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影视剧创作

封面

作者:沈贻炜[等]著

页数:280页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3081019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影视剧创作的相关内容, 包括剧作的价值与特征、故事、结构设计、情节技巧、场景、剧作语言、影视剧的文学改编、剧本的体例、剧本基本规范及常见失误等。

目录

第一章 剧作的价值与特征
第一节 叙事的价值
一、作为叙事艺术的影视创作
二、叙事的价值
第二节 什么是叙事
一、讲什么
二、怎么讲
第三节 影视叙事的特征
一、叙事手段的综合性和叙事主体的多元性
二、叙事行为的仪式性
三、表意工具的物质现实性
第四节 剧本在影视叙事中的主要作用
一、时间的塑形
二、情节的建构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第二章 故事
第一节 故事问题
一、故事的定义
二、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三、故事的寻找和发现
第二节 故事的设置
一、剧作命题的确定
二、故事背景的确定
三、人物和人物关系的确定
四、视点和叙述者的确定
五、故事类型的确定
【相关链接】剧本故事创意策划及编写

第三章 人物
第一节 人物的形成
第二节 人物的形态
第三节 人物的功能
【相关链接】人物小传的写作

第四章 结构设计
第一节 影视剧结构概论
一、电影结构与电视剧结构
二、传统与非传统的分野
第二节 传统结构
一、结构的入门——三幕剧模式
二、三幕剧模式的延伸
三、电视剧常用结构
第三节 非传统结构
一、戏中戏结构(套层结构)
二、散点结构(传记片结构)
三、对立结构
四、圆形结构
五、时空重组结构
……

第五章 情节技巧
第六章 场景
第七章 剧作语言
第八章 影视剧的文学改编
第九章 剧本的体例、基本规范及常见失误

节选

  《影视剧创作》:  一、戏中戏结构(套层结构)  现代电影已经大量地出现了戏中戏电影的范例,很多观众对于戏中戏结构的电影也已经耳熟能详。但是仍然要把戏中戏电影归入非传统结构的模式当中,主要原因是戏中戏电影的最大特点是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的关系。实际上很多戏中戏电影,如果不研究其外层和内层的关系,只看情节发展线索,往往也符合传统结构。  比如说电影《莎翁情史》,采取了明显的戏中戏结构。电影梗概如下:  1593年的夏天,伦敦剧场界的闪亮新星威廉·莎士比亚面临一个重大的危机,他失去写作的灵感,那是伊莉莎白一世的时代,充满多姿多彩的娱乐和趣事,伟大的莎翁却江郎才尽,不管他用什么方法,不管剧场老板和债主给他多大的压力,他就是没有创作下一出戏的灵感和动力,这出戏叫做《罗密欧与海盗之女桃丝》。  莎士比亚需要一名女神激发他的灵感,没想到现实生活竟然融入他的创作,他爱上一个女孩,并将她带入他自己写的戏剧之中。  一位名叫薇奥拉的小姐不顾当时女人不能粉墨登场的禁令,假扮成男人,前去剧场为莎士比亚试演,不过年轻的莎翁很快就发现她是女人,他们俩立刻坠入爱河,这时候莎翁的灵感如泉涌,将他们的爱情付诸文字,薇奥拉成为他生命中的朱丽叶,而他这个罗密欧也找到生存的意义。  可是莎翁的运气没那么好,虽然他下笔如神,可是他却得面对薇奥拉必须嫁给魏瑟爵士的残酷事实。  在一场身份混淆、错综复杂的乌龙闹剧中,大吃干醋的丈夫和老婆的情人决斗,私订终身的情侣偷偷调情,而年轻的莎翁不但得为他的剧本想出完美的结局,也得为他自己的爱情找到快乐的结局。  整个影片的外层结构是莎士比亚和薇奥拉小姐相识、演剧、恋爱乃至被迫分手的过程,基本上符合传统结构的铺垫、危机、高潮的模式。但是本片最大的特点就是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的关系。本片的内层结构就是莎士比亚酝酿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乃至这个戏剧上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莎士比亚外在的种种遭遇都改头换面地化为剧本情节(当然编剧的创作过程正好相反,所有的外层剧情都是根据《罗密欧与朱丽叶》推想的)。  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中著名的浪漫抒情的爱情场面阳台会,剧中莎士比亚本人就经历了一次阳台会,不过是喜剧化的处理,变成了莎士比亚为了偷会情人爬上阳台,结果掉下阳台的剧情。所有的台词都贴着《罗密欧与朱丽叶》剧的台词写成,但是效果却大相径庭。  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剧喜剧性的开端发展和最终悲剧性的结尾,《莎翁情史》一片在外层结构上也作了巧妙的呼应。莎士比亚在最初的时候因为在和薇奥拉小姐热恋当中,生活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所以作家写的是喜剧,最终莎士比亚无力阻止薇奥拉远嫁,两人被迫分手的命运不可逆转,作者这个时候在生活中也遭遇了悲哀,所以莎士比亚把自己的剧作加上了一个悲哀的结尾。  从《莎翁情史》的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戏中戏结构的电影相对于传统电影,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的关系成为了不同于传统结构电影的关键所在。  在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上出新出变出奇的戏中戏结构电影,我们还可以举出《法国中尉的女人》《改编剧本》等优秀影片,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了。二、散点结构(传记片结构)  散点结构往往出现在名人传记的影片中。这类影片在剧情结构上和其他所有的影片不同,它不采用传统的戏剧性结构讲述一个有头有尾、冲突节节上升的故事,而是把一个人物的一生或者一生中最光彩的段落拉开,展现在你面前。所谓的拉开就是在这个段落中选取最能反映人物性格体现人物命运的若干个点,按照时间顺序连缀起来,就构成了整个影片的结构。这些点与点之间可以有铺垫有呼应,但是它们之间没有传统结构逻辑上的因果关系。  比如电影《巴顿将军》,典型的美国传记片的散点结构。我们先来看看影片的梗概:  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梅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为了扭转战场形势,重振美军力量,美国当局派乔治·巴顿将军前往第二特种部队任司令官,有才华的布莱特雷少将为他的助手。  年逾五十的巴顿雄心勃勃,一上任就整顿军纪,命令伙房必须准时开饭,官兵服饰整齐,不准女人裸体画带进军营,还制订了极严格的训练计划。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巴顿部下的官兵们,一扫悲观畏战的情绪,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骁勇善战的部队。  不久,巴顿率领第二特种部队与德军隆梅尔的军团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德军大败。巴顿部队乘胜追击,最后把残兵败将赶出了非洲战场。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影视剧创作》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28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