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与路径研究

封面

作者:胡雯 等

页数:204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690554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经济学方面的学术专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新时代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目标定位之一。根据国家规划,成渝地区要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发挥科教人才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创新环境优化,加强创新开放合作,促进创新资源集成,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大力推进科技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本书从理论溯源、发展基础与现实挑战、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与重点任务等方面,对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聚力建设及优化提升的制度体系与路径选择,以期为成渝地区早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简介

胡雯,女,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区域经济教研部副教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发展与政策选择、制度分析与公共选择、城乡一体与统筹城乡。 近5年来,主持或深入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及省、市、校级课题和各类横向课题研究30余项,相关成果荣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等奖,中央党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部分成果获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被相关部门采纳应用。先后在《光明日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改革》《财经科学》等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并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经济研究参考》等刊物全文转载或摘要:出版个人专著及合著7部。

目录

第一章 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创新的内涵
二、创新的主体
三、创新的特征
四、创新的模式
五、创新的意义
第二节 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机制与演进规律
一、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
二、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
三、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
四、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机制
五、科技创新中心的演进规律
第二章 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与挑战
第一节 发展基础
一、创新资源集聚效果明显
二、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三、创新辐射全国效应明显
四、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五、新兴产业增势强劲
第二节 发展挑战
一、创新资源结构有待优化
二、创新产出质量有待提高
三、创新协作能力急需提升
四、创新平台服务能力有待增强
五、新兴产业合作有待深化
第三章 国内外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演进历程
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出现——意大利
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第一次转移——英国
三、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第二次转移——法国
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第三次转移——德国
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第四次转移——美国
第二节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国际经验
一、美国硅谷的主要经验
二、日本东京湾区的主要经验
三、英国伦敦的主要经验
第三节 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国内经验
一、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经验
二、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经验
三、广东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经验
第四节 国内外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经验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启示及借鉴
一、加大科技投入,夯实科技金融服务
二、搭建创新平台
三、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培养机制
四、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五、完善创新要素的合作与共享机制
第四章 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定位、空间布局与战略重点
第一节 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一、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
二、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
三、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
第二节 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布局
一、成渝地区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现状
二、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布局
第三节 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重点
一、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四大核心支撑体系
二、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重点
第五章 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任务
第一节 协同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一、吸引集聚全球高端创新人力资源
二、协同建设高端创新支撑平台
第二节 协同布局创新链产业链,培育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强化赋能兴业,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区域协同
二、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培育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
第三节 协同织密创新网络,加快推进创新共同体建设
一、按照“一城多园”模式协同共建西部科学城
二、合作共建成渝科创走廊
三、协同建设成渝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第四节 协同优化区域软硬环境,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一、着力构建“高效+服务”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二、协同培育“高效+服务”良好创新生态
第五节 推进“一带一路”科创合作,打造内陆创新开放高地
一、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
二、拓展双向互济的国际科技合作网络
第六章 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制度体系
第一节 做好科技创新体系的顶层设计
第二节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一、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二、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
三、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径
第三节 完善科技创新激励制度体系
一、科技创新激励制度的现状
二、科技创新激励制度的不足
三、完善科技创新激励制度的路径
第四节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
一、科技金融服务的现状
二、科技金融服务的不足
三、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的路径
第五节 完善科技体制改革
一、科技体制的现状
二、科技体制的不足
三、完善科技体制的路径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与路径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2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