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妇科超声检查(第2版)(精)

封面

作者:鲁红

页数:327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0306786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书分16章,全面阐述了妇科相关异常和疾病的超声检查和诊断方法,超声技术的拓展应用及新技术在妇科的应用。疾病包括宫颈疾病、子宫肿瘤、卵巢肿瘤、输卵管肿瘤、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异常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症、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等。拓展应用和新技术部分介绍了超声在不孕症及辅助生育技术中的应用,在计划生育中的应用,三维超声在妇科的应用,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妇科超声介入性诊断和治疗,以及超声造影在妇科的应用。第2版替换和新增了近百幅病例图片,收录了近期新的妇科肿瘤临床分期和三维宫腔输卵管超声造影的内容。
本书内容简明严谨,图文并茂,便于理解和阅读;妇科临床知识丰富,便于超声医师掌握相关妇科知识,也便于妇产科医师掌握相关超声知识。
本书适合超声科医师、妇产科医师和相关专业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鲁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超声科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委员、国际妇产科超声协会(ISUOG)会员。浙江省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妇产科专业组组长,浙江省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产前诊断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产前诊断质控中心副主任兼影像组组长,浙江省超声医学质控中心副主任,浙江省医学会医疗损害技术鉴定专家。国家及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放射影像组负责人。 1983年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1983-1993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1994年至今主要从事妇产科超声诊断。从医30多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主持和参与重量、省级及厅级研究课题20多项,主编及参编《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妇科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妇科超声诊断学》《实用妇产科诊断和治疗技术》《子官肌瘤现代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葡萄胎、绒毛膜癌及相关疾病》及“十一五”高等医药院校精品课程规划教材《超声影像学》等学术专著。

本书特色

超声医师熟练、标准的操作手法能得到细致清晰的声像图,扎实的解剖知识和丰富的妇科临床经验能得出可靠的超声诊断信息。本书积极呈现了上述内容。

目录

目录

第1章 妇科超声概述/1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解剖和声像图/1

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1

二、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和声像图/6

第二节 妇科常用超声检查方法和测量/11

一、检查方法/11

二、妇科各种检查方式的优劣势、适应证及禁忌证/13

三、妇科超声检查技巧/15

四、正常的子宫及附件的超声图像及测量/17

第三节 妇科特殊超声检查技术/24宫腔超声/24

第2章 宫颈疾病的超声诊断/26

第一节 概述/26

一、正常宫颈及阴道/26

二、正常子宫颈及阴道超声表现/26

第二节 宫颈炎症/28

一、宫颈肥大/28

二、宫颈嚢肿/29

三、宫颈息肉/29

第三节 宫颈肿瘤/30

一、宫颈肌瘤/30

二、宫颈癌/33

第四节 阴道肿瘤/40

第3章 子宫肿瘤的超声诊断/43

第一节 子宫良性肿瘤/43

一、子宫肌瘤/43

二、子宫血管瘤/49

第二节 子宫恶性肿瘤/50

一、子宫内膜癌/50

二、子宫肉瘤/55

第4章 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60

第一节 概述/60

一、病理分类/61

二、临床表现/62

第二节 卵巢非赘生性囊肿/62

一、滤泡嚢肿/63

二、黄体嚢肿/63

三、黄素嚢肿/67

四、多嚢卵巢综合征/68

五、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69

第三节 卵巢上皮性肿瘤/70

一、卵巢嚢腺瘤/71

二、卵巢嚢腺癌/73

第四节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75

一、卵巢成熟畸胎瘤/75

二、卵巢未成熟畸胎瘤/77

第五节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78

一、颗粒细胞瘤/78

二、纤维瘤/80

三、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81

第六节 卵巢转移性肿瘤/82

第七节 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84

一、超声参数的定义及测量方法/84

二、IOTA分类/86

三、血流评价/87

第八节 卵巢肿瘤并发症/88

一、卵巢嚢肿蒂扭转/88

二、卵巢嚢肿破裂/90

三、卵巢嚢肿并发感染/90

四、卵巢嚢肿恶变/90

第5章 输卵管肿瘤的超声诊断/92

第一节 原发性输卵管癌/92

第二节 转移性输卵管癌/96

第6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超声诊断/97

第一节 葡萄胎/98

一、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98

二、特殊部位葡萄胎/102

第二节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02

一、概述/102

二、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103

三、原发性输卵管绒癌/105

四、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06

五、滋养细胞疾病转移性结节的超声图像/109

第7章 异常妊娠的超声诊断/112

第一节 早期妊娠/112

一、妊娠嚢/112

二、卵黄嚢/113

三、胚芽/113

四、羊水量/115

第二节 流产/115

一、先兆流产/116

二、难免流产/117

三、不全流产/117

四、稽留流产/118

五、完全流产/118

六、各型流产鉴别诊断/118

第三节 异位妊娠/119

一、概述/119

二、输卵管妊娠/120

三、卵巢妊娠/125

腹腔妊娠/125

五、子宫角妊娠/126

六、残角子宫妊娠/126

七、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127

第四节 复合妊娠/131

第8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136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136

一、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136

二、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139

三、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42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145

第9章 盆腔炎症的超声诊断/149

第一节 盆腔炎性疾病/149

一、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149

二、输卵管炎、输卵管积脓和输卵管卵巢脓肿/150

三、PID后遗症/151

第二节 特殊类型的盆腔炎症/153

一、结核性盆腔炎/153

二、盆腔包裹性积液/155

第三节 盆腔淤血综合征/156

第10章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161

第一节 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及异常分类/161

一、女性生殖器官发育过程/161

二、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分类/162

第二节 外阴、阴道、宫颈发育异常/163

一、外阴发育异常/163

二、阴道发育异常/164

三、先天性宫颈闭锁/165

第三节 子宫发育异常/165

一、子宫未发育或发育不全/166

二、单角子宫与残角子宫/168

三、双子宫/170

四、双角子宫/170

五、纵隔子宫/172

六、弓形子宫/174

七、己烯雌酚所致子宫发育异常/174

第四节 输卵管发育异常/174

第五节 卵巢发育异常/175

第六节 两性畸形/175

一、真两性畸形/175

二、男性假两性畸形/175

三、女性假两性畸形/176

四、超声检查性别畸形时的注意事项/176

第七节 午非管囊肿/177

一、卵巢冠嚢肿和输卵管系膜嚢肿/177

二、子宫午非管嚢肿/178

三、先天性宫颈嚢肿/179

四、阴道壁嚢肿/180

第11章 超声在不孕症及辅助生育技术中的应用/182

第一节 不孕症病因的超声检查/182

一、卵巢因素/183

二、输卵管因素/183

三、子宫因素/183

第二节 超声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应用/188

一、超声观察不孕症妇女卵泡发育/188

二、卵泡发育过程中异常情况/191

第三节 不孕症检查中的超声新技术/192

一、超声子宫造影术/192

二、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技术/192

三、介入超声的应用/194

四、超声在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194

第12章 超声在计划生育中的应用/197

第一节 宫内节育器简介和正常声像图特征/197

一、宫内节育器的类型/197

二、宫内节育器的超声检查及正常声像图特征/199

第二节 宫内节育器异常的超声诊断/201

一、宫内节育器宫腔内异常/201

二、宫内节育器子宫外异位/205

三、超声评价宫内节育器的优点及局限性/205

第三节 困难计划生育手术的超声监测/206

一、超声引导下的人工流产术/206

二、超声引导下宫内节育器的放置与取出/207

第四节 流产手术后的超声复查/209

一、流产后正常声像图/209

二、流产后胎物残留/210

第13章 三维超声在妇科的应用/212

第一节 三维超声在妇科的优势及临床指导作用/212

一、三维超声原理及成像/212

二、三维超声在妇科超声检查中的应用/215

第二节 三维超声检查的操作手法及注意事项/218

一、三维超声成像方法/218

二、三维超声成像注意事项/219

第三节 子宫先天性畸形的三维超声诊断/220

一、三维超声在子宫先天畸形诊断中的意义/220

二、三维超声在子宫先天畸形诊断中的注意事项/221

三、各型子宫畸形的三维超声诊断/223

第四节 宫内节育器异常的三维超声/229

第五节 宫腔疾病的三维超声/233

一、子宫内膜息肉三维超声表现/233

二、子宫黏膜下肌瘤三维超声表现/235

三、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三维超声表现/235

四、宫腔常见疾病三维超声鉴别/236

第六节 卵巢疾病的三维超声诊断/238

第七节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三维超声诊断/239

第八节 三维超声在妇科的应用前景/243

一、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应用/243

二、不规则体积测量/244

三、超声断层成像——平行分层/246

四、介入穿刺引导/247

第14章 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248

第一节 盆底结构和盆腔器官的超声方法学及解剖/249

一、盆腔器官及盆底结构超声探测方法学/250

二、盆腔内脏器解剖及超声表现/251

三、盆腔内支持结构解剖及超声表现/257

四、盆底支持结构解剖及超声表现/258

第二节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超声诊断/263

一、前盆腔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超声诊断/263

二、中盆腔异常/272

三、后盆腔异常/275

四、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损伤/278

第三节 超声诊断在盆底重建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280

一、周围脏器的损伤/281

二、血管的损伤/282

三、感染/283

四、排床障碍的评估/283

第四节 超声在妊娠期检查与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284

一、妊娠及分规对盆底功能的影响/284

二、产后盆底功能重建时机及方法/287

第15章 妇科超声介入性诊断和治疗/290

第一节 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后穹穿剌术/290

一、适应证/290

二、操作方法/291

第二节 超声引导下经腹壁腹腔穿剌术/292

一、适应证/292

二、操作方法/292

第三节 经阴道超声引导下活检术/292

一、适应证/292

二、操作方法/292

第16章 超声造影在妇科的应用/294

第一节 宫腔超声造影/294

一、原理/294

二、方法/294

三、适应证/294

四、宫腔各种病变超声造影声像图特点/295

五、不良反应/297

六、注意事项/297

第二节 妇科疾病超声造影/297

一、原理/297

二、方法/298

三、常见妇科疾病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点/298

第三节 子宫输卵管三维超声造影/307

一、适应证、禁忌证及术前准备/307

二、检查方法/308

三、判断标准/308

四、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结束后/309

主要参考文献/311

节选

第1章妇科超声概述   第一节艾性生殖系统生理解剖和声像图   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外生殖器、内生殖器及相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图1-1)。   (―)外生殖器(external genitalia)   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及阴道前庭。外生殖器病变可以用高频超声探头或腔内探头外套消毒保护膜检查。   1.阴阜(mons pubis)指位于耻骨联合前方的皮肤隆起。青春期该处皮肤开始生长阴毛,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分布。   2.大阴唇(labium majus)指两股内侧纵行隆起的皮肤皱襞,上连阴阜,向下止于会阴,前端为子宫圆韧带终点,后端在会阴体前融合。大阴唇含皮脂腺和汗腺,皮肤有色素沉着,上长阴毛,内侧面粉红色,类似黏膜。大阴唇皮下脂肪层内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该处受伤后易形成血肿,此处超声检查可用经阴道探头或高频探头放置皮肤表面。大阴唇遮盖小阴唇、阴道口和尿道口。   3.小阴唇(labium minus)指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其前端相互融合包绕阴蒂,形成阴蒂包皮和阴蒂系带,后端与大阴唇后端会合,形成阴唇系带。   4.阴蒂(clitoris)位于小阴唇顶端的联合处,分头、体、脚3部分,属于敏感组织,具有勃起功能。   5.阴道前庭(vaginal vestibule)指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其前方有阴蒂、尿道外口,后方有阴道口及阴唇系带,阴道口与阴蒂系带之间为舟状窝。阴道前庭内可见4个结构:①前庭球(vestibular bulb),位于前庭两侧,由具有勃起性的静脉丛构成。②前庭大腺(major vestibular gland),开口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黏液,腺管口闭塞可形成囊肿或脓肿。③尿道口(urethral orifice),后壁有一对尿道旁腺,常有细菌潜伏。④阴道口(vaginal orifice),阴道口周缘为处女膜(hymen),由一层薄的黏膜组成,其大小、形状、厚度因人而异,孔的形状多样,大多为单孔,也有间隔状和筛状孔,经血由此孔流出。处女膜初次性交或剧烈运动后撕裂,发生疼痛并出血。处女膜破裂后,黏膜呈许多小圆球状物,成为处女膜痕残迹。也有女性出生时就没有处女膜。   6.会阴(permeum)为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的软组织,由皮肤、肌肉及筋膜组成,厚3~4cm,表层较宽厚,深部逐渐变窄呈楔形;肌肉层由会阴浅深横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等肌腱组成中心腱,称“会阴体”。会阴是骨盆底的一部分,起重要支持作用。分娩时,如保护不好,常造成裂伤,如不及时处理,日后易发生膀胱、直肠膨出和子宫脱垂。阴道前庭及会阴都是妇科超声检查良好的窗口。   (二)内生殖器(internal genitalia)   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是妇科超声检查主要的器官(图1-2)。   1.阴道(vagina)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结构,前壁长7~9cm,与膀胱、尿道相邻,后壁长10~12cm,与直肠贴近,上端包绕宫颈部分称阴道穹,分前、后、左、右4个穹,其中后穹位置最深,与体腔最低位的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常在后穹进行穿刺或引流。阴道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阴道壁有很多横纹皱襞,具有很大伸展性。   阴道壁由黏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黏膜呈淡红色,由复层鱗状上皮覆盖,无腺体,它受性激素影响可有周期性变化;肌层由两层平滑肌纤维构成,外层纵行,内层环行;肌层外面有一层纤维组织膜,含较多弹性纤维及少量平滑肌纤维。阴道壁富含静脉丛,局部受损时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阴道的正常分泌物由黏膜毛细血管渗透出的少量渗出液与脱落上皮、宫颈黏液等混合而成,呈蛋白样或乳状,量不多,能湿润阴道。青春期后,由于卵巢性激素的刺激,使黏膜上皮内含有丰富的动物淀粉,经阴道杆菌分解作用后变成乳酸,以致阴道内分泌物呈弱酸性(pH为4.5),可防止致病菌在阴道内繁殖,即阴道的自净作用。   2.子宫(uterus)成人子宫呈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长7~8cm,宽4~5cm,厚2~3cm,重约50g,分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3部分。子宫底是指子宫上部,位于两侧输卵管子宫开口之间圆钝、隆突部分,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子宫下部为子宫颈,呈圆柱状,长2.5~3.5cm,最窄处为峡部,上部与宫体交界处为宫颈内口,称解剖学内口;下部由宫腔内膜转为宫颈黏膜处称组织学内口,非妊娠期峡部长约1cm,妊娠中期以后,峡部逐渐变长,变薄,临产时可达7~11cm。黏膜层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碱性黏液,形成宫颈管内的黏液栓,将宫颈管与外界隔开。宫颈黏膜受性激素影响,也有周期性变化。宫颈下部1/3伸人阴道内部分称宫颈阴道部,下端为宫颈外口,开口于阴道内,呈圆形,巳产妇宫颈外口受分娩影响,形成横裂。宫底与宫颈之间为上宽下窄的子宫体部,由3层组织构成,外层为浆膜层(脏腹膜),与肌层紧贴,但在子宫前面近子宫峡部处,腹膜与子宫壁结合较疏松,向前反折以覆盖膀胱,并形成膀胱子宫陷凹,覆盖此处的腹膜称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与前腹壁腹膜相连续。子宫后壁的浆膜层,在宫颈后方及阴道后壁折向直肠,形成直肠子宫陷凹,称道格拉斯窝,向上与后腹膜相连续。宫体中间为肌层,厚约0.8cm,由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组成,肌束纵横交错如网状,分3层,外层肌束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方交织,肌层内有血管。宫体内层为子宫内膜,是一层粉红色的黏膜组织,从青春期开始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其表面2/3发生周期性变化,称功能层,与肌层邻近的1/3内膜无周期性变化,称基底层。   宫体、宫底内的腔称子宫腔,呈尖端向下的扁三角形,宫腔容量约5ml。   3.输卵管(fellopmn tube)是一对弯曲的喇叭状肌性管道,位于阔韧带上缘,长8~14cm,直径0.5~1.2cm,内端与子宫底部相连,外端游离于腹腔,由内向外,依次为①间质部:又称子宫部,位于子宫壁内,开口于子宫腔,长约1cm,管腔最窄;②峡部:子宫壁外侧较细的一段,长2~3cm;③壶腹部:峡部外侧,粗而弯曲的部分,是卵子受精的部位,长5~8cm;④漏斗部:又称伞部,输卵管远离子宫的部分,膨大呈漏斗状,开口于腹腔,长1~1.5cm,在开口的游离缘有许多指状突起,有“拾卵”作用。   输卵管黏膜的上皮细胞有纤毛,通过纤毛摆动和输卵管平滑肌的收缩,使受精卵向子宫腔运行。   4.卵巢(ovary)卵巢是女性盆腔内一对扁圆形的生殖腺,上端接近输卵管腹腔口,由卵巢悬韧带悬系在盆腔,下端由卵巢固有的韧带连于子宫,前缘由卵巢系膜连于子宫阔韧带,后缘游离。   卵巢外面覆盖着表皮,表皮下是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白膜,白膜内为卵巢实质,分皮质和髓质,皮质在髓质外,占实质的大部分,由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和结缔组织组成。卵巢在青春期前体积较小,表面光滑,性成熟期后,体积增大,并由于排卵留下的痕迹,表面出现凹凸不平。髓质位于卵巢的中央和近门部,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与皮质无明显界线,近卵巢门处有少量平滑肌和门细胞。成年女性卵巢4cmX3 cmX1cm大小,重5~6g。绝经后卵巢变小变硬,超声不易检查到。   (三)女性生殖器相关血管、淋巴   1.阴道的血管、淋巴阴道上部的血管由子宫动脉的阴道支分布,中部由膀胱下动脉的分支分布,下部由肛门动脉及直肠下支的分支分布。各支相互吻合。阴道两侧的静脉丛汇人子宫阴道静脉丛,经子宫静脉注人髂内静脉。   阴道上部的淋巴管及宫颈淋巴管与子宫动脉阴道支伴行。大部分沿子宫动脉干注人髂外及髂内淋巴结,一部分注人闭孔淋巴结;阴道中部前壁淋巴管多与阴道动脉伴行,一部分经膀胱淋巴结注人髂内淋巴结;阴道后壁中部的淋巴管,向后外方注人臀下或臀上淋巴结。阴道下部淋巴管与外阴部的淋巴管汇合注人腹股沟浅淋巴结。   2.子宫的血管、淋巴子宫的血管主要由子宫动脉供应。子宫动脉起始于髂内动脉前干,在腹膜后沿盆壁下行,然后向内穿行阔韧带基底部、子宫旁组织,距子宫颈2cm处,从前上方横越输尿管到达子宫外侧缘,于阴道上端宫颈部分分成上支、下支。上支又称子宫体支,较粗,分成子宫底支、输卵管支及卵巢支。下支较细,又称宫颈-阴道支,分布于宫颈阴道上部。子宫动脉的二级分支为弓状动脉(图1-3),放射状穿过肌层,再发出垂直支进人子宫内膜并弯曲呈螺旋状称螺旋动脉(图1-4)。   子宫底和子宫体上2/3部发出集合淋巴管,经阔韧带上部与输卵管及卵巢的淋巴管汇合,沿卵巢血管上行,在肾下端平面注人腰淋巴结。子宫体下1/3部淋巴管向外经阔韧带基底部注人髂血管淋巴结。子宫颈淋巴管可向3个方向行走:向外注人髂外淋巴结;向后外注人髂内、闭孔、髂总淋巴结;向后注人骶淋巴结。   二、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和声像图   (―)女性生理分期   女性自出生至绝经,大致可分成以下6个阶段。   1.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指出生后4周内的婴儿。由于在母体内受胎盘及母体卵巢分泌的女性激素影响,新生儿一般外阴较丰满;乳头及周围乳房稍隆凸,有的还有少许乳汁溢出。子宫宫颈总长度可达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妇科超声检查(第2版)(精)》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12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