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宇宙(高山科学经典系列)

封面

作者:卡尔·萨根

页数:371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2222143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宇宙》由知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著,是影响深远的一本天文科普名著,是豆瓣9.5分同名传奇纪录片的姊妹篇。《宇宙》一书将科学思辨和人文精神结合,从我们身边的琐事追溯到万物的开端,从浩渺的宇宙视角审视人类自身。作者在天文、生物、化学和地理学之间进行“异花授粉”,将科学与历史、艺术、人类学和哲学交织,向我们描述了宇宙了前生今世,帮助读者拥抱科学,了解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作者简介

[美] 卡尔·萨根卡尔·萨根(1934—1996),知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理性思维和浪漫幻想的捍卫者。普利策奖得主,《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外星智慧交流组织会长,NASA杰出公共服务奖章得主,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共福利奖章、美国物理教师协会奥斯特奖章,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分会主席,第2709号小行星用“萨根”命名,设计并主导先驱者号“地球名片”和旅行者号“星际唱片”重大太空探索项目。译者简介虞北冥,科幻、科普译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语言文学专业、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英语文学专业。曾任《科幻世界》杂志译文版编辑,译著有《接触》《玩家1号》《信使》《暗影之年》《洄游》《光影游戏》等。科学顾问于浩然,北京师范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厦门大学天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宇宙学,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数值模拟。在我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进行的中微子宇宙学模拟获得2017年中国天文十大科技进展。

本书特色

涉猎广博,深入浅出,文笔优美,热情洋溢而充满诗意横跨天文、生物、化学和地理学等各学科,并将科学与历史、艺术、人类学和哲学交织融合,令人叹为观止。连续70周《纽约时报》排行榜冠军,畅销80国,受它影响的人数以亿计。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星海之滨
第二章 宇宙的复调
第三章 和谐世界
第四章 天堂和地狱
第五章 红星蓝调
第六章 旅行者的故事
第七章 夜空之脊
第八章 时空之旅
第九章 恒星的一生
第十章 永恒的尽头
第十一章 记忆挥之不去
第十二章 银河百科全书
第十三章 谁为地球代言
致谢
附录1 归谬法和2的平方根
附录2 五个毕达哥拉斯正多面体

节选

宇宙即一切。过去是,将来亦如是。对宇宙的遐思即便再卑微渺小,也能撼动人心——那是脊柱上传来的刺痛、嗓子里的哽咽,或者某种模模糊糊、从高处坠落的久远记忆。如此,我们知道,那最伟大的谜团近了。 宇宙的规模和年龄远超常人想象。我们的行星家园只是迷失在永恒和无限间的小小一点。从宇宙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关注无关紧要,甚至微不足道。但这个物种年轻、好奇、勇敢,而且充满希望。近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以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了惊人的发现。这些发现不仅令人振奋,还提醒我们,人类已经进化到了以学习为乐,并以获取知识为生存先决条件的地步。我相信,人类的未来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毕竟苍穹浩瀚,我们不过是晨空中一粒飞扬的尘埃。 探索宇宙,需要兼具想象力和怀疑精神。想象力能开启未知世界,少了它,我们将一事无成。怀疑精神则可以区分幻想和现实,检验我们的推测。宇宙有无法穷尽的优美天体,错综的关联、微妙的法则,可供探索的无限空间。 地球位于星海边缘。人类的绝大部分知识都在这里学得。如今,我们刚向海洋探出一小步,被海水濡湿了脚趾——至多到脚踝。怡人的水温,宛如海洋的呼唤。内心深处有个声音说,那里是起源,是游子渴望回归的故乡。这渴望可能会触犯某些神明,但我相信它并无不敬之意。 在地球上所用的单位,比如米或者英里,放在宇宙尺度下会失去意义,得改用光速来衡量距离。光在一秒内能飞行186,000英里,也即300,000公里,可绕地球七圈。太阳发出的光抵达地球需要8分钟,因此我们说太阳距离地球8光分。给一年的时间,光能跑出十万亿公里,或者六万亿英里。光在一年里飞过的距离,叫做光年。它度量的不是时间,而是距离——非常遥远的距离。 地球是宇宙里的一个地点,但绝不是一个。它甚至并不典型。实际上,没有哪个星球、恒星或者星系能够算作典型,因为宇宙的绝大多数地方都是空的。真正典型的是广袤、寒冷的真空,那里陌生而荒凉,处于永夜之中。与之相比,行星、恒星和星系显得稀缺而美丽。如果我们被随机抛进宇宙某处,落在行星或者附近的概率会小于1/1033(1后面跟33个0)。这样的数字极难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可见星球多么稀少。 如果位置合适,我们能在星系间的深空里看到无数微弱、纤细的须卷状光芒。它们如同海上的泡沫,被空间的波浪打散。那些光就是星系。其中一些独行流浪;大多数则群集于一处,在宇宙无垠的黑暗中漂流。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宇宙最宏伟的尺度。我们已经来到了星云的王国,它距离地球80亿光年,位于已知宇宙的中央间。 星系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组成——数以十亿计的恒星。只要身旁存在行星,每颗恒星都可能是某个文明的太阳。也许那里正有许许多多的生命和智慧生物在繁衍生息,不过从远处看,星系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可爱的收藏品,就像贝壳或者珊瑚,它们是大自然在浩瀚星海中劳作亿万年的成果。 宇宙里星系的数量多达几千亿(1011)个,每一个都包含了几千亿恒星。如果星系中的行星数量和恒星差不多,那它们就有1011×1011=1022,整整百万亿之多。面对如此惊人的数字,生命只存在于一颗普通恒星——也就是我们的太阳——旁的宜居行星上,这概率得多小呢?生活在星海一隅的我们,凭什么成为这样的幸运儿呢?在我看来,更可能的情况是宇宙间到处都有生命,只是还不为我们所知。人类才刚刚开始探索之旅。 从80亿光年之外看过来,连银河系所在的星系团都微不可见,更别说小小的太阳跟地球了。这个距离上,它们根本无法观察。即使凑到近旁,地球也不过是岩石和金属构成小点,微弱地反射着阳光,丝毫不像一颗有文明存在的星球。 现在我们旅行到的地方,被地球上的天文学家叫做“本星系群”。它横跨数百万光年,由二十多个星系组成。这是个稀疏模糊而低调的天体群。从地球上看,其中一个叫M31的星系位于仙女座中。和其他漩涡星系类似,它是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大风车。两个矮椭圆星系像卫星一样绕着M31转。束缚着它们的引力规则,和让我坐稳椅子的力量是同一种东西。整个宇宙的物理法则都一样。现在,我们离家200万光年。 M31外侧,有个与它非常相似的星系,就是我们的银河。它的旋臂缓缓转动,每25亿年才划过一圈。到了这个距地球四万光年的地方,我们开始朝着银河系巨大的中心区域坠落。但且慢,如果想找到地球,我们就得换个方向,沿一条遥远的旋臂,去它边缘附近的僻静地方。 即使在旋臂之间,我们也会被眼前的景象震撼:那是汇聚成河的群星。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脆弱如肥皂泡,体积却大得惊人,足以容纳上万个太阳,或万亿个地球;有的小如市镇,然而密度比铅大一百万亿倍;有些恒星茕茕孑立,像我们的太阳一样形单影只;但多数恒星彼此相伴。它们通常是相互绕转的双星,然而你也能见到从三星系统到几十颗恒星组成的恒星系团,甚至容纳百万恒星的巨大球状星团。有些双星近得仿佛黏在一起,甚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宇宙(高山科学经典系列)》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4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