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金飞
页数:223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218392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新的舆论生态环境下,如何引导好网络舆论,管理好网络舆情,已成为考验当前党和政府治国理政,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科学的理论内涵、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及与时俱进的内在品质决定了它不仅是传统主流媒体新闻舆论活动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当前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管理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价值。本书稿以理论的发展为脉络,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了当前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的管理找准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书稿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础理论,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真实观、党性观、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蕴,详细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网络舆情管理的内在关联性,论述了其作为指导中国网络舆情管理的根本依据、必然逻辑、基本立场和关键力量的具体内容。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论与当前网络舆情管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当前中国网络舆情管理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为新时代开展好网络舆情的引领明确了基本方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为网络舆情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还为具体的网络舆情管理实践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支持。书稿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领网络舆情的原则、策略和方法三个层面,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践展开了探讨,以期为我国网络舆情的有效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作者简介
金飞,男,汉族,1978年生,湖北天门人,法学博士,现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近年来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先后在《党政研究》、《理论月刊》、《思想教育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理论文章近20篇。
目录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相关概念
第四节 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概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蕴
第二章 中国网络舆情管理现状
第一节 中国网络舆情管理及现实条件
第二节 中国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与网络舆情管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的内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是网络舆情管理的根本依据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观与网络舆情管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观的内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真实观是网络舆情管理的必然逻辑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党性观与网络舆情管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党性观的内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党性观是网络舆情管理的基本立场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观与网络舆情管理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观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工作者是网络舆情管理的关键力量
第七章 中国网络舆情管理
第一节 网络舆情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网络舆情管理的基本策略
第三节 网络舆情管理的基本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节选
(二)发挥积极把关作用 就过程而言,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是社会舆情演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者能根据现实政治活动的需要主动设置议题,通过新闻评论、解释等功能,发挥意见领袖作用,从而把新闻舆情信息框定在既定的范围之内,以实现对受众的引导。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广大民众能直接通过网络的强大功能获取第一手信息,触及信息的源头,由被动接受议题发展到可以自主设置议题。网民自主设置议题与议程使得信息传播热点不断变换,从而也导致了舆情主题与舆情热点的不断变化,网络舆情呈现出多样化与频繁化的特点,传统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议程设置功能弱化。 尽管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直接冲击了传统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社会功用,撼动了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传统社会地位,但就其议程设置功能和意见领袖作用的消减而言,当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一部分人认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量的草根精英涌现出来,其身份代表性、利益倾向性以及主体价值观念与社会民众有更高的重合度,因此,当前草根精英已成为重要的意见领袖群体。另一部分人认为,传统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依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在真假掺杂、鱼目混珠的新媒体信息环境和社会价值断裂、信仰迷失的转型期中国社会,传统新闻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存在代表着新闻舆论信息的真实性,并且其职责使命也使得其在社会公众的观念中依然具有较强的可信度,是重塑社会价值观念、保持社会信心的“定星盘”和主心骨,其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然而,从网络舆论的现实环境看,作为新的意见领袖的草根精英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尚无法完全承担起证明、澄清、引导网络舆情的作用,加之社会转型、信仰迷失、价值断裂,各种非理性言论与情绪在网络肆意蔓延,亟须具有官方背景和可信资源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机构和新闻舆论工作者通过议程设置和意见领袖的作用来进行引导,以破解各种谣言、澄清各种谎言,回击各种非理性表达。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在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主动谋求新发展、主动适应新变化,主动运用新技术,这也为其合理设置议程,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创设了基本的条件,必然有助于其功用与使命的实现。 (三)引领主体价值取向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由于长期实行党政社一体化的集权式管理,社会结构与人们的思想相对固化,社会主体在思想价值、社会地位、利益需求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同质性,一旦有超出人们既定的思想和价值框架范围,超出人们传统固定化的言行模式即被视为异类,并被社会所排斥。在同质化较强的环境下,传统新闻舆论工作者具有天然的传播优势和信息权威性,是影响社会舆情主体情绪和态度最主要的因素,也是引导社会舆情舆论最主要的力量,因此,这一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对舆情主体的价值建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新时代的开启,网络传播技术的革新,舆情涉及的主体也更加多样,更加宽泛,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情形下,当前舆论场域已成为多方力量角逐的领域,社会公众、网络民众、各类媒体等都参与到舆情活动之中,搅动了传统传播格局。众多舆情主体在身份地位、利益诉求和态度情绪上的差异性体现在对同一舆情中介事项上反映出的不同意见和态度,呈现出的不同言论和行为。 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实际功用出发,尽管当前舆情乱象丛生、众声喧哗,但如果缺少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主流声音的引导,缺少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正向信息与信心的输出,网络舆情势必会肆意扩散,最终导致社会罅隙持续扩大。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不断强化新闻舆论工作者塑造、宣传、解释、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引领社会风尚,引导社会舆情的能力与水平。具体就舆情主体价值取向的引导而言,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影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环境营造,即通过营造整体的舆论氛围来实现对舆情主体的影响。舆情主体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之中总是会受社会舆论的整体氛围影响。如情绪感染理论就认为,社会群体成员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当情绪感染表现为正面情绪时,就会对群体内成员起到吸引和激励作用,群体内成员间通常展现出更好的合作精神和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少出现冲突和摩擦,相反,对于经常感受负面情绪的群体成员,群体成员间的和睦与团结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