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农业保险的理论与实践

封面

作者:刘布春,梅旭荣主编

页数:262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0302961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农业风险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简述农业保险的特点、分类、作用及其属性,探讨商业性农业保障市场失灵的原因,总结国内外农业保险的历史变迁和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农业风险及其管理 1

第一节 农业风险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1

第二节 农业风险的分析 6

第三节 农业风险的管理 13

参考文献 16

第二章 农业生产风险管理 17

第一节 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理论 17

第二节 农业生产风险管理原则 19

第三节 农业生产风险管理方法 20

第四节 农业生产风险的管理对策 27

参考文献 31

第三章 农业保险概述 32

第一节 农业风险的可保性 32

第二节 农业保险的概念与特点 34

第三节 农业保险的分类 38

第四节 农业保险的职能与作用 41

参考文献 44

第四章 农业保险的市场失灵与福利分析 45

第一节 商业性农业保险的市场失灵 45

第二节 农业保险的福利分析 50

参考文献 52

第五章 国际农业保险实践和启示 55

第一节 国际农业保险概述 55

第二节 发达国家农业保险典型案例 59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农业保险的实践 73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业保险遇到的困难 82

第五节 国际农业保险的制度模式对中国的借鉴与启示 86

参考文献 91

第六章 中国农业保险的历史变迁 92

第一节 中国农业保险的历史与现状 92

第二节 不同类型农业保险服务利弊分析 100

第三节 加快农业保险制度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01

参考文献 105

第七章 当前中国农业保险试验经营模式 106

第一节 政府主导下的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 106

第二节 政府主导下的商业保险公司分散经营模式 111

第三节 相互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 114

第四节 政府推动+商业保险共保经营模式 118

第五节 政府主办+保险公司委托代办经营模式 121

第六节 依托行业协会开办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 125

第七节 中国农业保险试验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128

参考文献 134

第八章 中国农业保险实践的经验和问题 136

第一节 农业保险政策演变 136

第二节 农业保险实践的成就和经验 141

第三节 农业保险实践中的问题 150

第四节 农业保险的前景展望 158

参考文献 162

第九章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构架 163

第一节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立法保障 163

第二节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法律构架讨论 170

参考文献 185

第十章 农业保险的风险区划与费率厘定 186

第一节 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的理论基础 186

第二节 农业保险风险区划的指标与方法 193

第三节 危险单位、风险区域与费率分区的关系 199

第四节 农业保险费率厘定的方法 201

参考文献 209

第十一章 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管理 210

第一节 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概述 210

第二节 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的分析与测度 215

第三节 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的分散机制及其选择 221

参考文献 229

第十二章 基于天气指数的农业保险 230

第一节 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的概念 230

第二节 天气指数农业保险与传统农业保险的比较 235

第三节 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现状与前景 239

参考文献 261

节选

第一章农业风险及其管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同时也是一个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因素双重制约的弱势产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复杂性。由这种复杂性决定的不确定性是其他经济活动所无法比拟的,从而使农业成为一个风险最为集中和最需要进行风险管理的产业。对农业风险的清晰认识和透彻分析是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本章作为全书第一章,旨在对农业风险的概念、特征、类型、计量方法及管理策略等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以使读者对农业风险有一个清晰的整体认识,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第一节农业风险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风险及农业风险的概念界定 自人类诞生的那天起,风险就时刻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尤其是进人21世纪的今天,风险巳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常态。然而什么是风险?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和概念。国内外学者大都从各自的角度和领域以及自己的认识对风险概念进行了各种界定,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①损害可能说。该学说以美国学者海恩斯(Haynes)为代表,将风险定义为损失的可能性。②意外事故说。该学说以莱特纳(leitner)为代表,认为风险是意外事故,是由企业不能预见的或难以避免的意外事故造成的财产上的直接或间接损失。③损害不确定说。该学说以美国学者威利特(Wil-let)为代表,认为风险是客观不确定性。④风险因素结合说。该学说以美国学者佩费尔(Pffer)为代表,认为风险是每个人和风险因素结合体。⑤预期和实际结果变动说。该学说认为风险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可能产生结果的变动。⑥风险主观说和风险客观说。前者的代表人物有麦尔(Mehr)和柯梅克(Cammack),认为风险是与损失相关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一个心理上的概念,因而称该学说为主观说。后者的代表人物有威廉斯、海恩斯和佩费尔,认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可以用客观尺度予以衡量,用数学的、团体的观点加以规范。 尽管众多学者在风险的定义上还没有达成一致,但所有的定义中均包含了两个共同的要素:不确定性和损失(顾孟迪和雷鹏,2005)。所谓不确定性是指,当风险存在时至少存在两种可能的结果,而我们在面对风险时无法知道哪种结果将会出现;所谓损失是指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这种后果应该是不利的,而实际上,在风险的一般定义中,只要“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离就是损失,包括“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不利后果)和“实际收益”高于“预期收益”(有利后果)两种情况。华南农业大学孙良媛教授对风险的定义进行了评述,认为风险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①风险具有客观性,不随人的主观意愿而转移;②风险是人类活动的结果,没有人类活动和对活动结果的预期,也就无所谓风险;③风险与特定的环境、时空条件相联系,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风险也随之改变;④风险是潜在的损失或收益,而不是实际发生的损失或收益;⑤风险是可度量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概率分布的期望值或标准差,也包括不可度量的因素对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影响(孙良媛,2004)。综上所述,本书将风险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客观环境下,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和人的有限理性,致使经济行为主体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可能发生偏离的程度,包括偏离发生的概率和偏离大小两个方面。相应地,本书认为农业风险是指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是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人的有限理性使农业生产者(农民)的预期农业收益与实际农业收益发生偏离的程度。 二、农业风险的特征 一般而言,风险具有存在的普遍性、客观性和某一具体风险(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和风险的可变性等特点。而农业风险的作用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体,其价值形成有其特殊性。故与一般风险不同,农业风险除具备风险所共有的特点外,还具有一些独最的性质。 (一)农业风险的系统性很强,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洪涝、干旱等不利气候条件的发生往往会导致农业产量的降低,而自然灾害的发生通常都具有地域性的特征,灾害波及的范围很广,风险单位(一次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范围)在灾害事故及灾害损失中常常表现为高度的时间与空间相关性。例如,一场飓风,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使跨越几个省市的风险单位同时遭受飓风损失;一次涝灾,同样可以造成相当大的面积和范围内的风险单位遭受损失,这种农业灾害损失的同因性、风险灾损的高度相关性和连片性表明农业生产风险具有系统性风险的特征。此外,农业生产面临的市场或价格风险也是一种系统性风险,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到该产品所有生产者的收益。因此,正是农业风险(农业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系统性和高度相关性,导致即使是较小农业风险也难以通过传统的商业保险来分摊损失。 (二)农业风险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 农业灾害特别是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尤其是在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主要灾害不同,风险类型、风险发生频率和风险强度差异也很大。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作物易受冻害;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作物易受洪涝灾害;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稀少,经常遭受旱灾;沿海地区易受台风、赤潮的侵袭,这些都是由地理和气候规律决定的。与此同时,气象灾害的季节性也较为突出。例如,中国的霜冻灾害,春季主要发生在北方冬麦区,秋季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冬季则主要发生在江南、华南及西南部分地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赋予农业风险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三)农业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广泛的伴生性 农业生产有其特殊性,农作物的价值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动植物生长周期的变化以及人类劳动和耗费投人的积累而产生变化。因此,对于农作物来说,在不同生长期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即使灾害大小一致)和风险损失程度是不同的,由此农作物的风险程度具有不确定性。此外,在农业生产中,单一风险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引起另一种或多种风险事故的发生,导致农业损失扩散化,而且由于这种损失是多种灾害事故的综合结果,很难区分各种风险事故各自的损失后果。例如,在雨涝灾害季节,高温高湿很容易诱发动植物疫情,台风灾害往往伴有暴雨灾害。在该情形之下,单一风险理赔很难区分不同风险事故各自的损失后果,直接导致农业生产风险管理经营成本上升,这也是许多国家农业保险开展多重灾害险或一切险(multiple peril crop insurance,MPCI)的理由之一(聂荣,2006)。 (四)农业风险具有风险事故与风险损失的非一致性 因为农业生产的对象——动植物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其自身对灾害有一定的适应和抗灾等调节能力,并且能够通过后期的生长弥补前期灾害带来的影响,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农业风险事故甚至重大的农业风险事故,最终不一定导致损失,反而可能导致丰收,或者一个地区的风险事故会使相邻地区受益。例如,玉米生长期的一场冰雹可能在当时折断了很多玉米秆,但并不一定导致玉米减产,玉米完全可以通过后期的生长弥补前期的损失,且由于冰雹中含有大量的氮,等于为玉米施加了氮肥,反而可能使当年的玉米增收。又如,一场台风可能使台风中心地区的农作物受损,但台风带来的雨水,可能会为附近地区的作物解除旱情,创造丰收的条件。但对于其他财产的风险来说,就不具有这种特点。例如,一场大火烧毁了房屋或船舶触礁沉没都是绝对的损失,保险标的不可能不受损失或增加价值,与受灾标的相邻的标的也不会因此而受益,因此,风险事故与风险损失的非一致性是农业风险有别于其他风险的重要特征之一。 (五)农业风险具有风险估计的复杂性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生产过程,农产品价值的形成既有动植物吸收自然能量和营养进行生长发育而形成价值的过程,同时又离不开人类活动,是人类生产劳动的结晶,是动植物自然生产与人类社会生产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说明农产品价值的形成不仅受自然因素制约,而且受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使用的生产技术、投人水平、管理行为和抗灾救灾措施等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果的大小。因此遭受相同自然灾害的农业生产单位可能具有不同灾损结果,而这往往又被生产者行为所放大和缩小,从而造成估计农业生产风险的复杂性。 (六)农业风险具有发生频率高、损失大和易导致巨灾风险的性质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轻、中度的自然灾害较为频繁,从1970~2006年,我国农业受灾面积平均达29.1%,成灾面积平均为13.8%,农作物产量低于平均产量的年份在部分地区超过20%,远高于一般风险的发生概率(如火灾发生的概率在一般情况下为万分之五左右,飞机失事的概率是二百万分之一)虽然轻、中度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性不是很大,但是自然灾害发生地域的辽阔性、时间的同步性,加之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系统性,都使得农业生产风险导致的损失较为严重,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也增加了农业巨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农业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的产业,因此特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必然会导致农业巨灾风险的出现,特大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又进一步增加了农业巨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农业风险的分类 为了增加风险管理的针对性,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农业风险及其诱导性因素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和细分。归纳起来,国内外学者对农业风险的分类主要是从风险来源和风险关联性两个角度进行的。 (一)按照风险的来源对农业风险进行分类 国内外学者对农业风险的分类主要是从这个视角出发的,但由于对农业风险的来源认识不同,对农业风险的分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大体可分为两分类法和多分类法两派(徐雪高等,2008)。前者认为农业风险主要分为生产风险(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后者则认为除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外,农业风险还包括制度风险、技术风险、信贷风险和生态风险等。尽管如此,大多数学者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业风险面临着各种类型的风险,也大都支持农业风险包含多种类别的观点(Hardakeret al.,1997;孙良媛和张岳恒,2001;魏文迪,2007),综合巳有研究成果,本书认为现阶段我国农业风险可分为生产风险、市场风险、制度风险、技术风险和生态风险五种。 (1)生产风险。农业生产风险是指农作物或畜产品在生长过程中的风险,是农产品实际产量与预期产量可能发生偏离的程度(张峭和王克,2007)。这种风险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农业活动受天气、病虫害等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影响很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生产风险不等同于自然灾害风险,农业生产的产出水平不仅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同时还与农民选用的作物品种优劣、生产投人多少及田间管理精细程度等活动密切相关。由于自然灾害、生产投人和生产管理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终都反映在农产品产量(或单产)的波动上,因此,生产风险又可以称为产量风险或单产风险。 (2)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一个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在实际运转过程中,由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变化或偶然性因素的出现,致使农产品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程度。市场风险来源于市场经济,是市场价格波动的产物,一般体现在农业投人品和产出品的价格波动上,因此又叫价格风险。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很长,生产决策和市场销售存在一个时间差,这就使农产品的供给调节存在滞后性,这种生产供给不能随市场需求变动而变动的滞后性致使农产品的供求在短期内存在不平衡,导致价格的剧烈波动,产生市场风险。 (3)制度风险。制度风险是指政府政策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致使农业生产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的程度。制度风险是由影响农业生产的政策和法规的变化而引起的,可看做不能预期的生产约束或投人成本和最终产品价格的变化。例如,农业支持政策、政府关于杀虫剂或兽药使用规定的变动可能导致农业生产成本的变化,增加或降低农产品的供给量,影响市场价格,最终使得农产品收益发生波动。 (4)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指农业技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农业保险的理论与实践》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18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