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寸丽香
页数:154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032686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聂耳日记(北京部分)和聂耳作品在北京的影响为主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聂耳在北京云南会馆生活、到清华北大求学义演,与乡亲好友到香山、太庙游玩等为辅助,探寻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国歌)过程中一段十分难得的特殊经历。全书以日记和史实为基础,再现聂耳生前身后,特别是聂耳及其作品在首都北京,甚至在全国乃至全球产生的巨大影响,为首都北京历史文化建设,特别是宣南文化(会馆文化)保护传承增砖添瓦,为增强文化自信尽点滴之力。
本书特色
探寻聂耳生命历程中一段短暂却内涵丰富的特殊履历。本书通过对聂耳日记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的系统收集和整理,清晰地勾勒了聂耳在北京的思想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在京三个多月对于聂耳思想发展的重要意义,丰富和深化了对聂耳思想成长史的认识。
目录
聂耳日记(北京)注解
聂耳在京书信选
聂耳创作的北京题材小说
《北平胡同印象记》(观中国哑剧《香篆幻境》后)
评述篇
从北京到东京:聂耳生命中的双城记和进行曲
“北漂”聂耳遍游天桥学艺创作不朽旋律
聂耳“北漂”与《国歌》诞生
媒体报道篇
聂耳日记里的军旅情结
北京云南会馆与聂耳
聂耳谱出中国最强音
回忆篇
聂耳在北平
忆聂耳
聂耳与清华
聂耳眼中的清华
聂耳在北京生活片段
不应淡忘聂耳
怀念篇
向你致最诚恳的敬礼
在抗战中纪念聂耳
感念聂耳
聂耳涅槃在北京——纪念聂耳诞辰110周年
附录
后记
节选
聂耳日记(北京)注解 一九三二年 八月六日 早上找金焰,“联华”事大约有望。 预备回来吃他们的饯行饭,原来他们并无准备,我只有措辞说吃过。 决定到北平一转,白天在家收拾行李。到锦晖家,我知道他要和我谈的是什么话,我当然很圆滑地去应付他。 空了肚子找雨笙,未遇。两个小面包解决一天的肚子问题。 雨笙来,他介绍我住在他亲戚家。 八月七日 六点钟起来收拾行李,P们已起来,空气异常惨淡。斯咏要我和她说话,她把我们俩的手拉上。 四先生送我上船,要一点钟才开。我们上岸到老师家,吃早点,在码头闲坐挨时候。又在船上谈,他走了。到四点钟才开船。因为昨晚睡得不够,老早上床补睡眠。 八月十日 风平浪静,三天三夜后今晚漂到大沽口。由码头坐无灯火车到塘沽,搭九点半的夜车到天津,住旅馆。一宵没睡,写了二十八封信。在船上遇金焰的老同学,同住一小屋。 八月十一日 取行李,花席丢了。坐九点半早车,十二时半到北平正阳门车站。坐洋车到宣武门外校场头条云南会馆,在门口遇李纯一、许强、陈钟沪。吃蛋炒饭、谈天、收拾房间。晚饭后和许强、桑即藩游中山公园,钟沪后来。十时回,拉琴。 八月十二日 脑痛,日记改做账簿式。 晨被洗衣妇女叫醒。坐洋车至前门外西湖董振华商行找老宋山,刚好他昨天下午回津。原车拖回小五条找杨枝露家,遇其父,交谈多时,同往达智桥(宣武门外)甲七号访万山青,刚遇她在门口,坐谈约半小时。 坐洋车到西四宫门口后坑白丽珠家,她妈出门,有白老太太者说丽珠是她侄孙,约明早在杨屋等其母。杨请客吃小馆子。扁豆酱、莲子、子鸡、鱼。午饭后找四爷,谈话多时,告详情,他要我到欧洲去。晚,马匡国请客到“青云阁”听大鼓、杂耍。洋烛完。 八月十三日 昨晚接四先生、黑炭及转来廖伯民的信,我对于“明月”的那些人还是不要太把他们看高了。伯民对于影片公司事也无具体办法。 到枝露家赴白母约,她因事未到。和杨父谈,留“联华”团体照片给他们看。午到“法大”(法政大学)洗澡,淋水浴。在西单牌楼“英林”吃冰激凌,到“华北饭店”找“梅花”未遇。回家用破木板做谱架拉基练。吃云南火腿。晚在钟沪屋瞎唱。许强伤风卧床,后在杨哲夫屋唱京、滇戏。 八月十四日 接黎四爷电话,他有事不能来。午饭和钟沪谈。和许找张老师,在栖凤楼。东安市场吃冰。五时半看“中天”(电影院名称)《情种》。 晚和夏钟岳谈。 八月十五日 上午在万山青家里谈,她介绍她的三哥万芸,谈话颇投机,送了我两本新出的杂志。午饭后和钟沪同往西盲门小后仓林太太家.我一人找四爷.他的吹工太大。在林家晚餐。晚在院里谈话,拉琴。有张梧冈、李安廷来。 八月十六日 游中南海公园,晚在“洋车夫”(杨哲夫绰号)屋放小电影。中元节,夜游北海公园,一时回。 八月十七日 晨在桑即藩屋谈。午至“法大”洗澡。打乒乓球。晚放电影,吃冰激凌。 八月十八日 晨起游北海。陆万美、钟沪、何思恭、陈汉、小博士、“碰团儿”喝十一杯茶。 到灵境胡同九号韩国美家,遇其姐。 八月十九日 一个人由会馆坐洋车到西单牌楼,乘一路车(红底黑字)到西直门。走出门外一看,简直像透了昆明的大、小西门。再坐原车到太平仓换坐四路到北新桥,经后门,又由北新桥坐二路到天桥。这儿是一个底层社会的缩影,什么卖艺的、唱戏的、变把戏的,无奇不有。因为我来得太早,没有饱尝滋味。坐一路车回到西单。 小白的母亲来找我两次,第二次在我刚进门的五分钟之前。到枝露家,杨父说她已回去,谈了一会便回。 许强向我借了二十元汇给陈少贞,我很高兴地帮忙。他问我和钟沪代考学校事,我有点不敢答应,英、数、理、化实在无把握。 晚上在杨哲夫屋开“草包大会”时,李纯一提议去看中华艺团。已经九点半钟,忙着赶到“中天”,《铁与血》演了一半,休息后才开始卖艺。 有乐队、钢琴、提琴一、Lrumpel(小号)、soprano saxophon(萨克斯)各一、鼓一。各乐谱面书有Joy,Fun,Toy,这是他们的团名。奏乐全是平凡的Jazz(爵士)味。 表演节目中最使人佩服的有巧舞火棒、玩响簧、倒唱歌曲等。全场情绪,紧张非常。台柱讲各国及国内各省的方言,也颇有趣味。 步月而归,沿途称赞不已。联想到古时的飞檐走壁之事,不见得是虚传。 摸黑睡觉,想到蝎子的故事有点害怕。 八月二十日 何宏远把我叫醒,我忘了他请我游万牲园(北京动物园)这回事。急忙坐在咖啡店吃早点。 出西直门坐洋车不远便到。门票两毛,怪无聊地好像走一趟“兆丰公园”出来。再回到西单牌楼,吃凉米线。遇同乡杨春洲,他夫人也是在学提琴。回家知韩国美的姐韩树芳来找过,留有名片。 在宏远屋看《时事新报》,有电影栏,全是过去《电影时报》的撰稿人——尘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