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页数:680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98700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长江三峡工程自1918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实业计划》中提出,至今已过百年。从1992年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建设至今也将近三十年,时间久远、物是人非,虽有丰富的档案资料可供使用,但还有大量的材料、报告、记录散失在不同的单位、个人手中,还有许多宝贵的史料留在人的记忆中,有些已被逝者带走了,留下的亟待抢救、发掘,虽然如此,但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目前,三峡工程建设已经完成,2020年国家也已经完成工程的最终验收,恰在此时,三峡输变电工程史料编纂工作率先完成,开启三峡工程文化建设的新工程,可谓适当其时的大好事,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本书包括规划设计,建设体制与管理制度,科技创新,工程概算、资金需求测算与筹措,物资供应,三峡直流工程建设,调度二次系统与通信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调试与投运准备、生产运行,稽查、审计和验收,三峡50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后评价、总结与档案管理,文献摘选共十三篇。
作者简介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根据《公司法》设立的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本8295亿元,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公司经营区域覆盖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范围占国土面积的88%,供电人口超过11亿。2020年,公司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第3位。近20多年来,国家电网持续创造全球特大型电网最Z长安全纪录,建成多项特高压输电工程,成为世界上输电能力最Z强、新能源并网规模最Z大的电网,专利拥有量连续10年位列央企第一。公司投资运营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阿曼、智利和中国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骨干能源网,连续16年获得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连续8年获得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国家主权级信用评级。
本书特色
全过程记录三峡输变电工程论证、规划、设计、建设实施的全过程,大量亲历者的回忆文章,生动展示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历程。
目录
序言
概述
第一篇 规划设计
第一章 三峡输电系统规划论证
第一节 三峡工程建设的早期构想(1949年以前)
第二节 三峡输电系统的初步设想(20世纪50-60年代)
第三节 三峡输电系统的初步论证(20世纪70-80年代)
第四节 三峡输电系统的设计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
第二章 三峡输电系统设计
第一节 三峡输电系统设计全面展开
第二节 《三峡输电系统设计》的审查与批复
第三节 系统设计方案
第四节 滚动调整
第五节 地下电站送出工程
第六节 三峡通信调度二次系统
第三章 电力分配及电能消纳
第一节 电力分配
第二节 电能消纳
第四章 以三峡电网为中心的电网互联
第一节 全国联网研究工作
第二节 电网互联结构
第五章 三峡电力系统规划研究及其主要成果
第一节 三峡电力系统仿真中心的建设及应用
第二节 动态模拟试验
第三节 出线回路数研究
第四节 交直流联网方式
第五节 换流站站址选择
第六节 一发电机参数研究
第七节 对三峡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评价
第二篇 建设体制与管理制度
第一章 电网建设公司的筹备与成立
第一节 电网建设公司的筹备过程
第二节 国家电网建设有限公司成立
第二章 电网建设公司组织机构及其调整变化情况
第一节 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
第二节 公司发展
第三节 专家委员会
第四节 控股公司组建
第五节 分支机构建立
第六节 三峡输变电工程项目法人变更和建设单位更名
第三章 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设体制
第一节 项目法人责任制
第二节 资本金制
第三节 招标投标制
第四节 合同管理制
第五节 工程监理制
第四章 三峡输变电工程管理
第一节 项目管理制度
第二节 投资控制实施静态控制、动态管理
第三节 工程管理
第四节 物资管理
第五节 安全质量管理
第五章 公司管理制度
第一节 行政管理基本制度
第二节 工程建设管理制度
第三篇 科技创新
第一章 科技创新思路与科研项目立项
第一节 科技创新思路
第二节 科研项目立项情况
第二章 科研基地建设
第一节 电力系统仿真中心实验基地
第二节 分裂导线力学性能实验室
第三节 杆塔试验站技术改造
第四节 电力系统电磁兼容实验室
第五节 北京网联直流输电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实时数字仿真(RTDS)实验室
第三章 规划设计创新
第一节 国家“七五”和“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第二节 三峡电力系统俄罗斯动态模拟试验研究
第三节 部级重点科研项目
第四章 线路设计与施工技术创新
第一节 海拉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第四篇 工程概算、资金需求测算与筹措
第五篇 物资供应
第六篇 三峡50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建设
第七篇 三峡直流输电工程建设
第八篇 调度二次系统与通信工程
第九篇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第十篇 调试与投运准备、生产运行
第十一篇 稽察、审计和验收
第十二篇 后评价、总结与档案管理
第十三篇 文献摘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