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式成著
页数:441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205343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14年,“苏仙传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湘南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 民间传说属口头文学、民俗文化,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论析:“口头文学可能更多地保存了历史的原状,是活态的、生动的历史。由于口头文学是在民间流行,相对于官修史书而言,更少受官方意识的影响和干扰,更少为所谓的尊者、贤者讳饰,因而就能更多地记录、存留下来当时的真实状况。这就使得在某些时候口头文学比官修史书更有历史记忆价值、科学认识价值。……人类的口头语言及口传文学有两个显著特征,首先是讲究具体事实细节的可信,其次是强调高度发达的记忆能力。而且这两大特征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只有强调讲清事实原委及具体细节,保证讲述的真实性,才能达到准确记忆的目的;反过来,有了准确的、发达的记忆功能,才能保证对历史事实的准确记忆和讲述传承。正是口头文学本身的特征,以及它所用以表达的口语的特征,共同保证了口头文学的高度历史真实性,决定了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苏仙传说”能评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靠当时掌握的小部分文史、文物及道教福地身位。它作为一种历史存在、文化生态、文学现象,还有许多人们未知的亟待了解。如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白云观和琉璃厂文化街都看不到《列仙传》《神仙传》中的“苏耽传”,怎么回事?杜甫有关于“苏仙传说”的诗,李白写过吗?秦观贬郴时撰《踏莎行·郴州旅舍》,有无橘井的词?唐宋帝王敕封苏耽的诏令具体写什么?徐霞客在郴州所见“天下第十八福地”穹碑谁题墨宝?“橘井泉香”在医林名典中系预测抗击瘟疫的,那么古往今来,这整个传说与橘井文化究竟呈何种状貌? 如是,笔者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开掘出大部分湮沉史料,发现:两千载不间断的各类典籍,形成恢宏的社会化叙事体系,体现出自觉赓续、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中华文明薪火传承特色。这是《苏仙传说·橘井泉香》的收获,笔者广搜博纳,条分缕析为八个篇章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张式成,郴州市政协一至三届委员兼文史研究员,郴州市文史研究会、郴州市党史研究室、湘南学院地域文化研究所聘任研究员,郴州市人大立法专家,郴州市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专家组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郴州市义文化研究会会长,郴州市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郴州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原中国女排郴州集训服务干部。
目录
第一章 南岭一传两千年(典籍文献)
第一节 文学名著
第二节 先贤纪传
第三节 道教经籍
第四节 史志地理
第五节 蒙学读物
第六节 医谱医话
第七节 类书杂著
第八节 辞典工具
第二章 孝子神仙万众念(口头文学)
第一节 口传文学
第二节 民俗文学
第三节 苏仙传说内容元素演变表
第三章 名目繁多播郡县(各类载体)
第一节 地名、政区名、景区名
第二节 文物
第三节 道教建筑
第四节 医药事物
第四章 仙真亦由帝王荐(褒祀封赐)
第五章 道家福地云水间(宗教推崇)
第六章 诗情画意锦绣连(艺文精粹)
第一节 诗歌词曲
第二节 赋铭记传
第三节 散文游记
第四节 小说节选
第五节 杂剧昆曲
第六节 对句楹联
第七节 词语典故
第八节 美术书法
第七章 东南西北橘井现(辐射作用)
第一节 中华大地涌橘井
第二节 海外西方知橘井
第三节 医方药丸藏橘井
第四节 匾牌碑刻亦橘井
第五节 医药企业号橘井
第六节 大学医院筑橘井
第七节 医道同源承橘井
第八节 旅游会展有橘井
第九节 文化艺术迷橘井
第八章 十八福地考究编(探索成果)
神农、郴天、苏耽医药文化风情
“苏耽橘井”传说渊源探
论郴州“福地”的物化根基与文化内核
郴州为何敢称“天下第十八福地
皇帝御诗与郴州橘井
郴州孝子天下闻
九仙二佛三神
苏仙观历史沿革实考
苏仙祭祀祈祷文化漫谈
名城人文生态环境复建浅议
附录:
中国女排和苏仙岭的故事
南岭秘语·橘井泉香
“千秋、万岁”话地名
南岭秘语.《陋室铭》奇缘
苏仙岭、三绝碑与古今名人
中华抗疫与苏耽仙传
战疫期说“橘”与“桔”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部分)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