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罗晓晖诗词课:朝向审美的奔赴

封面

作者:罗晓晖著

页数:298页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2201279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来自罗晓晖在成都七中教授古典诗词的课程讲义。全书分三部分,部分为“古典诗歌阅读探究”,提出了几种阅读探究古典诗歌的方法;第二部分为“古典诗歌选读赏析”,为本书重头,对先秦至唐宋的一些著名诗词作品作了赏读;第三部分为“经典考题解析和解题训练”,结合高考诗词真题,探索解题方法,选题精,解析准。作者对诗词的讲解,理解较深,立意较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训练精准分析文本的思维品质。本书可供开设选修课,也可用作普通读者研习古典诗词的基础性读物。

作者简介

成都市语文教研员,成都教科院传统文化研究室主任,四川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七中原语文备课组长。
主要著作有《高考作文经典材料“百变通”》《罗晓晖论语课》《罗晓晖诗词课》《方法与案例:语文经典篇目文本解读》《高中作文要义:思维、材料和技巧》《高中古典诗歌教程》《文本解读与阅读教学讲谈》《追求更高品质的阅读教学:中学语文名师课例深度剖析》等。
罗晓晖公众号:“语文渡lxh”

相关资料

一 古典诗歌经典考题选析

高考古诗鉴赏,考查要求有如下两项:鉴赏形式、语言、表达技巧,理解和评价思想内容。
阅读题的命制,通常要兼顾形式和内容这两个方面。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在实际的鉴赏之中很难截然分开。因此,在备考时强行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知识板块进行复习,效果是极其有限的。
死记硬背关于古诗技巧的知识,这种办法也是行不通的。根据我的观察,古诗鉴赏的问题,主要是文本理解的问题。如果不懂得诗歌的文本意义,什么方法都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理解要到位,需要文本分析功夫。因此,本部分的重点,是选取高考中的经典试题做深度解析,通过对高考答案的厘清,培养精准解读文本的能力。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1)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2)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高考答案】

一 古典诗歌经典考题选析

高考古诗鉴赏,考查要求有如下两项:鉴赏形式、语言、表达技巧,理解和评价思想内容。

阅读题的命制,通常要兼顾形式和内容这两个方面。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在实际的鉴赏之中很难截然分开。因此,在备考时强行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知识板块进行复习,效果是极其有限的。

死记硬背关于古诗技巧的知识,这种办法也是行不通的。根据我的观察,古诗鉴赏的问题,主要是文本理解的问题。如果不懂得诗歌的文本意义,什么方法都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理解要到位,需要文本分析功夫。因此,本部分的重点,是选取高考中的经典试题做深度解析,通过对高考答案的厘清,培养精准解读文本的能力。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1)这首词的上半阕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

(2)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高考答案】

(1)春天美景富有层次感:首先看到了东风乍起,春波绿水,波面生纹,如细皱纱縠;然后是杨柳初醒,嫩绿浅碧,遥望一片青烟薄雾;再望去杏花怒放,如喷火蒸霞。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

(2)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评析】

小题有答非所问之嫌。应注意,“如何描写春色”指向的是描写春色的手法,而不是描写了怎样的春色。上阕主要是写景,分析其景物元素,可知有水上波纹、烟外绿杨、红杏春色三种。而“縠皱波纹”除了冬季有时可能结冰,四季都有,因而并不属于所谓“春色”,于是“春色”就只有烟外绿杨、红杏闹春了。

“春的风光正是这样一层一层展开,故用了‘渐觉’一语”,是值得商榷的。“渐觉”是指渐渐觉得东城风光越来越美,而不是说春日风光在渐渐展现。上阕描写春色,其实只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两句,这里的手法是色调(“绿”“红”)和质感(“轻”“闹”)的映衬,是并列的呈现而不是层层深入,所以不算“一层一层展开”的。

第二个小题,是考查“炼字”技巧的理解和欣赏。这个题目,其来有自。清代李渔认为本句的“闹”字较为粗俗,而近人王国维认为这个“闹”字“境界全出”,很有味道。因此,此题答案可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宋祁当时就被赞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可见“闹”字用得好是主流意见。至于高考答案,我以为仍有修订改进的空间。这个“闹”之所以具有较好的表达效能,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化视觉印象为听觉感受的“通感”效果。对此钱锺书先生曾有论及。如果答案能明确指出“通感”的手法并分析其修辞效果,那就会更好些。

【参考修订】

(1)上阕描写春色,善用映衬:一“绿”一“红”,色调分属冷暖,映衬鲜明。杨柳如烟,嫩绿浅碧;红杏怒放,如喷火蒸霞。色彩越来越浓烈,春意越来越热烈,为下阕抒写对生命的欢娱和对春天的留恋做了铺垫。

(2)用一“闹”字,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分外热烈。杏花开放,本是眼睛可见而耳不能闻,“闹”字一用,使得视觉与听觉同感,这是通感手段的运用,于是本来有色无声的景象,变得“有声有色”。另外,这个“闹”字也很精准,红杏色调热烈,可以“闹”;白色的杏花,“闹”字就不够妥帖了。

本书特色

★zui好的应试教育就是素质教育,诗词课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训练精准分析文本的思维品质,可有效解决考试中古诗词鉴赏的难题
★勾勒古典诗史轮廓,通过具体作品的赏读提升理解力和鉴赏力;深度解析历年高考古诗词真题,精选精练,做一题,就做透一题

目录

目 录

古典诗歌阅读探究

一 细读 003

1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细读提问 003

2王润华对《长恨歌》中“梨花”的细读研究 007

3细读与探究:罗晓晖《古典诗歌中的时空呈现》 009

二 逻辑的运用 017

1命题与定义 017

2客观性命题与主观性命题 018

3论点 019

4推论与前提 021

5假设与预设 022

6归纳法 022

7分析 023

三 语料统计 026

1陶渊明和谢灵运是否同一时代的人 026

2以韦庄诗词为例,以色彩为主题 028

3意象统计方法 032

四 审美艺术形式分析 034

1多样统一 034

2主题和主题变化 035

3平衡和演进 037

4主次 039

五 审美风格类型辨识 042

第二部分 古典诗歌选读赏评 65

一古典诗史概说 067

1从《诗经》时代到东汉末年 067

2魏晋南北朝时代 068

3唐宋时代 069

二 汉末以前诗歌 070

1《诗经》 071

2楚辞 075

3战国末期和秦汉间的作品 080

4汉诗 084

三 魏晋南北朝诗 093

四 唐宋诗词 106

1唐诗 108

2宋诗 187

3唐宋词 217

经典考题解析和解题训练245

一 古典诗歌经典考题选析 247

二 高考真题演练与拓展训练 277

组高考真题演练 277

第二组拓展训练 285

参考答案 290

后记 298

前言

前 言

在我看来,古典诗歌是语文中“语文”的部分,是母语教育中重要的课程内容。它优雅的言语形式,有助于书面语言的建构;“意”“象”一体的表达方式,有助于思维活性的保持和审美意趣的养成;它也具有明显的文化熏陶功能——中国古代即有“诗教”之说,诗歌在温柔人心、敦厚性情方面的作用,是首要的且不可替代的。
古典诗歌在语文课程中一直是不可忽视的部分;在当今强调学科素养的背景下,其在书面语言建构、审美品位提升、文化传承理解诸方面的功能将愈益凸显,地位将愈益重要。我认为,无论是从提升语文素养的层面还是从应对高考的角度,都有必要强化古典诗歌的教学。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罗晓晖诗词课:朝向审美的奔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10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