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妇产科疾病诊治理论与治疗方案

封面

作者:侯静等 主编

页数:340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92596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篇,上篇为妇科疾病的诊治理论与治疗方案,下篇为产科疾病的诊治理论与治疗方案,主要阐述了妇科炎症、妇科内分泌疾病、妇科肿瘤、女性盆腔功能障碍及损伤性疾病、女性性传播疾病、病理妊娠、异常分娩、异常产褥、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等。论述过程中主要从病理、诊断学理论、检查要领入手,通过引入病案的方式,旨在提出较为完善的治疗方案,便于妇产科临床医生借鉴参考,并了解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进展,及时掌握新技术的适应证及有关并发症的诊治,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作者简介

侯静,山东省郓城县中医医院主治医师。
宋丽丽,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主治医师。
林建军,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主治中医师。
蔡冬雪,山东省梁山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治医师。
戴世丽,山东省莒县碁山镇卫生院主治医师。
栾静,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主治医师。

目录

第一篇 妇科疾病
第一章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第一节 两性畸形
第二节 处女膜闭锁
第三节 处女膜坚韧
第四节 阴道发育异常
第五节 子宫发育异常
第六节 输卵管发育异常
第七节 卵巢发育异常
第二章 妇科炎症
第一节 外阴及阴道炎症
第二节 宫颈炎症
第三节 盆腔炎性疾病
第四节 生殖器官结核
第五节 盆腔淤血综合征
第三章 妇科内分泌疾病
第一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第二节 闭经
第三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第四节 痛经
第五节 经前期综合征
第六节 绝经综合征
第七节 高催乳素血症
第四章 妇科肿瘤
第一节 子宫肌瘤
第二节 阴道癌
第三节 宫颈癌
第四节 子宫内膜癌
第五节 原发性输卵管癌
第六节 卵巢肿瘤
第七节 外阴癌
第五章 女性盆腔功能障碍及损伤性疾病
第一节 外生殖器损伤
第二节 子宫损伤
第三节 阴道脱垂
第四节 子宫脱垂
第五节 生殖道瘘
第六节 压力性尿失禁
第六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第七章 性传播疾病
第一节 淋病
第二节 梅毒
第三节 黏液脓性宫颈炎
第四节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第五节 尖锐湿疣
第六节 生殖器疱疹
第七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篇 产科疾病
第八章 病理妊娠
第一节 妊娠剧吐
第二节 异位妊娠
第三节 过期妊娠
第四节 多胎妊娠
第五节 前置胎盘
第六节 胎盘早剥
第七节 羊水过多
第八节 羊水过少
第九节 胎儿窘迫
第十节 自然流产

节选

  《妇产科疾病诊治理论与治疗方案》:  外阴及阴道炎症是妇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外阴暴露于外,外阴阴道又毗邻尿道、肛门,易受阴道分泌物、经血、尿液和粪便刺激,局部比较潮湿,同时生育年龄妇女性生活频度增加,容易受到损伤及外界微生物感染。幼女及绝经后妇女阴道上皮菲薄,局部抵抗力低,易受感染。  正常健康妇女,由于解剖学及生物化学特点,阴道对病原体的入侵有自然防御功能。近年的研究认为,阴道微生态体系与女性生殖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和各种炎症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转归均直接相关。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病原体易于侵入,导致阴道炎症。  外阴及阴道炎临床上以白带的性状发生改变及外阴瘙痒为主要临床特点,性交痛也较常见,感染累及尿道时,可有尿痛、尿急、尿频等症状。  一、特异性外阴炎  由一般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外阴炎称为非特异性外阴炎,多为混合型细菌感染,常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厌氧菌等。临床上分为单纯性外阴炎、毛囊炎、外阴脓疱病、外阴疖病、蜂窝组织炎及汗腺炎等。  (一)单纯性外阴炎  1.病因  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当宫颈或阴道炎症时,阴道分泌物流出,刺激外阴可致外阴炎;经常受到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粪便刺激,如不注意保持外阴皮肤清洁容易引起外阴炎;糖尿病患者尿糖刺激、粪瘘患者粪便刺激,以及尿瘘患者尿液长期浸渍,也易导致外阴炎。此外,不透气的尼龙内裤、经期使用卫生巾导致局部透气性差、局部潮湿,均可引起。  2.临床表现  炎症多发生在小阴唇内、外侧,或大阴唇,甚至整个外阴部。急性期主要表现外阴皮肤黏膜瘙痒、疼痛、烧灼感,在活动、性交、排尿、排便时加重。妇科检查可见外阴充血、肿胀、糜烂,常见抓痕,严重者可形成溃疡或湿疹。慢性炎症可使皮肤增厚、粗糙、皱裂,甚至苔藓样变。  3.治疗  治疗原则:保持外阴局部清洁、干燥,局部可使用抗生素,重视消除病因。  (1)急性期:避免性交,停用引起外阴皮肤刺激的药物,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2)局部治疗:可应用0.1%聚维酮碘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坐浴后局部涂抗生素软膏或紫草油。也可选用中药水煎熏洗外阴部,每日1-2次。  (3)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宫颈炎、阴道炎。如发现糖尿病、尿瘘、粪瘘应及时治疗。  (二)外阴毛囊炎  1.病因  为细菌侵犯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白色葡萄球菌。多见于外阴皮肤摩擦受损或手术前备皮后,外阴局部不洁或肥胖表皮摩擦受损可诱发此病。  2.临床表现  阴道皮肤毛囊口周围红肿、疼痛,毛囊口可见白色脓头,中央有毛发通过。脓头逐渐增大呈锥状脓疮,相邻的多个小脓疮融合成大脓疮,严重者伴外阴充血、水肿及明显疼痛。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变软,出现黄色小脓栓,再过数日脓栓脱落,脓液排出,炎症逐渐消退,但常反复发作,可变成疖病。  3.治疗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勤换内裤,勤洗外阴。  (2)局部治疗:病变早期可用0.1%聚维酮碘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已有脓包形成者,可消毒后针刺挑破,脓液流出,局部涂上抗生素软膏。  (3)全身治疗:病变较广泛时,可口服头孢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三)外阴疖病  1.病因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潮湿多汗、外阴皮肤摩擦受损后容易发生。此外,糖尿病、慢性肾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等患者易患本病。  2.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大阴唇的外侧面。开始时毛囊口周围皮肤轻度充血肿痛、红点,逐渐形成增高于周围皮肤的紫红色硬结,皮肤表面紧张,有压痛,硬结边缘不清楚,常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以后脓肿中央变软,表面皮肤变薄,并有波动感,继而中央顶端出现黄白色点,不久溃破,脓液排出后疼痛减轻,红肿消失,逐渐愈合。多发性外阴疖病可引起患处疼痛剧烈而影响日常生活。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妇产科疾病诊治理论与治疗方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4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