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浦海涛
页数:137
出版社: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12807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高校图书馆作为各种档案信息的汇集场所,其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数据的发展使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变化,《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理论与实务》分析了大数据给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所带来的影响,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基本内容,明确了应具备的技术保障,研究了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完成高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从实践出发,对高校图书馆的档案管理、文献检索工作进行了细致的论述,能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浦海涛,女,1988年2月19日生,云南宣威人,毕业于西南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于2011年8月到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图书馆工作至今,主要负责流通与读者服务部各项工作,同时承担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任务。
目录
第一节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与发展战略
第二节 大数据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第三节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第四节 大数据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基本框架
第五节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学研究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技术保障
第一节 信息技术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影响
第二节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与重点
第三节 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现状与优化
第四节 电子文件鉴定
第五节 档案信息安全技术
第六节 档案资源数据库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
第一节 信息资源整合
第二节 档案的收集、鉴定、统计与利用
第三节 档案信息资源及其开发途径
第四节 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第一节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原则与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知识产权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及其建设
第一节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概述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第三节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节选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1.基于数据整合的一站式资源服务 在大数据时代,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速度非常快,除了在智慧图书馆中的应用外,也推进了互联网图书馆、高校智慧图书馆以及掌上图书馆的发展。在互联网图书馆中,大数据让检索更加方便,其形成的图书浏览记忆功能,可为读者选择书籍提供参考。在高校智慧图书馆发展中,效率是关键,其智慧的体现是为科研读者提供相近的参考文献、提供相关的阅读软件、将电子图书对应的纸媒图书发售情况进行简介、根据读者在页面上的操作行为推出保存以及笔记等服务,推动图书馆随大数据的升级而优化。掌上图书馆发展的根本是要了解读者详细的基本信息,并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有了大数据的介入处理,读者可通过关键词或链接找到书籍,掌上图书馆也能根据读者的喜好进行书籍的推送,不断优化和完善服务功能。 2.基于数据分析的学科知识服务 大数据技术根据用户在智慧图书馆内所留下的基本属性信息,如检索痕迹、借阅信息、行走路径、下载内容等行为信息,从而分析、预测读者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这也是智慧图书馆的“智慧”之处。大数据也能进入智慧图书馆官网进行用户行为分析,预测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从而调查某一区域用户需求的共性和文化价值水平等。 为更好地实现内容服务,除却对用户信息的数据分析外,针对图书馆资源也有具体的分析。智慧图书馆中存储着大量的信息资源,包括纸质资料、专利信息、科学数据等资源,这也是图书馆大数据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技术对馆内资源采集、信息检索、文件传递等业务信息进行分析,了解馆内资源配置情况,有利于整合智慧图书馆资源,推进资源的智慧化利用,优化服务流程,并为未来图书馆建设的决策或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现在国内外一些高校的图书馆还推出了移动端的APP应用,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等校内用户都可以直接在手机等移动网络设备登陆校内的网络智能图书馆系统。该系统不仅向校内用户提供相关的图书文献检索、图书借阅及费用信息记录查询等相关服务,还会提供相关的电子图书期刊的在线阅读服务。同时,还会采集用户日常的书目期刊检索查询、行动位置轨迹、阅读时段等方面的信息,然后再结合用户的相关注册信息,如性别、身份(教师或学生)、年级、所在学院、专业、职称、职位等方面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完成对用户画像的描绘,了解每位用户的信息需求和阅读习惯。如此一来,图书馆便可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及时补全和更新最受用户关注、被检索和借阅最频繁的相关图书期刊资料,还可以根据每位读者的阅读偏好和专业知识信息的需求,推送读者可能需要或想要了解的各专业领域最新的知识信息,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除此之外,大数据还能为图书馆构建全新的知识服务引擎,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并且在技术应用于管理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反馈信息,如果相关环境发生变化,大数据技术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故障并为图书馆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如今,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不断增长,阅读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能够进行资源整合和全样本分析的大数据技术必然会不断应用于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中,成为图书馆业务创新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3.基于数据应用的信息可视化服务 大数据中包含各种各样的信息,信息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出数据中有价值的内容,然后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用户,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评价检索结果,图书馆根据用户的评价信息,对所提供的服务进行调整,使检索结果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提高用户使用的效率与满意度。将抽象的数据通过技术处理并将其转换为可以直接观看的形式,就是信息可视化,它是为数据分析、规律挖掘和决策服务的。常用的可视化技术有标签云、历史流、空间信息等。 图书馆未来的业务创新与发展方向,也应该着眼于此,而这些都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目前,图书馆采集的数据主要包括馆藏知识数据、用户数据与工作数据。如今的图书馆在不断的建设与完善中已经经历了数字化过程,数字化图书馆占有庞大的数据库资源、电子书资源、纸质图书转换的数字资源,此外还有各类音频、视频资源,这些都属于图书馆的馆藏知识数据。这类数字资源总量巨大,并且在不断快速增长中。用户数据包括问卷调查和用户使用图书馆时产生的交互数据。用户交互数据包括用户到馆使用图书馆资源时产生的交互信息和用户在网上访问图书馆系统时产生的交互信息,如用户信息、借阅信息、咨询信息、查阅和下载的数据信息、用户访问的人口信息等等。这类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已经成最重要的资源,它们是动态变化的,通过采集分析这类信息就能及时把握用户的知识信息偏好和阅读需求,及时提供用户所需服务。工作数据则主要包括图书馆内部所有员工在相关工作过程中产生并存留的数据信息。除了这些自有数据,图书馆还应该对非结构化的数据建设加强重视,可以与其他数据来源方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采集更多与读者行为有关的数据信息,再进行整合处理,补全相关的维度标签,完善用户画像,尽可能地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出读者在阅读偏好和服务需求方面的更多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