喇嘛念经,为施主祈福增寿,同时也为以后的死亡早做准备,希望日后在阴间没有黑暗和恐惧,少受罪,顺利地找到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道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念活经的行为要比人过世后再念经超度亡灵显得“更加积极主动、更有意义”。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每个人一生中至少要念一次活经。以前都是给家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念活经,以尽子女的孝心;这些年来,村民的生活条件普遍好了,给老人念完了,也会给年轻人念。 念活经一般会选择冬季农闲时节,春节前后更为集中。因为这个时间段村里人最齐全,在外渎书的学生、外出工作的人都回到了家里,大家都可以参与到这项寺院的集体活动中来。念活经这天,施主除了要给寺院的僧人们提供全天的斋饭,还要给全村人准备一天的斋饭。一般给全村人准备的早饭是油饼、奶茶,晚饭是米饭或面条。其中吃早饭的场景最为壮观,村里人自带喝茶的龙碗和装油饼的袋子,男女分开聚集在寺院大经堂门口的空地上,饭前人们站立着大声念诵六字真言,悦耳动听的诵经声此起彼伏,全村人一起为施主祈祷祝福。念完经,人们纷纷席地而坐,数个帮厨端着大茶壶穿行在人群之中,乐呵呵地给每个人倒上热乎乎又香气扑鼻的奶茶。吃不完的油饼,村民可以带回家,家里有人没能前来参加的,也可把他们那一份捎回去。念一次活经,给寺院僧人布施的现金和酥油,加上给寺院僧人和全村人准备的斋饭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但领受众人祈祷和佛光润泽的功德让村里人人乐在其中。每年的冬天,吾屯有近二三十户人家在寺院轮流念活经,给全村人提供斋饭。每个冬季,寺院自然而然成为这里最热闹的地方。 吾屯上寺除了承担正月祈愿法会、夏季闭关修行、冬季念活经等日常的佛事活动,也会举办规模宏大、涉及全藏区的大法会。2014年10月7日至10日,也就是农历九月十四至九月十七,八世夏日仓仁波切在吾屯上寺举行了第十三次“时轮金刚灌顶”大法会。法会期间还进行了前行开示、预备灌顶、七级童子式灌顶、高级灌顶、灌金刚上师顶、会供等活动。法会于10月7日上午11点30分开始。上午10点,村里的老老少少都身着华丽的藏装,提前来到吾屯上寺前面的一大片空地上静静等候。空地上已经立起了一块很大的LED电子屏,人们通过电子屏幕可以看到仁波切的真容,听到仁波切的法音。对于虔诚的藏族信众来说,这种借助新技术媒介的方式与亲眼看到仁波切并没有什么区别。来自各个藏区乃至汉地的千千万万善男信女,不远千里,纷纷拥人这个充满宗教色彩的小小村庄,前来同瞻“法雨’’(佛教用语,指佛法之意),顶着炎炎烈日,席地而坐,双手合十,聆听末法时期对众生极具益利的时轮密续。人们都坚信,来听这次法会的众人都曾在前生发了善愿,所以现在大家能在此聚集,这是佛法因缘的集合。仁波切为众多的闻法弟子赐予象征净化身、语、意的圣水。在法会上,每一位从汉地前来吾屯上寺闻法的弟子,都得到一本由仁波切亲作确认而印制的《时轮金刚大灌顶简介》。该书主要内容有:藏传佛教的相关知识、如何修行、如何看待密法和时轮法、时轮戒律、时轮简略的修行仪轨和祈祷文及仁波切讲述的《时轮法在末法时代的特殊作用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斗尕口述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