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人的称呼:从称呼里探究文化历史

封面

作者:刘一达

页数:384

出版社:中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001718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系统地解读中国人称呼的书,囊括了从古至今人们常用约300个称呼,时间跨度从远古时代到现今社会。就称呼而言,内容之丰富,考据之全面,堪称称呼和称谓大全。

作者以诙谐幽默、轻松活泼的语言,对每一个称呼详细解读,娓娓道来,看似如一篇篇散文,大大增强了可读性。

作者简介

刘一达,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曾任《北京晚报》主任记者、专栏主持人,现任北京文联理事、北京作家协会理事、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老舍文学基金会副理事长、北京读书形象大使。

1980年开始从事写作,迄今已创作出版10多部长篇小说,40多部纪实文学、散文、随笔等1400多万字的作品,获得各种文学奖、新闻奖50多项。曾荣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全国报刊之星等称号。其创作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京味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传世猫碗》《ren虫儿》《百年德性》《画虫儿》《故都子民》《胡同根儿》(上下卷)《北京爷》(上下卷)《大酒缸》《红案白案》等。纪实文学《坛根儿》《门脸儿》《大街面儿》《皇天后土》《苍生凡境》《凭市临风》《京城玩家》《爷是玩家》《有鼻子有眼儿》《老根人家》《老铺底子》等。散文随笔《咂摸北京》《网上绝唱》《掌上日月》《胡同味道》等。电视剧《真情曲》《来到北京》。话剧《玩家》等。其中《ren虫儿》《百年德性》《胡同根儿》《故都子民》《画虫儿》等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播出。《ren虫儿》《故都子民》《走进什刹海》等被翻译成日文、英文出版发行。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读者群不受限

·《中国人的称呼》这本书以中国人的称呼为出发点,辐射式发散话题,既是文化著作,又是一本休闲读物;图书视野广阔,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知识讲解,循循善诱、幽默风趣。

·《中国人的称呼》这本书的作者是知名作家,曾在知名出版社出版几十种图书,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在文化圈有比较雄厚的销售号召力。

·《中国人的称呼》这本书内容符合中宣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号召,内页设计与装帧精致。

目录

自序 人生须知称呼人 1

第一章 人称的历史演变

第二章 人的名儿和字号

第三章 自己家人的称呼

第四章 千年不变的亲属称呼

第五章 厚重的男性称呼

第六章 婉约的女性称呼

第七章 社会交往的称呼

第八章 必须要懂的职场称呼

第九章 透着讲礼数的谦称

第十章 妙趣横生的俗称

第十一章 流行的称呼

第十二章 称呼的忌讳

节选

“八拜之交”是哪“八拜”

“八拜之交”,是一种非常深厚的交情。您可能会问:“八拜”,顾名思义是不是要拜八次呀?

没错儿。“八拜之交”的“八拜”,就是拜八下。这个典故出自宋代邵伯温的《闻见前录》。

书中讲了这么一件事儿:“公至北京,李稷谒见,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语之曰:‘而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获己,如数拜之。”

这段话的大意是: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上门拜见,文彦博让他在客厅等着。过了好长时间,文彦博才穿着道服出来,对他说:“你的父亲是我这儿的常客,你对我行八拜之礼就行了。”李稷因辈分低,只好向文彦博拜了八拜。

“八拜”怎么拜呢?不是对着人行八次礼,即拜八下。而是向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这八个方向,各叩拜一次。所以说“八拜”是古代的大礼,一般情况下,晚辈见长辈才行这种礼。

后来,人们把关系非常好的朋友,称呼为“八拜之交”。如王实甫《西厢记》里第一本第一折中,就有这样的台词:“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显然,“八拜之交”是当年人们比较看重的交情。有人把古代八个有名的结拜兄弟,归为“八拜之交”,美其名曰历史上著名的“八大之交”。它们是:

春秋时代,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交”;战国时代,廉颇与蔺相如的“刎颈之交”;东汉,陈重与雷义的“胶膝之交”;东汉,范式与张劭的“鸡黍之交”;羊角哀与左伯桃的“舍命之交”;刘备、关羽、张飞的“生死之交”;鲍叔牙与管仲的“管鲍之交”;祢衡与孔融的“忘年之交”。

这些“之交”,我们现在只能当故事听,现代社会虽然也讲友谊和交情,但“八拜之交”已属江湖,离普通人的生活比较远了。

我们重视友谊和交情,应该以朴实纯真的感情做基础,而不是为了某种利益的交往。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人的称呼:从称呼里探究文化历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06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