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华创伤重症医学·上卷·创伤重症医学概论

封面

作者:王正国,张连阳,蒋建新总主编

页数:43,969页

出版社:郑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645739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2篇21章。第一篇创伤重症医学基础,详细介绍了创伤重症医学发展简史与展望、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营养支持、修复与再生。第二篇创伤重症临床诊疗技术,系统介绍了灾难创伤重症及救援、院前救治与转运、院内紧急救治、严重度评估、影像学诊断、内镜、微创介入、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脏器功能监测与支持、重症输血、麻醉与监护、损害控制性手术等技术。

作者简介

王正国,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首批院士,我国冲击伤、创伤弹道学、交通医学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35年12月出生于福建漳州。1950年考入中国医科大学军医系,1956年毕业分配至野战外科研究所工作,现为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一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交通医学研究所/重庆市交通研究所名誉所长。

现任 交通医学会 ,《中华创伤杂志》主编,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华医学基金会常务理事,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理事。 重点学科——野战外科学学术带头人,为该学科 位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导师,现已培养博士后17名,博士研究生51名。以 作者发表论文260余篇,先后主编专著39部,参编10余部。致力于战创伤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五十余年,取得了一批 以至 的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战创伤医学的发展做出了 贡献。先后获 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发明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990年被 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首批军内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7年获香港何梁何利基金医学科学技术奖;1998年获美国联合保健勤务大学Michael DeBakey(迪贝克) 军医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至今获此殊荣的 亚洲人;2000年获陈嘉庚医学科学奖和 交通医学重大成就奖;2002年获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05年获“十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2007年获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2014年获全国 教师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1次。

目录

第一篇 创伤重症医学基础
第一章 创伤重症医学简史及展望
第一节 创伤医学发展简史
一、国外创伤医学发展简史
二、我国创伤医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创伤重症医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现代创伤重症医学的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创伤重症流行病学
节 概述
一、创伤重症的分类
二、创伤重症流行病学的发展
第二节 主要统计学指标
一、创伤重症发生频率的测量指标
二、创伤伤害程度的测量指标
三、创伤重症造成的损失程度的测量指标
第三节 一般流行特征
一、 的流行特征
二、我国的流行特征
第四节 伤情特点
一、创伤重症的损伤部位及特点
二、创伤重症死亡者的损伤特点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创伤重症病理生理学
节 严重创伤神经内分泌反应
一、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反应
二、心血管系统内分泌反应及调节肽
三、内源性阿片样肽
四、内源性阿片样肽与创伤性休克免疫抑制的关系
第二节 代谢反应
一、糖代谢变化
二、蛋白质代谢变化
三、脂肪代谢变化
第三节 心血管功能障碍
一、微循环功能障碍
二、心脏功能障碍
三、血管低反应性
四、血管渗漏
第四节 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变化
一、血液流变学变化
二、凝血功能变化
第五节 器官功能损害
一、严重创伤器官功能损害特点
二、器官功能损害机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创伤重症分子生物学
节 概述
一、创伤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二、创伤分子生物学的主要学科范畴
三、创伤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重要技术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华创伤重症医学·上卷·创伤重症医学概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1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