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谌亭颖著
页数:166页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096869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基于跨学科理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提出衡量西部地区在中国乃至世界价值链分工中四个方面的“专业多样化、劳动专业化、生产迂回化和经济组织化”的理论与方法;其次,基于分工经济学和超边际经济学,构建中国西部地区分工视阈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模型和方法论体系;最后,基于分工理论和超边际经济学理论,引入分工潜力来对中国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探讨。
作者简介
谌亭颖,
1986年1月出生,湖南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贵州财经大学教师,校聘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同富裕、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机制等相关研究。近五年来,先后在《世界经济文汇》、《管理世界》、《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当代经济科学》、Sustainability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完成了多项国jia级项目、省部级项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节 文献回顾及述评
一、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
二、关于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研究
三、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
五、文献述评
第二节 分工潜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斯密—杨格定理与理论基准
二、分工潜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关系
三、基于分工潜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框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工潜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模型与超边际均衡分析
节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比较
一、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身份
二、市场交易成本
三、规模报酬
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超边际一般均衡分析
一、直观描述
二、理论模型
三、角点均衡信息与一般均衡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部地区劳动专业化与经济增长
节 劳动专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西部地区劳动专业化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劳动专业化指标的测度
二、西部地区专业化水平特征分析
第三节 劳动专业化对西部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构建
二、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三、总体回归结果分析
四、分区域检验劳动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五、分城市规模检验劳动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部地区专业多样化与经济增长
节 专业多样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西部地区专业多样化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专业多样化指标的测量
二、西部地区专业多样化水平特征分析
第三节 多样化对西部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三、总体回归结果分析
四、分区域检验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五、分城市规模检验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部地区生产迂回化与经济增长
节 生产迂回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生产迂回化和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一、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演变历程
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分布现状
第三节 实证检验
一、变量选取
二、模型构建
三、总体回归结果分析
四、生产迂回化对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
五、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西部地区经济组织化与经济增长
节 经济组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西部地区经济组织化的现状分析
一、西部地区经济组织化的时间演变分析
二、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的空间格局分析
第三节 西部地区经济组织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一、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构建
三、实证分析
四、西部地区经济组织化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
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演变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节 文献回顾及述评
一、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
二、关于产业结构优化方面的研究
三、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研究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
五、文献述评
第二节 分工潜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
一、斯密—杨格定理与理论基准
二、分工潜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关系
三、基于分工潜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框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工潜力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模型与超边际均衡分析
节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比较
一、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身份
二、市场交易成本
三、规模报酬
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超边际一般均衡分析
一、直观描述
二、理论模型
三、角点均衡信息与一般均衡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部地区劳动专业化与经济增长
节 劳动专业化与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西部地区劳动专业化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劳动专业化指标的测度
二、西部地区专业化水平特征分析
第三节 劳动专业化对西部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构建
二、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三、总体回归结果分析
四、分区域检验劳动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五、分城市规模检验劳动专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部地区专业多样化与经济增长
节 专业多样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西部地区专业多样化水平的现状分析
一、专业多样化指标的测量
二、西部地区专业多样化水平特征分析
第三节 多样化对西部城市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
二、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三、总体回归结果分析
四、分区域检验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五、分城市规模检验多样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部地区生产迂回化与经济增长
节 生产迂回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生产迂回化和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一、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经济增长演变历程
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分布现状
第三节 实证检验
一、变量选取
二、模型构建
三、总体回归结果分析
四、生产迂回化对经济增长的异质性影响
五、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西部地区经济组织化与经济增长
节 经济组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第二节 西部地区经济组织化的现状分析
一、西部地区经济组织化的时间演变分析
二、西部地区市场化程度的空间格局分析
第三节 西部地区经济组织化对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一、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构建
三、实证分析
四、西部地区经济组织化对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