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郑利华著
页数:76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732047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系统考察有明一代二百七十馀年间诗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立足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勉力廓清横亘在这一历史时期诗学思想演化的总体态势,在此基础上,揭橥其在中国诗学思想发展目前的作用和意义。一是从整体而有机的层面出发,在系统开掘和解析有明丰富诗学资源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其诗学思想的多重脉络,深入辨识它的整体演化趋势,结合对其具体历史进程的探讨,展示它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和精神内蕴;二是通过对明代诗学思想史的系统考察,深化对整个明代文学思想乃至中国文学思想发展史的系统认知,推助包括诗学思想在内的文学思想之研究领域朝着更为全面而深入的方向拓展。
“
作者简介
郑利华,浙江宁波人。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在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攻读硕、博士学位,师从章培恒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任交换研究员。现为复旦大学古籍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明代文献整理与研究。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古籍所副所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兼副秘书长、上海市作家协会委员。主持和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明代诗学思想史”、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王世贞全集》整理与研究”等。著有《前后七子研究》、《明代中期文学演进与城市形态》、《王世贞年谱》、《王世贞研究》等;主编《明人别集丛编》(合作)、《王世贞全集》(合作)。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考察有明一代二百七十馀年间诗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立足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勉力廓清横亘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诗学思想演化的总体态势,在此基础上,揭橥其在中国诗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作用和意义。具体来说,集中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力图从整体而有机的层面出发,在系统开掘和解析有明一代丰富诗学资源的基础上,全面梳理这一历史时期诗学思想的多重脉络,深入辨识它的总体演化趋向,结合对其具体发展历史进程的探讨,展示它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和精神内蕴,并进而审观明代诗学在整个诗学思想发展史上的特殊位置;二是通过对明代诗学思想史的系统考察,深化对于整个明代文学思想、乃至于中国文学思想发展史的系统认知,促进包括诗学思想在内的文学思想这一研究领域朝着更为全面而深入的方向拓展,推动明代文学史、乃至于中国文学史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纵深开展。著者花费十余年潜心于此课题,无论从研究思路、文献的利用广度和深度上以及对论题的拓展和创新上,都相当严谨成熟,展示出作者一贯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执着严谨的学术追求。研治中国诗学者不可不读。
目录
第一章 多重话语共存与诠释途径
第一节 “诗本人情”:传统诗学命题的解析
第二节 关于诗道要素的辨识
第三节 诗与学古之关系
第四节 经世实用意识的凸显
第二章 宗唐观念的呈示:时代诗学趋向的奠基
第一节 《唐音》与元明之际的唐诗观念
第二节 宗唐意识及其不同的诗学面向
第三节 《唐诗品汇》、《唐诗正声》与宗唐诗学体系的完善
第三章 台阁诗学与主导话语的形成
第一节 实用意识的强化及其背景
第二节 推崇雅正温和的诗风
第三节 宗唐取向及其动因
第四节 唐诗价值阐绎的两重性
第四章 李东阳与台阁诗学的变异
第一节 维护诗道自觉意识的展露
第二节 对诗文体式规制的分辨
第三节 诗“体”之论的阐发及其意义指向
第五章 正变之间:台阁诗学的遗响与别调
第一节 诗歌风教传统的演述
第二节 正大和平审美范式的张扬
第三节 诗心与诗趣的阐说
第六章 祝允明等吴中诸士的诗学旨趣
第一节 崇尚经术背景下对诗道的伸张
第二节 “散维”与“章句”:诗文相异的析别
第三节 法于古人,主于一己
第四节 宗尚主张的多维取向
第七章 前七子与复古诗学的建构
第一节 复古诗学生成的文学基础与背景
第二节 复古诗学的基本宗旨与审美取向
第三节 徐祯卿《谈艺录》对古诗系统的完整论辩
第四节 李梦阳、何景明对诗歌体制的多层解说
第八章 前七子复古诗学的技术理念
第一节 法度意识的提升及其文学意义
第二节 李梦阳“规矩”之“法”的意涵指向
第三节 李、何之争的共识与分歧
……
第九章 前七子同道诗学的异同呈现
第十章 归向复古的应合之声
第十一章 复古轨辙的调整与移易
第十二章 杨慎诗学的涵容性与独立性
第十三章 王世贞与后七子诗学体系的构筑
第十四章 谢榛《诗家直说》论诗要义
第十五章 胡应麟:后七子新生代的诗学理路
第十六章 屠隆于七子派诗学的承传与变转
第十七章 汪道昆、李维桢的诗论导向
第十八章 徐学谟与“嘉定四先生”诗学的同调异趣
第十九章 公安派诗学创变求异的特征
第二十章 竟陵派诗学自我改造的对策
第二十一章 《诗源辩体》与复古诗学的重新整合
第二十二章 多维化诗学格局的形成
馀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