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民族地区数学教师精准培训模式

封面

作者:孙晓天

页数:25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307323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对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持续开展的大规模数学教学现状问题研究,以解决民族地区数学教师面临的现实教学问题为主要内容编撰而成,具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从”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突出重点、精准施力”出发,分析概括了有助于民族地区数学教学跟上国家教育发展整体节奏的重要切入点及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是整个书稿的立论基础。第二部分”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现状研究”是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数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开展实践研究结果的系统分析梳理,厘清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明确了有效应对挑战的举措,指出只有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才能逐步达成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发展愿景,明确提出了精准培训的概念。第三部分”民族地区数学教师的精准培训模式研究”是把”精准培训”作为第二部分”精准施策”的载体,对精准培训的内涵和运行机制进行的分析,对不同学段精准培训的需求、实施细节及其效果等等,都做了比较具体的说明,着重突出了学员接受培训前后的感受。用相对直观的方式说明:精准培训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确实是切实提高民族地区教师执教能力的一个有效举措。

本书特色

精准培训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确实是切实提高民族地区教师执教能力的一个有效举措。

目录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发展问题研究一项课题研究的启示3

越是民族地区,越应该拥抱教学改革——访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教授孙晓天10

民族教育更要走上一条现代化的路20

民族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精准”的教师培训23

把数学教学改革引向深入28

提升理科教学水平,教研员为什么那么重要?30

再谈民族地区教研员的重要性34

从学习习惯问题引出的思考39

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作为民族地区教学改革的重心——从内地民族班学生学习习惯看民族地区理科教学改革41

第二部分民族地区数学教学的现状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我国民族地区的适应性研究47

关于民族地区数学课程难度问题的研究与思考58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的看法——基于访谈的梳理与分析65

影响民族地区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分析76

教学、教师、教材——民族地区理科教育遭遇三大困局89

南疆小学生数学运算错误类型及分析——基于新疆大规模测评数据95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藏族地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111

民族地区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现状119

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策略研究129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46

西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方式的现状分析151

藏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的信念研究178

第三部分民族地区数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

精准培训助力藏族地区教师加速成长189

扎根民族地区践行教学改革——记“西藏与四省藏族地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培训”优秀学员的思考194

面向民族地区实施精准培训的认识与实践——以“三区三州”中小学数学教师“1+1+3”培训计划为例199

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205

以数学与民族地区的孩子为主题——2018年“三区三州”小学数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培训有感209

我们心怀使命与责任214

播下一颗概念教学的种子218

发挥北京的教育资源优势222

国际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教师培训224

如何创新培训模式,助力民族地区教研员与骨干教师成长227

疫情期间教师线上培训的一次新尝试235

节选

上篇我国中小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章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的影响   课外补习,在国际学术界通常被称为“影子教育”,即主流学校教育投射的一个影子,史蒂文森和贝克最早提出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发生在正规学校教育之外,旨在提高学生学业表现的一系列教育活动”。贝磊等进一步指出“课外补习是指为提高学生成绩而进行的正规学校教育之外的补充性教育活动”。课外补习近年来已经在全球范围广泛扩张。我国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2015—2017年,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比例较高,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参加数学和语文校外辅导班的比例分别为43.8%和17.1%。2019年,全国课外补习市场收入已达到4751亿元,2021年超过5600亿元,受访群体中52.3%的家庭会给孩子报名课外辅导班。学生课外补习不仅参与规模庞大,甚至在课外补习市场开始出现“赢在起跑线”的趋势。有数据显示,五六年级的学生很有可能有五六年课外补习参与经历,很多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课外补习的“常客”。那么,我国中小学生一般在哪个学段首次选择参与课外补习?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上述问题值得研究,但已有关于学生课外补习参与时间的研究通常是基于某一时间点的截面数据描述不同学段或年级学生参与课外补习规模,并未研究探讨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及其随学段上升的变动趋势,也很少有研究探讨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的影响。因此本章研究采用生存分析的研究方法,试图刻画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及其变动趋势,揭示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 设计   一、相关研究   (一)国内外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研究   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参与课外补习时间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年级的参与规模,早在1993年,日本24%的小学生和60%的初中生参加了课外补习,韩国1997年的数据显示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参与课外补习比例分别为82%、66%和59%。西班牙升入初中前的小学生参加过课外补习的比例超过了60%。德国参加过课外补习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比例分别为6%和18%,其中17岁的学生参加过课外补习的比例为47%。马来西亚的中小学生参与课外补习比例显示高年级小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比例高于低年级小学生。国外相关文献中尚未研究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但已有研究表明小学阶段就有大量学生开始选择参与课外补习,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参与过课外补习的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   从国内中小学生参与课外补习时间来看,2011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我国香港地区九年级学生中,有53.8%参加课外补习,高三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比例更是达到71.8%。武汉市的调查数据显示,小学二年级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比例就达到77.4%。2014年,北京市某示范初中学生样本数据显示小学一年级学生参加数学课外补习比例为17.86%,到六年级这一比例达到72.66%。但由于数据选取为北京市的示范性初中,因此无法有效代表我国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的总体情况。2018年,一项对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我国基础教育学生样本中参加课外补习学生比例为32.4%,并呈现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特征。   (二)中小学生参与课外补习影响因素研究   从中小学生参与课外补习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来看,家庭背景因素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相关研究中,薛海平和丁小浩通过研究中国城镇学生课外补习情况发现,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经济收入对我国城镇学生选择参与课外补习具有显著正影响。对重庆九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父母学历水平越高的学生越可能选择参与课外补习。胡咏梅等的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的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机会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可能性越大。从国外相关研究来看,通过比较德国和日本学生课外补习参与情况,史蒂夫的研究发现,德国学生是否选择参与课外补习并没有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显著影响。但是,西班牙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父母为白领的学生比父母为蓝领的学生选择参与课外补习的可能性大。   在欧盟、韩国、俄罗斯、柬埔寨也都有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可能性显著越大。概言之,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有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学生越可能选择参与课外补习。因此,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是分析中小学生首次参与课外补习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所在地对学生选择参与课外补习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国内相关研究来看,已有研究发现,我国西部地区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可能性显著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我国城市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概率远高于农村学生。国外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可能选择参与课外补习。韩国、肯尼亚、土耳其也都存在相一致的研究结论,即与农村地区相比,城市地区学生对课外补习的需求显著大于课外补习机构的供给能力。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民族地区数学教师精准培训模式》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25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