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与“中庸”:不同凡响的生存智慧

封面

作者:李春青著

页数:100页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213399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中”和“中庸”两个概念展开。按照时代的历史顺序展开对这两个概念含义生成与演变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它们所体现出的诸种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在儒学概念网络中的核心位置。主要内容包括:先秦儒家典籍中“中”与“中庸”之诸义、经学语境下的“中”与“中庸”等。

作者简介

李春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专职研究员,文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文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古代文论和文学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兼任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理事等。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六项、教育部项目三项。独立著述《诗与意识形态——西周至两汉诗歌功能的演变与中国诗学观念的生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趣味的历史——从两周贵族到汉魏文人》(三联书店2014)等十三种,另有合著、合译、主编著作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著作曾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

本书特色

多年前,我读一本关于古希腊哲学的著作,其中讲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圆形宇宙观。在一个圆形世界里,人显然是将自己置于中心位置的。但毕达哥拉斯是一位数学家,他只思考世界的形状,而不太关心处于这个圆形中心的人应该如何思想和行动。好在这个缺憾被同样将世界思考为圆形的中国哲人弥补了,这个被弥补的环节,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中”和“中庸”。
这本书写了“中”和“中庸”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旅行,它涉及中国人如何在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中认识自我和世界,如何选择正确的实践方式和人生态度。本书的作者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专深研究在中国学术界享有盛誉,他对“中”和“中庸”概念的历史叙述及得出的结论,均具有权威性。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主任 刘成纪

目录

第一章 先秦儒家典籍中“中”与“中庸”之诸义

第一节 孔子对“中”的理解

第二节 孟子和荀子对“中”之含义的新阐发

第三节 《易传》和《中庸》关于“中”与“中庸”的思想

第二章 经学语境下的“中”与“中庸”

第一节 董仲舒、扬雄对“中”之意旨的阐发

第二节 《白虎通义》对“中”“中和”等概念的新解释

第三节 《中论》与《中说》对“中”义之阐发

第三章 程朱理学话语系统中的“中”与“中庸”

第一节 张载宇宙论中“中”与“中庸”的含义

第二节 “二程”心性论中“中”与“中庸”的位置

第三节 朱熹“体用论”框架中的“中”与“中庸”

第四章 心学话语系统的“中”与“中庸”

第一节 从陈献章到王阳明

第二节 何心隐之《论中》

第五章 “中”与“中庸”的文化逻辑与现代意义

第一节 “合外内之道”的根据

第二节 “中”与儒家士人心态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与“中庸”:不同凡响的生存智慧》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28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