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汉英 著
页数:278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76593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诗意的笔墨,开启了一次对长江文化和生态的抒写,分为五辑,共四十二篇,以优美饱满的笔触,关注长江流域生态与人文环境,记录、阐释有关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思想文化、历史人物、文学艺术、民风民俗和人文景观。本书触探方苞的文化江南、刘大櫆的江南审美和姚鼐的长江文化意识,评析朱光潜的《谈美》,回望古诗中长江的风景,从汉剧中的“云梦泽”一路行至十六铺、小孤山、振风塔、上码头的文化底蕴,留念街头“磨剪子、抢菜刀”的回声,展示了长江文化和生态的丰厚与魅力,生动描绘了长江中下游的人们,在时光的洪流里,一派热气腾腾的生活画卷。
作者简介
王汉英,安徽枞阳人,从事编辑工作,著有诗集《人海》。散文作品常见于报刊,获过省市级文学奖。有部分作品收录于文学年选。
是一个稻田的热爱者、记录者。
本书特色
《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宝贵在于,这本集子无时无刻无休无止地在打捞、在缝补、在捕捉,无论是从史料堆里爬梳线索,从父亲母亲的记忆里拼出版图,还是从田间地头、浩渺江波采集鲜活片段,书中“全感官”式的地理人文书写,化作写给故乡的一封封绵长情书,读者也随着文字里江水的波动、流淌、澎湃,体味一座江边小城的烟火气息。本书始终以一簇簇温暖而不炽烈的情感贯通,让人顺着字里行间的细浪,打量着岁月冲刷的痕迹。
目录
辑一
朝闻道,深秋的一声雁鸣——方苞的文化江南
岚光照游者衣袂:刘大櫆的江南审美
棹击中流天倒开——长江地理与姚鼐的三种文化意识
山鸣谷应——拉琴给你听
江南丘陵的春天里,丢下一粒籽,发了一棵芽
安徽的母语——黄宾虹的线条、郁达夫的舟、格非的招隐寺
路过呈坎
屯溪老街
辑二
追鱼——爱情是有尽头的
渔光曲——现代人的耳朵需要经典的回响
二度梅——真实和虚拟的分镜
锁麟囊——张火丁的薛湘灵有禅意
一棵古松的第三种形态——读朱光潜《谈美》
小提琴手——看《泰坦尼克号》
江南春色傍人来——读王旭烽的散文集《等花落下来》
天涯共一月:现代诗里的白银——记中国紫蓬山诗会
长江的丝绸——古诗里的风景
漫园记——文化空间的诗意回归
辑三
十六铺
小孤山
振风塔
铜陵的微笑
美丽的稻穗
君住长江头
渡 口
上码头
采啊采红菱
辑四
留声机
磨剪子——抢菜刀
江湾何年
我家就在岸上住
记住一棵桐花
玉兰
王家坝
江秀
把每一滴江水铺于眼前
爸爸在东湖路
老味道
辑五
青铜器
在田问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杉木窳庄的“风筝”
让一支箭飞
汤沟古镇
下枞阳
朝闻道,深秋的一声雁鸣——方苞的文化江南
岚光照游者衣袂:刘大櫆的江南审美
棹击中流天倒开——长江地理与姚鼐的三种文化意识
山鸣谷应——拉琴给你听
江南丘陵的春天里,丢下一粒籽,发了一棵芽
安徽的母语——黄宾虹的线条、郁达夫的舟、格非的招隐寺
路过呈坎
屯溪老街
辑二
追鱼——爱情是有尽头的
渔光曲——现代人的耳朵需要经典的回响
二度梅——真实和虚拟的分镜
锁麟囊——张火丁的薛湘灵有禅意
一棵古松的第三种形态——读朱光潜《谈美》
小提琴手——看《泰坦尼克号》
江南春色傍人来——读王旭烽的散文集《等花落下来》
天涯共一月:现代诗里的白银——记中国紫蓬山诗会
长江的丝绸——古诗里的风景
漫园记——文化空间的诗意回归
辑三
十六铺
小孤山
振风塔
铜陵的微笑
美丽的稻穗
君住长江头
渡 口
上码头
采啊采红菱
辑四
留声机
磨剪子——抢菜刀
江湾何年
我家就在岸上住
记住一棵桐花
玉兰
王家坝
江秀
把每一滴江水铺于眼前
爸爸在东湖路
老味道
辑五
青铜器
在田问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杉木窳庄的“风筝”
让一支箭飞
汤沟古镇
下枞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