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腾永文
页数:215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1942578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散文批评艺术的历史观照/当代人文经典书库》一书重在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当代散文批评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及其坎坷道路进行梳理,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学、文艺社会学、文体学等理论方法,对其做全面的、整体的、综合的研究,既重微观、个案分析,又重宏观、整体考察;既重客观描述,又重主观创造性评价。
全书分别对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及新世纪以来的散文批评的发展态势、流变历程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审视与考察,着重分析了每一时期的散文批评所具有的明显特点,并指出其利弊得失,总结经验教训。
作者简介
滕永文(1972-),山东夏津人,文学博士,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任三江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三江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大学访问学者,现任三江学院阅读与写作学研究所所长,江苏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写作学及文艺学等专业的教学及研究工作,曾讲授《读写练》等系列课程。曾在《江苏社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参编教材《写作新教程》、《军校大学语文》等多部。三江学院首届“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第二届“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曾三次获校“教师”荣誉称号。
目录
绪论
一、中国当代散文批评界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三、本课题材料来源及运用
四、本课题所用理论及方法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总体框架
章 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散文批评研究
节 概观
第二节 对胡风、丁玲等人所写的通讯特写型散文所作的批评
第三节 对胡风书信的政治化批判
第四节 对“右派”杂文的政治化批判
第五节 对“三家村”杂文及《长短录》等作品的政治化批评
第二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散文批评研究
节 概观
第二节 对现代散文批评理论及相关史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
第三节 对“十七年散文”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第四节 对散文作家、作品的批评研究有所深化
第三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散文批评研究
节 概观
第二节 林非的散文理论观
第三节 吴周文的“后新时期散文”理论主张
第四节 贾平凹的“大散文”观
第五节 刘锡庆的“艺术散文”观
第六节 对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批评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的散文批评研究
节 概观
第二节 范培松的散文理论观
第三节 陈剑晖的散文理论观
第四节 王兆胜的散文理论观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一、中国当代散文批评界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三、本课题材料来源及运用
四、本课题所用理论及方法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总体框架
章 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散文批评研究
节 概观
第二节 对胡风、丁玲等人所写的通讯特写型散文所作的批评
第三节 对胡风书信的政治化批判
第四节 对“右派”杂文的政治化批判
第五节 对“三家村”杂文及《长短录》等作品的政治化批评
第二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散文批评研究
节 概观
第二节 对现代散文批评理论及相关史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
第三节 对“十七年散文”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第四节 对散文作家、作品的批评研究有所深化
第三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散文批评研究
节 概观
第二节 林非的散文理论观
第三节 吴周文的“后新时期散文”理论主张
第四节 贾平凹的“大散文”观
第五节 刘锡庆的“艺术散文”观
第六节 对余秋雨文化散文的批评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的散文批评研究
节 概观
第二节 范培松的散文理论观
第三节 陈剑晖的散文理论观
第四节 王兆胜的散文理论观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