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和云峰
页数:422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1051014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简介
纳西学,就是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实践上,它贯穿古今;在空间上,它横跨东西。既包括对纳西族的本体性研究,也包含这种研究本身。它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初,源于西方学者、传教士、军事人员对纳西族地区的游历…… 本论集论文有:《对(勃拾细哩)成因的若干考证》、《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的称谓、溯源、曲牌及形态》、《纳西族东巴教音乐的若干调查与研究》、《云南纳西族“窝热热”的图腾痕迹》、《云南纳西族民歌的调式与旋律特点》……
作者简介
和云峰(桑德诺瓦),民族音乐学家。纳西族,云南丽江人。中央音乐学院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学系副主任。从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理论,音乐艺术管理、文化产业、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研究,教学多年,指导培养毕业研究生数名。著有《纳西族音乐史》,《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音乐艺术管理基础理论与案例分析》等9部,主编《2005垒国音乐学研究生教学工作会议论集》等10部。获得“金钟奖”、“山花奖”、“文艺评论奖”、“音乐评论奖”等21项国家级奖项。主持井完成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中央音乐学院等莺点研究课题16项。现兼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五届)副会长、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第二届)副主席等职。
相关资料
插图:(三)大洞仙经的成乐大洞仙经成乐的时间比之文昌梓檀帝君的诞生晚近一个世纪。将道教经典配以音乐谈演这一举措的实施,也曾经历过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大洞仙经》是由《道藏》改编而成的道教经典,《大洞谈经》则是《大洞仙经》成乐后的称谓。《大洞仙经》最早见录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由邵以正督校刊刻的《正统道藏》(共计530卷,分装480函)一书中。此类版本一般都包括有《大洞仙经》、《神咒》各三卷,《礼请》一卷。后来有的刊刻本还收有《神局心忏》一卷。总的看,将《大洞仙经》成乐而称为《大洞谈经》的重要目的是想以“谈经演教”的方式普传道家思想。在最早的刊刻本序言(由张宇清所撰)中有:“以上品大洞仙经
目录
节选
《和云峰纳西学论集》内容为:纳西学,就是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在实践上,它贯穿古今,在空间上,它横跨东西。既包括对纳西族的本体性研究,也包含这种研究本身。它起步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初,源于西方学者、传教士、军事人员对纳西族地区的游历……本论集论文有:《对(勃拾细哩)成因的若干考证》、《丽江纳西族洞经音乐的称谓、溯源、曲牌及形态》、《纳西族东巴教音乐的若干调查与研究》、《云南纳西族“寓热热”的图腾痕迹》、《云南纳西族民歌的调式与旋律特点》。















