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殷娟娟
页数:312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3003127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方法。本着“把最经典的案例引入教材”“把近期新的案例引入教材”“把本土案例和教师亲自操作的案例引入教材”的理念,本书将公共关系学基本理论与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公关活动的新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作为理论的切入口,力争使教材适合本科生阅读。全书理论深刻,案例丰富,练习题实用。第3版的改动主要体现在:基于媒介环境的变化重新进行理论梳理,特别是引入国内近期新理论进展;更换案例,保留经典案例,以近期新案例替代陈旧案例,增加更多本土化案例;适当设置思政点。
作者简介
殷娟娟 江西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系主任,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教育专业委员会特邀理事,江西省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理事,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江西赛区评委,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获评江西省模范教师。主要相关学术成果:《江西广告高等教育调查研究》(独著)、《公共关系案例研究》(副主编)、《政府公共关系案例精析》(副主编)。
目录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含义
第二节 公共关系与相关概念的差异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源起
第二节 公共关系活动在美国的兴起
第三节 现代公共关系在世界的传播和发展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主体
第一节 组织和个人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第三节 公关从业人员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客体
第一节 公众的含义及其特征
第二节 公众的分类
第三节 目标公众的分析
第五章 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方式
第一节 符号媒介传播方式
第二节 实物媒介传播方式
第三节 体态传播方式第四节新媒体公关传播
第六章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第一节 公共关系调查
第二节 公共关系策划
第三节 公共关系活动的实施模式
第四节 公共关系评估
第七章 组织形象
第一节 组织形象的含义
第二节 组织形象的塑造
第三节 不同类型组织的形象塑造
第八章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概述
第二节 新闻发布会
第三节 展览活动
第四节 赞助活动
第五节 庆典活动
第六节 公益活动
第七节 参观与访问
第九章 危机公关
第一节 危机公关概述
第二节 危机的阶段管理
第三节 危机处理原则
第十章 营销公共关系
第一节 营销公共关系的概念、职能和作用
第二节 营销公共关系的工具和规则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后 记本书是以本科生作为学习对象的公共关系学教材。这本教材从2005年开始着手编写,2011年出版发行第1版,2017年出版发行第2版。又一个五年后,承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厚爱,通知我们修订第3版。如果说2017年之前的五年,“媒介融合”“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是媒体环境变化的高频词汇,那么2017年之后的五年,5G、人工智能、算法、直播也加入了公关传播革新的行列。运用新技术让公关传播更迅速、更精准、更有亲和力、更有效成为各社会组织的共识。这五年,中国发生了很多全球关注的事件,比如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等,而这些事件的发生或者活动的开展都运用了公共关系的理论和手段。面对不断变化的媒体和公关实践,我们对这本教材再一次进行了修订出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公共关系作为塑造和传播组织形象、打造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应该有所作为,这也是我们修订教材的一个立足点。本书第一章由殷娟娟、袁振翔执笔,第二章由李俊、刘亚静执笔,第三章和第四章由赵世清、卢阁胜、黄露杰执笔,第五章由邹霞、戴雪珂执笔,第六章由丁业银、金卫勇执笔,第七章由尹瑛、李雪执笔,第八章由黄海燕、张艳婷、俞源泽执笔,第九章由邓娴、付梓琪执笔,第十章由黄华、王韬、刘滔执笔。殷娟娟提出了全书的结构框架,尹瑛、邓娴、黄华负责了全书的统稿和修订工作。由于能力有限,本书还有很多有待改善的地方。我们期待着与广大读者交流与沟通,希望广大读者在发现问题之时能够不吝赐教、及时反馈,以弥补我们的缺憾。在此感谢所有给予我们帮助、支持和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特别要感谢给予本书最大支持的翟江虹老师,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以及编辑们为此书付出的辛勤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