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伊利亚随笔选(译文名著精选)

封面

作者:[英]查尔斯·兰姆

页数:342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3275702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伊利亚随笔》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Carles Lamb,1775~1834)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人,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文风含蓄迂回之余,亦不失情真意切,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正如三十年代我国作家梁遇春所言:对丁心灵的创伤,兰姆是一剂“止血的良药”。这部十九世纪初期的英国文学经典里的某些篇章,竟同布迪厄的看法不谋而合,这为我们在不同的时代和民族背景下验证布氏理论的“普适性”提供了有趣的案例。本书选录了《伊利亚随笔》中的主要作品,包括《南海公司回忆》、《除夕随想》等诸多名篇。有名翻译家刘炳善先生的译文精到而隽永,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兰姆独树一帜的文字魅力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查尔斯·兰姆(1775-1834),英国散文家,享有世界声誉。他写过诗歌、传奇、剧本、莎剧论文,与人合写过《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他的作品是《伊利亚随笔》。兰姆在随笔里以伦敦的城市生活为描写对象,从城市的芸芸众生中寻找出诗意,赋予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一种浪漫的异彩。他幽默的风格更是令人忍俊不禁。

本书特色

《在麦柯利村头访旧》、《关于尊重妇女》、《记往年内殿法学院的主管律师们》、《饭前的祷告》、《梦幻中的孩子们(一段奇想)》、《海外寄语》、《扫烟囱的小孩礼赞》……《伊利亚随笔选》(作者查尔斯·兰姆、译者刘炳善)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出色的随笔作品,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

目录

【目录】:

兰姆及其《伊利亚随笔》(译序)
南海公司回忆
牛津度假记
三十五年前的基督慈幼学校
两种人
除夕随想
拜特尔太太谈打牌
愚人节
往年的和如今的教书先生
在麦柯利村头访旧
关于尊重妇女
记往年内殿法学院的主管律师们
饭前的祷告
第一次看戏
梦幻中的孩子们(一段奇想)
海外寄语
扫烟囱的小孩礼赞
关于京城内乞丐减少一事之我见
论烤猪
一个单身汉对于已婚男女言行无状之哀诉
(以上选自《伊利亚随笔》)
故伊利亚君行述
穷亲戚
读书漫谈
马尔盖特海上泛舟记
病体复元
天才并非狂气论
退休者
巴巴拉·斯
友人落水遇救记
三十五年前的报界生涯
古瓷器
酒鬼自白
“家虽不佳仍是家”辩
(以上选自《伊利亚随笔续集》)
附论:查尔斯·兰姆(沃尔特·佩特)

节选

我是一个患忧郁症的小孩子,刚进校门心里本来就七上八下的,穿上蓝色校服的头一天偏偏就看见一个戴脚镣的小男孩!那时,我年龄尚幼,刚刚过了七岁,像这样的事仅仅在书里念过,在梦里见过。人家说:这孩子犯了逃跑之罪,对初犯就是这样惩罚。不久,别人又带我这个新生去参观地牢。那是像疯人院似的一间一问小小的、方方的单人号房,里边铺着草,有一条毯子(后来,大概换成垫子),仅能让一个小男孩平着身子躺下;一线微光从牢房顶的一个小洞口斜射下来,勉强可供看书之用。可怜的小孩子就被整天单独锁在这里边,不准见人,只有门房每天给他送面包和水——但不得跟他讲话一,工役一个礼拜来两回,叫他出去接受定期的责打;即使挨打,小孩子也是高兴的,因为那总可以让他暂时脱离那不得见人的所在——一旦一到晚上,就又把他关进这听不见任何声音的地方,让他那脆弱的神经去经受他那小小年纪还难免的迷信所带给他的种种恐际。——这就是对于第二次犯罪的刑罚。那么,看官,你想不想知道:如果再进一步,会对他如何处置吗? 对于第三次犯罪的学生,如果开除已无可挽回,就要给他换上一套古陉可怕的装束,再把他带到一个好像宗教判决仪式那样森严的大会E——这时,不久以前他还穿在身上的“浅蓝色的衣装”连一点影子也看不见了,只见他穿着一件仿佛往昔伦敦的点灯夫爱穿的那种短袄,戴的小帽也相仿。这样褫夺常服的效果正符合它那精心设计者的预期。这个小孩面孔苍白,露出惊恐的神色,好像落入但丁写过的恶鬼的手中。这样化了妆,他被带进大厅(亦即老兰最欣赏的那座华贵的礼堂),在那里等待着他的,有他的全体同学,以后他再也不能跟他们一同上课、一耐游戏;还有总管一他再最后看一眼他那威风凛凛的样子;行刑的差役也在,为此事他特意穿上了官服;此外,还有两位,可说是灾难的化身,因为不到采取这种最后手段的场合,他们是不露面的。这就是校董,不知是专门挑选出来或是根据什么特殊规定,凡是这种“最高惩罚”,都由他们主持一他们之所以出面,并非意在从轻发落(至少我们是这样理解的),而是要监督着把鞭刑执行到最大极限。我还记得,有一回,班贝尔·加斯孔老头和彼得·奥伯特主持这种仪式,那个准备动手的差役脸色煞白,他们命令给他端来一杯白兰地,让他喝了壮壮胆子。那鞭刑是古罗马式的:时间既久,派头又大。一个执法小吏还陪同罪犯绕大厅整整走完一圈儿。经历了上述这可憎的一切,我们全都吓晕了,哪里还敢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一下被打的人在肉体上究竟遭受多大的痛苦。自然,公布的报告说:该生背部肿起多处,呈青黑色,云云。鞭刑之后,他穿着这身“悔罪服”,被亲友接走一如果他还有亲友的话(不过,像他这样的小瘪三照例是无亲无友的),否则,就交给他那个教区的官员——为了加强现场效果,这官员就站在大厅门外指定的位置上。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伊利亚随笔选(译文名著精选)》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17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