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季本平 著
页数:137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068895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体育全球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文化被赋予了全新的历史意义。如何完善我国体育文化建设,推动体育文化振兴,促进体育文化全面发展与繁荣,是本书研究的出发点。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体育文化传播研究,新时期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化发展研究,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创新,体育强国背景下竞技体育文化的改革与发展,以及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的科学建设研究等。本书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值得广大读者学习和阅读。
作者简介
纪本平,男,汉族,硕士研究生,1975年6月出生,武英级运动员,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03年7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现任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文化学院教师,武术教研室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曾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武术散打比赛、全国体育院校武术散打比赛,获金牌10余枚、银牌10余枚。
目录
第一节 体育文化概述
第二节 体育文化传播的基础理论
第三节 体育文化传播的内容与载体
第四节 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的传播策略
第二章 新时期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第一节 奥林匹克运动文化概述
第二节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的发展情况分析
第三节 奥林匹克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第四节 文化认同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
第三章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现代化发展研究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困境
第三节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四节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
第五节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互动发展
第六节 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背景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
第四章 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与创新
第一节 休闲体育文化概论
第二节 我国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三节 城乡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
第四节 冬奥会视域下冰雪休闲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第五章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竞技体育文化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竞技体育文化基本理论阐述
第二节 我国竞技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第三节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
第四节 竞技体育文化与大众体育文化的协同发展
第六章 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的科学建设研究
第一节 校园体育文化基础知识
第二节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概况
第三节 校园体育文化传播路径
第四节 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节选
国家政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持,有效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宏观调控职能,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政府发挥公共职能尤其是文化职能,有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又是推动我国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我国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关键渠道。传承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政府应从政策上引导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塑过程,采取有效的政策手段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中保持自身特色,并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和传承需求而对科学可行的传承方案予以制订,同时也要对国外先进文化的传承经验予以借鉴。为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将“记忆工程”和“活态保护”结合起来进行传承,在传承过程中既要进行纵向挖掘,也要把握好横向的“尺度”,因地制宜地传承与保护不同地域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文化。政府还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资源来宣传关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从法律层面对传承者予以保护,并利用法律的权威性来激励大众积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工作。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还应做好生态环境建设,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空间。科研部门也要做好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理论研究,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二)坚持区域统筹与多元化发展相结合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区域统筹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要求和选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都市化水平的提升,城乡二元结构正在逐步消解,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强调尊重历史和客观事实,将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准确把握好,适当吸取和借鉴外来体育文化的发展经验,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项非常庞杂的系统工程,传承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他相关人员等多方共同努力和协同配合,各类传承主体应基于共同的理性认识而携手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将民族特色、民族自信充分彰显出来,并在传承中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与核心要素予以挖掘,从根本出发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三)注重弘扬传统,加强环境建设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要时刻谨记弘扬传统、保存本真这一本质要求,从中华传统文化肥沃土壤中发端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大浪淘沙、去伪求真的漫长过程,最终在世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以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而大放异彩。可见,弘扬传统和保存本真是文化传承中必须遵守的要求。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有良好的传承环境,这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加强传承环境建设至关重要,具体要完善相关组织机构,优化传承空间,营造传承氛围,提升传承者的综合素养,并坚持活态传承和动态传承的基本原则。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但现阶段因为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衰落势头,甚至有消亡的痕迹。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在保护的同时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前发展。保护是第一任务,如果没有保护,民族传统体育就会不断减少直至完全消亡,这将对中华民族的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失。下面结合新时期背景来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策略展开研究。(一)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要保护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就要对文化行政部门这一专门的保护部门加以建设,在专门部门的带领下,结合社会力量来大力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中,一般涉及的领域比较多,牵涉的部门也不少,而且要开展很多具体的工作内容,因此建立专门保护机构,发挥专门机构的引导与协调作用非常重要。当前,在商品化经济背景下,我国要发展文化产业存在较大的难度,对此必须由专门的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建立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机构具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第一,可以更好地将国家相关政策在现实中落实,有组织地执行上级计划,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效率和质量。第二,可以较为系统地调查和研究地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问题,从而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提供现实参考。国家成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专门机构后,应配备专业人员来开展工作,以提升机构的运作效率和质量。一般来说,配备的专业人员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积累许多成功的实践经验,这样的专业人员更有利于开展保护工作,提升保护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