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红旗
页数:25
出版社: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25538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2003〕394号令)、《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为规范山体崩塌、滑坡、沟谷型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现场识别,提高识别精度和识别效率,最大程度减轻风险,制定本指引。本文件内容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总则、崩塌隐患识别、滑破隐患识别、泥石流隐患识别、地面塌陷隐患识别、隐患认定与管控等9章组成。可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 识别原则
4.2 识别依据
4.3 识别方法
4.4 基本要求
5 崩塌隐患识别
5.1 易崩坡体识别
5.2 发生迹象识别
5.3 危岩边界确定
5.4 危险区预估
6 滑坡隐患识别
6.1 易滑坡体识别
6.2 发生迹象识别
6.3 滑坡体边界确定
6.4 危险区预估
7 泥石流隐患识别
7.1 易发沟谷识别
7.2 堆积区识别
7.3 流通区痕迹识别
7.4 物源条件识别
7.5 危险区预估
8 地面塌陷隐患识别
8.1 易塌陷区识别
8.2 发生迹象识别
8.3 危险区预估
9 隐患认定与管控
9.1 隐患认定
9.2 隐患管控
9.3 核销管理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承灾体重要性分级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易崩坡体结构示意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滑坡隐患变形破坏迹象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山洪和泥石流现场辨别因素
附录E(资料性附录) 单沟泥石流危险区预测
附录F(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记录表
附录G(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隐患“一案两卡”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 识别原则
4.2 识别依据
4.3 识别方法
4.4 基本要求
5 崩塌隐患识别
5.1 易崩坡体识别
5.2 发生迹象识别
5.3 危岩边界确定
5.4 危险区预估
6 滑坡隐患识别
6.1 易滑坡体识别
6.2 发生迹象识别
6.3 滑坡体边界确定
6.4 危险区预估
7 泥石流隐患识别
7.1 易发沟谷识别
7.2 堆积区识别
7.3 流通区痕迹识别
7.4 物源条件识别
7.5 危险区预估
8 地面塌陷隐患识别
8.1 易塌陷区识别
8.2 发生迹象识别
8.3 危险区预估
9 隐患认定与管控
9.1 隐患认定
9.2 隐患管控
9.3 核销管理
附录A(规范性附录) 承灾体重要性分级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易崩坡体结构示意
附录C(资料性附录) 滑坡隐患变形破坏迹象
附录D(资料性附录) 山洪和泥石流现场辨别因素
附录E(资料性附录) 单沟泥石流危险区预测
附录F(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隐患识别记录表
附录G(规范性附录) 地质灾害隐患“一案两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