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一步一步上北大

封面

作者:黄春华著

页数:232页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582521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孩子考上被誉为中国第一学府的北大,一直是无数家庭的梦想,本书就为所有的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参考。儿童文学作家黄春华以轻松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他的儿子——一个普通男孩如何一步步健康成长,并顺利考进北大的快乐历程。其中,早期教育、品格习惯教育的重要性,是否要培优,怎样选择专业方向,参加竞赛的风险,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分工与合作等,这些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书里均能找到可以借鉴的答案。

作者简介

黄春华,中国作协会员,湖北作家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作协副主席,武汉科技大学文学所驻会作家,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研班学员。 作品曾获得陈伯吹奖、冰心奖等,医护题材小说《我和小素》荣获2020“五个一”工程优秀现实题材文学作品、2020“中国好书”。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成长、校园生活和家庭环境等母题,创作“少年派”作品,风格独树一帜,立足现实,擅长用细腻的笔法演绎青少年成长中特有的迷茫与希望,打动了无数读者,多部作品豆瓣评分超9分。 代表作有聚焦高考和家庭命运的《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原名《她从前是我深爱的人》),以百变动物隐喻少年成长困境与希望的《怪物学校》,串起两家两代人感情和成长的《命运的魔术师》,以及《杨梅》《一滴泪珠掰两瓣》《从前有个鹿回头》《天堂里的尖叫》《守墓人的女儿》等。

本书特色

考上北大这所中国最高学府一直是无数家长和孩子的梦想。本书就为所有的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个其实并不难实现的参考。学习做家长,学会做孩子。学习示弱,征询孩子的意见。找到孩子的爱好,鼓励他坚持下去。……时间会告诉你父子之情有多深!父亲的爱与陪伴成就真正的男子汉!中国版《父与子》。

目录

儿子长大了,我却留在了童年
送儿子上北大
初为人父,我有些措手不及
虎要见山
学习做父母
妈妈的絮叨
最初的性格
儿子的拍门声
楼上的邻居
最热的夏天
外婆家
丢丢
上幼儿园,一点也不轻松
憋尿
不接电话
糖果当作玩具
画字
学围棋
学英语
手心算
吹笛子
垃圾收拾员
邻里关系
读书和运动,一十都不佻少
入学
抄作业
接送
卖破烂
作业签字
旱冰鞋
第一次读长篇
奥数
培优
习惯养好,是无价之宝
身高
拒交学费
挽留
破头事件
第一次发表作品
回老家
画柯南
择校
“文青”班主任
有温度的老师
写信
学素描
青春期,找到一扇望远的窗口
青春期
选择高中
竞赛班
送餐员
解压员
陪练员
马拉松
写小说
签约北大
当个好助手
高考一战
录取

节选

虎要见山 1998年4月19日下午2点45分,这是儿子来到这个世界的准确时间。儿子的降临对我来说,除了惊喜,更多的是慌乱。 上天给予我这样贵重的礼物,我一时不知道如何伸手接住。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告诉我,第一要紧的是去给儿子办医疗证。 医疗证,呵呵,真的算个人了!我一路傻笑着跑到我们单位,说要给儿子办证,语气中饱含着骄傲,但心底里还是有些怪怪的,有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同事很热心,拿出表格,打头就问:“叫什么名字?” 我一下就呆住了,因为名字还没起呢。 关于儿子的名字,我很早就跟老婆开始讨论了。有一阵子,我正儿八经地拿起字典,窸窸窣窣地翻了好几遍,作为一个识字的文化人,硬是没有看到一个顺眼的。后来,我心一横,干脆来个简单的。我姓黄,老婆姓贺,贺字拆开,就叫黄加贝,这名字也不错嘛。于是,达成共识。 在临产前夕,我妈从老家赶过来照顾老婆起居,闲聊中我们提到给儿子起的名字。妈一听就不依了,因为我外公是“家”字辈,和“加”同音,不行。不行就不行吧,可是,什么行?我们就没继续往下讨论。 现在,我拿着表格必须要填写儿子的名字,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不得不启用每一个脑细胞飞快地演算起来:1998年,属虎。常言道,龙人深潭,虎归深山。嗯,虎必须要见山。有了,用“山”替换“加”,简单明了。可是,黄山贝,怎么听都别扭。我在东北上大学,那里有句骂人的土话就叫山炮。不成,山还是得要,不如换一个字,山就是岭嘛,黄岭贝。就这么定了。 我呆了大概有那么几秒钟,然后,不动声色地填下了儿子的名字。从此,黄岭贝这个名字就注定要跟着儿子闯荡江湖了。学习做父母 相比我的慌乱,老婆倒更有章法一些。还在怀孕期间,她就像一个勤奋的学生,买回了一大堆早教书籍,书名五花八门,我还记得其中有一套叫《零岁方案》。 书搬回家不是摆设,她有模有样地学习起来。学有所得之后,她就用录音机放音乐给自己的大肚子听,说这就是胎教。 同想起当初她那么专注,那么投入,我至今还心存感动。她是在朋心学习,因为她知道,要接受一个新生命,是多么不容易。 老婆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随着儿子的成长,她又购买相应年龄段的书籍回来了。我曾和她一起读过《卡尔·威特的教育》,很受启发。 我们都不是天生当父母的料,要想当好父母,有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而学习的前提,是我们得虚心,虚心,再虚心。 很惭愧,我没有做到。我只是被动地等待着一切一步步到来,然后,再出手应付,所以,常常显得手忙脚乱。妈妈的絮叨 有了儿子之后,老婆完全变了一个人。她除了常常给儿子唱歌、讲故事,还喜欢絮叨,反正只要跟儿子在一起,嘴巴就不闲着。 她看到一只小麻雀,就会说:“鸟,小鸟,小鸟鸟……” 她看到一朵月季,就会说:“花,红的花,紫的花,粉的花……” 就算在家里,她也不会停止,一会儿指着桌子说:“桌子。”一会儿指着冰箱说:“冰箱。”…… 儿子只管竖直耳朵,睁大眼睛,一会儿发愣,一会儿发笑,谁也不知道他到底听懂了没有。 多年以后,我开始揣摩儿子当时的神情。也许一开始,妈妈的絮叨涌进他的小脑袋,就是一堆乱码。他竖起耳朵,只是对声音感兴趣,要一滴不漏地收集。但是,随着声音收集得越来越多,多得堆起来的时候,就会自然分类了。就像秋风把树林里满地的落叶吹动,不要以为全乱了。等风止林静了再看,大的叶子都被吹到了远的地方,残缺的叶子留在了原地。 我们面对这个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个世界最初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团乱麻,但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慢慢梳理,就会发现,每一根乱麻其实都是通往这个世界的一条小路。 面对新奇的世界,儿子一定是看到了一条又一条交叉缠绕的小路,才把眼睛睁得那么大。这一条条小路正是日后引领他去探寻未知世界的人口。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小路会慢慢失去吸引力,但要保持对这个世界一如既往的好奇,还必须架设一座又一座有足够想象力的桥梁。是呀,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最初的意义和最终的意义是一样的,就是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新奇感。 在儿子长大之后的某一个阶段,妈妈的絮叨对他也许义成了乱码。从他的眼神巾,我能看出来,但我没有说什么,只是在心里念叨:儿子,你要小心对待这些乱码,足够小心的时候,你就不难发现,这里面其实蕴含着一串串密码,这些密码你是能够破译的。密码并不难,但必须你自己破译,别人说出答案就没有意思了。P10-15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一步一步上北大》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1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