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崔炳南
页数:280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214342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北京广安皮科流派源远流长,朱仁康教授系统传承外科心得派学术体系,旁通诸家,并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卓有创新。从1972年创科至今近50余年的皮肤科专科研究探索中,在朱仁康教授和几代广安皮科人共同努力下,广安门医院皮肤科秉承仁康行健精神,发愤图强、勤奋耕耘,使得北京广安皮科流派充满着蓬勃生机、欣欣向荣,已在全国皮科流派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本书系统梳理了朱氏皮科流派的学术体系、学术特点、流派常用特色药与经典经验方,对于提高中医皮肤科学临床水平,促进皮肤病流派学术水平的发展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简介
崔炳南,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皮肤科主任。本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博士就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第一个医学博士。从医20余年来,坚持以临床为中心,学习、总结名老中医经验,中西医并重,解决皮肤科疑难问题,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目录
第一章 流派概述
节 流派产生背景……………………………………………………………… 2
第二节 流派学术渊源……………………………………………………………… 4
一、溯渊源,“心得派”构筑根基
…………………………………………………4
二、寻泉流,章治康名师高徒
………………………………………………………6
第三节 流派传承过程中各代核心人物 ………………………………………… 8
一、创派祖师
…………………………………………………………………………8
二、流派传承者
…………………………………………………………………… 13
三、传承图谱
……………………………………………………………………… 24
第二章 流派学术体系及学术特色
节 流派学术体系……………………………………………………………… 26
一、学宗“心得派”“治外必本于内”思想,强调内外整体论治皮肤病 … 26
二、发扬“引温病之理论入疡科”传统,创新卫气营血辨治皮肤病
……… 33
三、引进“西医皮科的皮肤损害”概念, 皮肤病皮损辨证体系
……… 37
第二节 流派学术特色……………………………………………………………… 47
一、古籍文献整理
………………………………………………………………… 47
二、治法方药创新
………………………………………………………………… 50
三、用药经验特点
………………………………………………………………… 58
四、外用药物研究
………………………………………………………………… 60
目 录
五、衷中参西思想 ………………………………………………………………… 61
第三章 流派用药经验
节 清热类药 …………………………………………………………………… 68
生地黄(68)牡丹皮(69)
赤芍(70)紫草(71)
连翘(72)板蓝根(73)
生石膏(74)知母(75)
玄参(76)黄连(78)
黄芩(79)白鲜皮(81)
第二节 祛风类药 …………………………………………………………………… 82
薄荷(82)防风(83)
荆芥(84)白蒺藜(86)
蝉蜕(87)乌蛇(88)
第三节 祛湿类药 …………………………………………………………………… 89
滑石(89)地肤子(90)
蛇床子(91)苍术(92)
茯苓(94)泽泻(95)
第四节 活血类药 …………………………………………………………………… 96
当归(96)丹参(97)
节 流派产生背景……………………………………………………………… 2
第二节 流派学术渊源……………………………………………………………… 4
一、溯渊源,“心得派”构筑根基
…………………………………………………4
二、寻泉流,章治康名师高徒
………………………………………………………6
第三节 流派传承过程中各代核心人物 ………………………………………… 8
一、创派祖师
…………………………………………………………………………8
二、流派传承者
…………………………………………………………………… 13
三、传承图谱
……………………………………………………………………… 24
第二章 流派学术体系及学术特色
节 流派学术体系……………………………………………………………… 26
一、学宗“心得派”“治外必本于内”思想,强调内外整体论治皮肤病 … 26
二、发扬“引温病之理论入疡科”传统,创新卫气营血辨治皮肤病
……… 33
三、引进“西医皮科的皮肤损害”概念, 皮肤病皮损辨证体系
……… 37
第二节 流派学术特色……………………………………………………………… 47
一、古籍文献整理
………………………………………………………………… 47
二、治法方药创新
………………………………………………………………… 50
三、用药经验特点
………………………………………………………………… 58
四、外用药物研究
………………………………………………………………… 60
目 录
五、衷中参西思想 ………………………………………………………………… 61
第三章 流派用药经验
节 清热类药 …………………………………………………………………… 68
生地黄(68)牡丹皮(69)
赤芍(70)紫草(71)
连翘(72)板蓝根(73)
生石膏(74)知母(75)
玄参(76)黄连(78)
黄芩(79)白鲜皮(81)
第二节 祛风类药 …………………………………………………………………… 82
薄荷(82)防风(83)
荆芥(84)白蒺藜(86)
蝉蜕(87)乌蛇(88)
第三节 祛湿类药 …………………………………………………………………… 89
滑石(89)地肤子(90)
蛇床子(91)苍术(92)
茯苓(94)泽泻(95)
第四节 活血类药 …………………………………………………………………… 96
当归(96)丹参(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